开启左侧

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复制链接]
春履秋痕 发表于 2008-3-1 2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转载自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博客,
已经得到转载授权,博客地址:http://educationaltechnology.blogbus.com/

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作者:胡艺文


    引子:
    如今泛在学习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惜了大多都是介绍与展望型的文章,近段时间听L老师的讲课,谈到泛在学习,便试图深入思考了相关问题,尤其是泛在学习下的教学系统设计应如何进行。于是我综合了L老师与自己的深入思考,整理成这一篇,提出了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泛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四个层面。目前网上尚未有与此话题相关的资料,在教育技术界也应算是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方面的“开山之作”了。
    泛在学习
    一、概念及理解
    我们觉得,泛在学习指的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这里,既包括人机的学习活动,也包括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而实现的人与人的交往和学习活动。
    今年的《中国电化教育》上做了两次关于“11数字化学习”的专题。在其中的提到的定义是:“泛在学习是普适计算环境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 、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 3A(AnywhereAnytimeAnydevice)学习。”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是不可见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计算并且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人工设备。泛在计算的目标是通过物理环境的多个计算机的协作以增强计算机的使用性,同时对于使用者来说这些发挥作用的机器本身不可见。具体来说,泛在计算是给世界所有物体插入芯片,通过网络连接,创造电脑“无处不在”的环境,并进行运算的方式。
    我们认为泛在学习的基石——普适计算得以构建无缝学习空间的关键,则是无线网络的发展。如今的无线网络的速度还不尽入人意,尚不足以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泛在学习需求。因此,无线网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瓶颈。
    二、泛在学习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07硕士研究生梁玉玫同学总结的泛在学习特点如下:
    (http://www.jeast.net/student/qingpingguke/archives/2007/4577.html
    ·持续性:学习者能一直保持在学习状态除非自己取消学习要求,并且学习过程是连续的、无缝的。
    ·可访问性:学习者可以访问到的学习资料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形式。
    ·直接性:学习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直接从服务器或是从对等网络中获取信息。
    ·交互性:学习者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实现信息交互、学习互动。
    ·主动性:当服务器定位到有用户进入所属区域时,会主动发送服务内容,供用户选择,主动提供服务。
    我们认为这个总结需要改进。因为:可访问性提到的学习资料的形式丰富是传统的基于网络的学习就有的,不能体现泛在学习的特点;交互性提到的同、异步交流也是传统基于网络的学习早就有的。因此,我们总结的十二点如下:
    ·极端个性化的、持续发展的学习
    ·基于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基于资源和真实情境的学习
    ·教师作为可被邀请的指导者参与学习
    ·群体——协作/个体——探究的学习
泛在学习过程及不同于传统移动学习之处在于:
    ·学习流程上是随意的、无节制的、短流程的
    ·时代上是知识与信息时代的
    ·理论是后现代主义为主、建构主义为辅的
    ·学习中思维是直觉和创造性的
    ·问题是真实情境化的劣构问题
    ·模式是随机的、超循环的、混沌的
    ·尤其重视社会交互性
   
    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三、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
    提到泛在学习的教学设计,一定先要明确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目前尚未有专家学者指出其理论基础,我们认为,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以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原因是:后现代主义的五个特点:矛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泛在学习正好体现了这五个特点:
    ·泛在学习的开放性体现了矛盾,也存在于泛在学习中多渠道获取答案的矛盾: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技术解决相同的问题,过程方法并不是一定的,因此答案也可以是多种的;
    ·学习是随意的,凭个人学习风格和喜好来学习,那么学习的过程一定是随意和不连续的,学习的资源也可以是不连续的、非线性的,学习过程也是可以随时中断和跳跃,也是不连续的;
    ·学习是按个人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可以是无节制的,终身化的。你可以重复学习。开放的学习多路径、多结果、反馈循环实质上就产生了无节制;
    ·泛在学习是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需要立即解决,高效用的,即学即用的,必然是短流程的,学习过程可以是几分钟,掌握的是微知识单元,而不再是系统的知识链。
    后现代主义没有计划,后现代主义不寻求转变。那么,泛在学习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提倡的信仰多元、多渠道解决问题、不在乎结果、没有统一标准等等,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是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
    四、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我们延续传统教学系统设计的几个层面: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等,泛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学习任务的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泛在学习的本质特点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因此,任务和目标必须更加明确,学习活动结果更容易生成和提交,任务的设计不应超出学习者的行为能力之外,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泛在环境”下的泛在资源、任务的完成学习者自身或“泛在环境”下的协作者。任务应能使学习者高效的完成。因此,对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更高。
       2、学习者分析
    泛在学习指的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是一种高自由度的学习方式。因此,有人认为不需要学习者分析。但是,学习者是行为的主体,任何学习活动都与学习者自身的特点相关,因此,在泛在学习中,也要理解和设计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主体的特征,甚至包括当前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人际交往特征等等。
       3、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设计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都需要学习资源和借助工具来完成。学习资源是泛在学习的基础,如何开发出适应凡在学习的学习资源,以使用学习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包括资源丰富性、资源易获取性等等。
    学习工具可以被分为效能工具、认识工具、交流工具和管理工具四类。泛在学习中,教学设计者要明确学习者在完成学习目标过程中可以利用哪些工具,以及每种工具的主要性能和特征,比如支持哪种活动和操作。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习者的思考方法、协作策略、学习方法等等。
       4、学习与分享设计
    设计学习活动过程与学习交互以及学习社区,学习者通过情境感知设备采集到学习信息后,同时参照学习活动建议与学习对象交互,或者通过网络与他人交互,在体验学习活动中实现学习,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分享设计还要考虑到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共享知识和创造性。
    我们初步构建的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分枝模型如下:




