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石伟平与职业教育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09-9-7 04: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62e440100f3zr.html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为与会同学做了两场报告,题目分别是“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当前我国职业发展中难题、课题与话题”。

石伟平的讲座令笔者耳目一新,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石教授所展现出的作为学者的良知与责任。他实在正直,直言不讳,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术品格,令人为之一振。对于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学者如果不站出来说话,那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又从何谈起?有些学者很谨慎,甚至于对于同学们纯粹学术性的提问都遮遮掩掩、讳莫如深。这样有意思吗?石伟平教授所表现出的学者良知令人钦佩。尽管我国的学术自由或许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吴家玮教授多种场合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诸多问题的直言不讳,不也一如既往吗?学者对于自己专属(专业所属)领域,甚或于其他领域的表态其实是一种改进现实的重要力量。如果学者都不张口,不说实话、真话,独善其身,只怕问题会愈发不可收拾。另一方面,学者发表对于某些问题的异议或批判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再补充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思路的话,就会更受欢迎了。而不只是管批,不管改。
也许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石伟平对于学生特有的关爱令人感慨。他认为教师要理解学生,懂得学生,欣赏学生的长处,要懂得激发学生的兴趣。他甚至于对于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同学表现出赞赏。理由是能够在网游中高歌猛进,玩得很high的学生同样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因此,如果教师能懂得引导他们,在学业上他们同样可以做得不错。如此至爱于学生,真是弥足珍贵。在谈及做人和做学问时,石伟平认为“心胸有多大,学问有多大”,足见做人之重要,做人的水平可能直接决定一位学者学问可能抵达的高度。这种宽广的心胸不见在于学术研究中的包容精神,更有万事当中宽容的心态。除此之外,笔者以为做大师级学者还须有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
近年来,职业教育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或许是因为多年忽视产生的累积效应使得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用石伟平的话来说,国家政策跟着社会问题走。职业教育的复兴大势与当前社会面临的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分不开的,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等等。当然,笔者以为国家政策也并不是完全随着社会问题走,国家政策需要协调好国家短期和中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而非只是着眼社会现实。
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其社会地位与时代使命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如果这门学科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在特定时代的社会中具有雪中送炭的作用,那么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就比较高。相反,如果只是“锦上添花”则不见得好,因为不是“紧缺”走俏学科(专业)。职业教育的地位之所以“如日中天”就是因为现阶段社会的许多问题期待职业教育有所作为,可以“雪中送炭”。因此,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应该清楚本学科,或者一个研究课题在整个学科体系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确本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关系及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学者应看到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形势,但也不能忘记对本专业、本学科的阶段性反思与批判。学者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学科,但却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囿于、陶醉于自己的领域,要主动吸纳相关(或无关)学科领域的经验理论与研究前沿。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容易,锦上添花难,因为前者由于天然的需要比较强烈,只要是能燃烧取暖的“炭”就会受人欢迎的。相反,如果是锦上添花,那么除非“花”绚烂夺目,否则要让人“戴”上是不容易的。值得注意的是,一门学科是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还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学科自身,另一方面则在于学科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替代性。
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何定位自己的研究取向?笔者以为教育研究可能存在四种取向,即宏观政策咨询取向——微观技术改进取向;理论思辨取向——应用实践取向。然而,如何在四者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呢?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由于不同的特点、喜好和条件必然会选择不同的取向。显然,要清晰定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伟平认为当前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有偏颇的,还应包括技术,因为技术立国。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只是倡导技术立国,却未必凑效。洋务运动便是例子,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尽管我们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还是“制夷”不成,未能遏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就在此前不久的一段时间里,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他们的改革理念是学习西方的思想、观念、制度与科学,而不仅是技术,于是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使日本从一个幕府王朝主导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国力大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对于一国在较短时间内的发展是有促进效果,但是只有科学技术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强盛才才有后劲,才是可持续的。
讲究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一种蓝海战略。“如果全世界的大学都办成了哈佛大学,全世界离灭亡就差不多了。如果中国大学都办成清华大学,那么中国也差不多了。”石伟平这句虽说有些耸人听闻,但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如果所有人都成了科学家,那我们的世界怕也是无法延续下去的。然而,我们的现实却是这样的。许多大学都在争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等,试图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实在不行,就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教学型”大学。由此可见,大家对于红海战略的游戏规则可谓耳熟能详,如此无序竞争、不安其位的结果只能是一片血雨腥风。同质化倾向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大学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特色和差异其实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独特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所在。对于个人同样如此,也能发掘自身的特点,而不是一般点,讲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其实会发现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在谈到创业教育时,石伟平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不是每一个专业都能创业。而且许多教师没创过业,怎么教学生创业?”这一观点确实很有见地。总体而言,石伟平教授的报告对于增进笔者对于职业教育的了解和对自己所属学科专业的认识产生了很多启发。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9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