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如何教孩子学信息技术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14-9-27 06: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此处的我是指北师大余胜泉教授                    
     
  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新生代儿童,绝不是不是意味着简单的技能,不是学点上网、用用Office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的养成。70年代以前的人是信息时代的移民,而90后、2000后则是信息时代的原著民,这两个时代的人思维方式不一样。不要用移民的思维来限制原著民的行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存和思维方式,比如宋代词人李之仪写过一首词《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生动的表现出一个古代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古人因为相见难,才会有这种肺腑之思。但是大家想想我们现代人谁还会有这么刻骨铭心的相思呢?现在的小年轻,分离了一段时间,思念了就打一个电话,实在不行就打着“飞的”就过去了。古代的人没有相见的便利,但是有相思的深刻;现代人有了相见的便利,但没有的相思的刻骨,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没有谁好谁坏之说,但显然,现代人不可能再像古代人那样生存和思维了。
        技术对于现在的学生一代,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技能,而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的养成,这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决定学生基本的行为方式,决定未来的发展,决定学生能否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技能方面的学习,早学、晚学都是一样,但是思维的方式不是,思维方式需要从小就培养的。

很多家长和领导总是在担心,小孩子从小就接触电脑,就会玩游戏、聊天、接触黄色的东西等等,总是在害怕电脑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所以总是对孩子说不准用电脑、不准带手机,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其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不准,他越要,你怎么防都防不住的,学生迟早是要接触的。防得住学校,防不住家里;防得住家里,防不住网吧;防得住中小学,防不住大学;对于信息时代的原著民,剥夺他们接触信息技术的权利,是不人道的,也是防不住的,应该疏导。如果你的小孩拿了电脑没有别的事可做,那他就会去纯玩游戏、聊天之类的,要想防止电脑的负面影响,更应该教会他们用电脑来学习、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用电脑做一些能够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肯定事情,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才是防止负面影响的根本办法。我也曾经玩游戏,但是为什么我不沉迷?因为我有正当的社会职业,有正当的社会成就,所以不会在虚无的世界去寻求寄托。防止电脑负面影响,单纯隔离不是办法、也不可能,关键是要疏导结合,找到正确的替代品,让学生做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有成就感。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zhguoq 发表于 2014-9-29 15: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是摘录。

完整地看了余老师的文章,我是不同意题目这种说法的,下面解释一下。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的影响”并不准确。自人类产生沟通的需求以来(这里无能力探讨为什么会产生沟通的需求),人们一直在追求降低沟通成本的方式,语言,文字,狼烟、击鼓、旗语,乃至近代的电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就是沿着这条降低沟通成本的轨迹进行的。比如打个电话,就比当面去沟通,节省了很大的费用。所以余老师说古人的相思深刻,是一种小资情调而已,说说罢了,当余老师面对是选择古代深刻相思还是现代打电话时,我相信他不会犹豫的。

由于沟通成本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出现的信息技术也会在各个领域存在,以降低沟通的成本,所以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介入是不挑捡领域的,军事、交通、医疗、娱乐都广泛存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所以如果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降低沟通(信息的传递)的成本,以至于是“革命性的”,是可以的。

但是,别着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什么是教育还不清楚呢,教育是单纯的信息传递吗?是师生之间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双向沟通吗?都不准确,是在信息传递基础之上的个体信息建构。一旦是这样的(这也是一种假设,需要在假设的基础上发展出理论),信息技术即便也能帮助到个体的信息建构,但终究代替不了的啊,再革命能革命到哪儿去?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zhguoq 发表于 2014-9-29 15: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2、分布式认知离真正的学习还很远。老实说,分布式认知只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新名词罢了,在计算机计算领域还能用一用,放在学习和教育上,弱爆了。小孩子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时,真正的信息建构过程发生于孩子的大脑皮层里,为了降低大脑的负担(认知心理学的假设是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才使用了纸笔;当教师使用一段微课视频详细地呈现信息的加工过程,无非也是在利用视频来降低成本(比起老师一遍遍地一对一地讲,成本降低多了),能够代替学生的信息建构过程吗?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zhguoq 发表于 2014-9-29 15: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3、余老师还将人的思维方式等同于人的认识方式(技术正在改变(重组)着我们的头脑。我们使用的工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这种概念上的偷换是一个明显的硬伤,我就不说了。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zhguoq 发表于 2014-9-29 15: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4、着重说一下题目的不合适。实际的情况是,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个体的信息建构(由信息的传递的常态到信息建构的新常态),为了达到这种状态,人们尝试各种现有的工具、物质装备并且对教师洗脑(什么理念喽,素质喽,能力喽),也就是说教育要改变,在这个目标下看技术能否支持,而不是技术就直接革新教育了——在国内,由于制度的制约,这种新常态还是水中月,因此也就出现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其他领域风风火火,但在教育领域,还只是用于加强信息的传递,甚至觉得加强信息传递方面也无必要,干脆一禁了之。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zhguoq 发表于 2014-9-29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大一统教育体制,班级授课制延续几百年,对抗这些,需要父母用心,小心周全,

营造一个小的环境就很好了,万不能觉得可以改造社会了。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9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