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如何理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六大理念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15-4-14 13: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总:六大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分:六大理念的解读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当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
        怎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有价值的数学应对未来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的数学无论是出发点和归宿都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3)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关于数学的意义
        (1)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把智力价值看得过分重要。
        (2)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看待。
        (3)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
        (4)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关于数学学习
        (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做数学体现过程、感觉数学发现的乐趣)
        (2)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11关注

462粉丝

7854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