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陕西师大03-09年教育技术学真题及导师傅钢善的课件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10-4-5 08: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878670100g036.html


2003年陕师大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业试题
(一)教育技术学导论 (75分)

1、 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两者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教育技术观?
2、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对于当今教育改革有哪些重要意义?
3、 请举出教育技术研究的六大热点领域?并就其中一个做详细说明。
4、 教育技术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5、 谈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二) 教学设计(75分)
一、填空:
1、 教学的定义(在教学设计书第一页)
2、 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
二、判断对错并改正
1、 学习资源的定义
2、 教学评价的定义
三、简答题
1、 个别化教学有哪些优点?对于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而对什么样的学生不适合?
2、 你认为在远距离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和在传统的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有哪些不同?
四、设计题
请你就某一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


《计算机网络》试题部分(30分)
简答题(15分)
计算机网络是在什么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局域网中,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目的是什么?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征是什么?
5、使用路由器进行网络互联的特点是什么?
简述题(15分)
划分VLAN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并简要说明各自的特点。
简述以太网与ATM网的各自特点。。
简述基于C/S结构网络应用和B/S结构网络应用的各自特点。
            
《教育技术学》试题部分(30分)
一、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关系是什么?谈谈你的网络教育观。
二、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什么?
三、教学媒体的作用有哪些?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依据是什么?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课试题
教育技术学
名词解释:
知识管理、网络课程、多媒体技术、开发研究、

简答题:
什么是系统方法?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加涅的九段教学事件的内容是什么?
国内外对媒体的研究方面有哪些?研究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点?
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有哪些?

论述:
从技术的两个方面三个发展阶段论述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特点?


教学设计:
认知策略、层级分析法、Delphi方法、

简答:
分析泰勒的RSCA动机设计理论
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内容?
论述:
画出史密斯—雷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图并阐述其特点
一、写出英文全称及简写形式并对它解释
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  ISO/RM  LAN   网络体系(P64)FDDI  操作系统



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含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含教学系统设计)专业课试题
在这里只是宏观的题一下,来年的考研者只要将书本看得比较熟悉(我说的熟悉是在至少三遍的基础上,能够默写下课本的提纲,也就是课本前面的目录,并且出入不要太大),然后在最后一个半月的时间强化记忆(最好是将书本中的这些相关文字转抄到单独的笔记本上,并且最好是那种26孔的活页的本本)。
内容主要是课本的明确列出来的名词概念、特性特点、方式方法、要求规范、注意事项、优缺长短、比较参考……尤其是明确清晰地用1.2.3.4.这种方式列出的内容,这些,要脚踏实地地记准,不要妄图省心省事,贪图捷径,给懒惰找理由……
教育技术学
一、名词解释
学习内容分析
抛锚式教学策略
认知结构
填空题
1.威特金将人的的认知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____以及____。
2.几种主要的教学内容编排策略,分别是布鲁纳的( ),加涅的()以及奥苏贝尔的( )。
3.
简答
对教学媒体进行评价的要素又哪些?
对教学目标进行编写,试举例说明内外结合法编写的教学目标。
论述(2选1)
1.(就某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这句话很长,我记得不清楚了)“当前教育领域……都在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而且是哲学问题……**问题”,谈谈你对于这一句话的看法。
2.谈谈你对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实施的现状以及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你认为的解决办法。
教学系统设计
一、名词解释

学习内容分析
抛锚式教学策略
认知结构
论述(2选1)
1.
2.Clark认为真正影响学习的是教学方法、动机以及媒体教学策略。他指出任何一种媒体对学习结果来说,只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学习结果来说,可以寻求许多媒体来实现,并不是只有一种媒体才可。而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结果来说则是一种必要条件,许多媒体都可以用来实现同一学习结果,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属性、特点,这就是教学方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

来自导师傅钢善讲课课件的答题有用信息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思考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积极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理论:研究教学的性质和规律;研究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开发新的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传播理论: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媒体,将信息进行适当加工并传递给受传者,并和受传者进行交流,以达到相互影响和信息的有效传播。
系统论: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观点研究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本质就是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得信息的环境,并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重要动力。
•        信息科学
–     研究收集、组织、存储、管理、传播、交换、检索、处理、应用数据信息的理论与方法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更强调数字技术)
–     传统媒体技术(报刊、杂志、书籍)
–     模拟通信技术(广播、电视、电话、电报、传真)
–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媒体的网络通信与播放)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      教育管理与决策信息化(获取相关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 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合理性 反馈信息及时性  支持服务的时效性)
        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获取相关资源的快捷方便性,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性)
        学习过程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多样性  获取相关资源的快捷方便性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科学性、有效性  学习效果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 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支持程度)
        育人环境信息化
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
光盘播放模式(一模)  卫星接收+光盘播放模式(二模) 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光盘播放模式(三模)  校园网+多媒体教室(高级阶段)
教育信息化现状
        形式多样,数量丰富
        局限性多,缺乏共享
        互联不互通,应用环节有障碍
        缺乏数据标准,资源交流共享不畅
        重管理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
        新技术新环境,有待探索实践
        新理念新问题,有待研究总结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  ---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和改革
    教育观念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 教育手段  教育观念
        现代教学观:教为中心、知识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问题中心
   现代学习观:在校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
       现代教师观:“教”转变为“导”
       现代学生观:“灌输对象”、“知识容器”转变为“学习主体”
      现代媒体观:知识载体转变为认知工具
      现代人才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学习时空观:随时随地学习
     现代课程观: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课程综合化、特色化、个性化、多功能化
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二,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
第五,数字鸿沟有所扩大
第六,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方法探讨
专家引领       走出请进
加强培训       典型示范
制度规范       机制激励
教研带动       绩效评估
宗旨
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不是革命过程。(规律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具体的结果。(规划方案)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迁移默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计划引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在对整合内涵形成上述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中国学者提出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是: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整合
      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要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       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探索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
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即是当前这节整合课的具体目标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即创新人才培养则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的最终目标),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而整合”实质落脚点又是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4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