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个性能力的发展”个人见解

[复制链接]
鹤岗心境 发表于 2015-6-16 17: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学科,“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却涉及很少。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初上课时兴趣会很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生会出现精力不集中,溜号或开小差的现象,同时我还发现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只会按照老师演示的操作步骤去做,却很少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想法,针对这两问题,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对于上好信息技术课有了一些浅显的见解,今天向各位领导老师作以汇报交流,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恰当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把一些复杂的操作分散成一个个简单的操作,这些都能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运用好这些教学策略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用尊重和平等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关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授课方式上,信息技术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例如:我在讲授“快乐的小公鸡”这一课时,我利用故事情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入了“怎样才能快乐”的动画,动画通过小公鸡问老牛、问蜜蜂、问青蛙、问爸爸等展示出了“怎样才能快乐”的主题,学生既对动画故事感兴趣,同时又明白了一个道理,知道了帮助别人就会快乐。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帮助小公鸡过河,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2、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表扬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是各科教学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犯很多错误。教师往往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容易变得急躁,大声斥责学生的事情屡屡发生。使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变成对失败的恐惧,以至于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如果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教师淡化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发起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在教学语言上,教师用夸奖性、鼓励性的语句,学生才会在发自于内心的学习基础上闪烁出创新的火花,以至于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在信息技术的键盘操作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各字母键的位置。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既枯燥又有困难的事,总有许多同学不能达到要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故意以惊讶的口气对完成了的那两、三个同学大加表扬,同时口头鼓励那些已能大致记住的同学,说他们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全部记熟就更了不起了。再过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查,我惊喜地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记熟各字母键的位置了。
又如,我在这节“快乐的小公鸡”授课时,在最后教学环节,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用广播教学软件向作品突出的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h动画,学生在看到老师这种特殊的奖励,非常的兴奋,这对以后学生再制作作品时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评价不仅能用语言进行评价,还能手段进行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把学生原有的兴趣保持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好学、愿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为了能更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给孩子们布置很深奥的任务,以免打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在设计任务时我首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我们学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我每学期都仔细探讨每个年级所在授课的内容,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学校计算机的软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把不能讲的课删除掉,把利用学生的实际应用内容增加课节,同时每节课的任务又不能太大,新知识和难点不能太多,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使学生不仅能够逐步完成任务,而且享受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同时能激发更多孩子的创作灵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例如我在讲画图程序“快乐的小鸭子”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于是我把最后要完成的复制任务进行了分散,首先让学生学会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定义图块和移动图块,在这两种方法掌握的基础上,再利用延续故事情节的方法,一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解决更深一些的问题,帮助鸡爸爸找回丢失的鸡宝宝,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解决图块复制的方法,这样问题由浅入深的展开,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得以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保持了学习兴趣。
二、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学生,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特征、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以及教育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力能力不完全相同,这是教育必须面对的事实。然而现行教育实行的是班集体教学,“齐步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征重视不够。因此,在我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以运用“尝试、设疑、实践”等教学方法来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1、尝试——让学生大胆操作,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的发展,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了创造才能体现个性的差异,所以创造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境中,大胆上机尝试操作解决疑难问题,全身心投入创造活动中去,使学生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们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在我讲授设置动画效果一课时,利用网上找到一个范例“美丽的上海——我的家”,范例中每一张幻灯片都伴有动画和上海夜景的图片,我要求学生也要做出类似的作品来。刚开始学生觉得不可思议,简直是天方夜谭,“难道我们可以让图片和文字在屏幕上飞来飞去?我们怎样才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呢?”但是经过大胆上机尝试操作后,学生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首先学生到网上搜索鹤岗夜景的图片,插入到幻灯片当中,然后又设置上了各种飞入、百叶窗、溶解、擦除等动画效果,我记得有一个学生做一张标题为“美丽的鹤岗——我爱你”的作品,把我给他们提供的素材用做背景,把鹤岗的夜景图片放在上面,通过展示他的作品时,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原来我们家乡鹤岗的夜景在电脑上不比上海差呀。”通过这一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设疑——给学生创造空间,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巧妙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从疑问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给学生多留一点创造的空间,这样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制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因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讲云彩的绘制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和椭圆形图画,然后依次提问:
1)利用圆形和椭圆能组成一片片的云朵?
2)利用这两个工具还能画出什么形状的云朵?
3)利用这两个工具你还会画出生活中的什么图形?
就这样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头脑中具备了新图画的大致形象,接下来,我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创造出来,然而预想的效果往往与实际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教师尽可以能地给学生多一点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再修改,再创作。如此反复经过多次的想象和创作,最后有的同学组成狮子、老虎等动物形状的云彩,还有各式各样的餐具、房子、桌子等,每一个作品都是新颖突出,充满神奇的色彩。
3、实践——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它的理论性与操作性结合密切,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还要通过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所知识。因此抓好课堂教学的40分钟就是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中我们要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
如我在画树林这幅画时,给大地涂色,当我给同学演示大地画法时,给其涂色,结果整个画面都涂上了地的颜色,该怎么办呢?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道选择题,一是用工具箱中的橡皮进行擦除行不行,二是用清除图像行不行,三是用编辑中的撤消行不行,让学生动手到自己的机器上实践操作一下,看哪一种方法最可取,并说明理由;这样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再出一道问答题,在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让学生上机实践性尝试,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强调在画图时,使用填充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图形的“封闭性”,并鼓励学生主动想一想,怎样解决看不太清的小漏空,学生会争先抢着举手说,用“放大镜”工具把图形放大,把漏空的地方补上,这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阮健 发表于 2015-6-24 2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非常棒!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