    我提出,泛在学习的评价如何进行呢?L老师认为,评价是可以忽略掉的。泛在学习与其理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提倡统一的标准,因此评价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在泛在学习中的评价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泛在学习是解决真实问题的,即学即用,问题即可解决,问题解决了,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再者,泛在学习强调即时,强调时效,评价似乎成为累赘。
   五、泛在学习中教师地位的重新审视

    有人认为,既然学习是泛在的,随意的,那么教师是不必要的了。我们认为,教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角色如下:
    1、泛在学习环境、方式的研究者
    泛在学习下,教师从传统的授课中解脱出来,可以成为泛在学习中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泛在学习环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泛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对学习者的行为、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规律。
    2、学习者在泛在学习的协作者
    在泛在学习中,学习者的高度自由的学习,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随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地及时给予解决,否则泛在学习无从谈起,因此,教师一方面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协作者的角色。协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习者的高效学习。

    3、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泛在学习中,学习方式与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习工具,学习资源,特别是学习平台的需求比任何时候的要求都要更高,学习资源的无线传送,新的学习工具的开发与设计,学习平台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等等,都与传统的有所不同,如协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泛在学习的深入思考
    六、泛在学习的冷思考:

    我们认为,泛在学习如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且先莫听《中国电化教育》上诸多专家的“吹捧”,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使人的头脑缺乏冷静。我来浇上一盆冷水:泛在学习也有相当的弊处。为什么这么说呢?      
       1、难以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

    泛在学习的确便利了学习,然而泛在学习会不会抑制创新思维的培养呢?这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泛在”使人产生工具的依赖性,拓展了人的手脚,却束缚了人的创新思想,资源获取容易,协作缺乏竞争,有问“必答”(甚至泛在学习环境主动推送相关问题解决办法),大部分问题可以立即不需加以思考就可以得到答案,那么创新思维与能力如何培养?!泛在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就一定能创新么?      
       2、基本知识的学习不能全盘“泛化”

    泛在学习不是万能学习法。基本知识的学习能不能泛化?我们认为,是可以泛化的,但是不能完全依赖于泛化。传统的学习不可能被抛弃。学习枯燥的一面一定是有的,如基本的知识、概念定义等,必须要有督促和压力,不能真正的随心尽欲。泛在学习可以作为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支撑,但是传统学习终究是无可取代的。从古代的私塾到现代的大学,该背的还是要摇头晃脑的背,该考的还是要考,该“刺激——反应——强化”的还是要按部就班的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构建,完全交给泛在学习来解决是明显有违人的发展的。      
        3、泛在学习,要的是意识,而非工具、情境

    还是Tiger说的好:“泛在学习(U-Learning)本身就是指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何必那么多条条框框,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工具?!学习无处不在,讲究的是一种意境,而非为了泛在而泛在。”我很是赞成。平日里,我们口袋里塞几张英语单词的卡片,搭车时、吃饭时记上一两个,也是随时、随地,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泛在学习”?!工具虽然只是几张白纸卡片,不是多么高新的PDA,同样可以有泛在学习的效果。我们认为,泛在从现在就可以开始,从随身的小卡片开始,强烈反对某些人过分强调工具、无缝学习空间等等,尽来虚的。

    七、值得思考的问题
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泛在学习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冲击,如何整合泛在学习与传统学习?      
       2、泛在学习的课堂秩序又应如何重新构建?      
       3、泛在学习的“评价”到底要不要?如果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又应如何进行?      
       4、教师应如何转换角色?

最后,欢迎大家与我们共同探讨!!!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