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双人行化学教育研究组

[复制链接]
1307010103美玲 发表于 2015-9-22 15: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的关于化学教育的资料: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第一个新学制(后称“癸卯学制”)。它以政府法令形式规定化学作为各级各类学堂的必修科目和内容,使化学教育形成体系,并在全国广泛地、逐步地开展起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第2、3年分别授“寻常化学之形象”,“原质及化合物”等化学内容;中学堂学制5年,第5年教授化学,每周4小时;高等学堂学制3年,分3类学科,其中第2、3类学科(为进入理、工、农、医各科大学之预科)第2年授化学总论和无机化学,第3年授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大学堂学制3至4年,分为8科,其中格致科(即理科)设化学门(相当于系),工科设应用化学门,农科设农艺化学门。各门设有相应的化学课程,例如,格致科的化学门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实验、应用化学、理论及物理化学、化学平衡论等化学类课程,在第3年毕业时要提交毕业课艺或自著论说(相当于毕业论文);医科和格致科、工科、农科的其他各门也设相关的化学课程,如制药化学、卫生化学、生理化学、发酵化学、森林化学等。“癸卯学制”颁布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创造条件,陆续开展化学教育,并开始了较正规的高等化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教育,例如,京师大学堂(1898年成立,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于1910年首先设立了格致科化学门,这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化学教育机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癸卯学制”的历史局限性,这个时期形成的化学教育体系不完善,水平不高。
辛亥革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教育改革的浪潮蓬勃兴起,促成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22年颁发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壬戌学制”。此后,化学教育得到了发展。中学实行学分制,化学为8学分,初三和高二均全年设化学课程,每周6学时,教材内容、教学水平和实验教学等不断提高。初中以后有专门的化学职业教育。高等化学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19年北京大学化学门改为化学系,这是中国第一个化学系。随后较早设化学系的有南开大学(1921)、厦门大学(1921)、东南大学(1922,今南京大学)、中山大学(1924)、清华大学(1926)、四川大学(1926)、浙江大学(1928)、武汉大学(1928)、山东大学(1930)等校。据1931年统计,全国大学和独立学院化学系共有在校学生1239人,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3.7%,并有部分大学开始了化学的研究生教育,除了在国内培养化学人才以外,还通过各种渠道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化学,许多人学成回国,对中国的化学科学和化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并不断改革和完善,使中国化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从中学开始实施化学基础教育,从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都设有化学课程,共380~430学时。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化学实验教学等不断革新、提高和完善。经过1952年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全国综合大学和大部分师范院校都设有化学系,设置了各种化学专业,确定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引进了大批苏联教材,逐步自编了一整套化学教材,建立了近代化学实验室,化学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化学教育受到了严重挫折。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进行了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得到很大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全国约有10万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约5000万人,中学化学教师约为17万人,化学的基础教育得到广泛的普及。中等职业和技术教育中的化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各高等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各种教学制度,更新教学内容,开设许多反映现代化学新发展的新课程,新编一批水平较高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引进和添置一大批现代化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高等化学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全国有高等学校1056所,共有化学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教员约22000多人。全国约有250多所高等学校设立了化学系或应用化学系,设有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化学物理、高分子物理、应用化学、放射化学辐射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食品化学、海洋化学、地球化学、医药化学等近20种约300多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6万人。本科学制4~5年,授学士学位;专科学制2~3年,不授学位。1981年开始,建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化学学科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放射化学、环境化学等硕士专业点 200多个,博士专业点近80个,1985年招收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500人。1985年开始设化学博士后教育点14个。有些学校和研究单位还与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合作关系。此外,在台湾省有10所大学设有化学系,都培养本科生,毕业生授学士学位,大部分化学系还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多数高等学校的化学教师承担着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许多高等学校设有化学研究机构。例如,南开大学设有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设有物理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设有配位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设有理论化学研究所,兰州大学设有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设有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等等,它们都还承担着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研究任务。

点评

内容很充分,足够我了解化学的发展史A  发表于 2015-10-10 14:29

关联主题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1307010109李芳 发表于 2015-9-22 16: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是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     (四)定量化学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点评

不错,不错A  发表于 2015-10-13 22:17
信息量大,很有价值~  发表于 2015-10-10 14:31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1307010109李芳 发表于 2015-9-22 16: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是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     (四)定量化学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点评

内容丰富,主题明确A  发表于 2015-10-10 14:32
条理清晰,观看方便,一目了然A  发表于 2015-10-10 14:30
内容丰富,中心突出  发表于 2015-10-10 14:22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1307010109李芳 发表于 2015-9-22 16: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是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

  (四)定量化学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点评

内容很详细,介绍充分A  发表于 2015-10-10 14:38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