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课程反思一篇

[复制链接]
yoyo1988827 发表于 2012-5-26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处于学习型社会、知识时代的,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要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
教育技术学原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课程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回顾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为自己问要答案。
由于我是从跨专业考过来的,之前本科学的是英语专业,对教育技术的学习也是从考研复试期间开始的,所以教育技术领域的了解不太深入,尤其是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以及一些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如 web技术,语义网等)之前都没有接触。《教育技术学原理》这门课程让我收获许多,不管从知识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
从知识层面,金老师从“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学习 ”、“学习的变革”、“未来课堂”、“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五个方面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每个方面都涵盖了大量知识点,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以下这些知识点:
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初步形成;
技术促进学习的五种方式;
web技术概述;
促进学习变革的网络工具(Twitter, Google Docs, ect.);
未来课堂的特征;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二者相互转换的方法图;
几种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等)。

在接受这些信息知识的同时,我也进行了思考,针对两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未来课堂让我们大开眼界,高度人性化与互动性的课堂对传统课堂来说又将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未来”会让 “机器猫”口袋的东西一一成为现实,我们不禁期待“未来”,爱“未来”,但“未来”到底有多远?教育技术专业者研究未来教育媒体技术对解决我国当代的教育问题有多大意义呢?未来教室是令人向往的,但是依据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未来教室何时能在中国普及?退一步讲,如果只有一部分地区、少部分人可以使用未来教室的话,是不是又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性?我国如今中西部教育水平差距甚大,农村远程教育建设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在教育信息化部分有讲到),未来教室的建设对这个我国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来说,太遥远了。

总之一点,就是研究未来技术对解决当代教育问题的意义在哪?我反复思量这个问题,终于在和上师同学进行激烈的辩论后,我自己给自己了一个答案。我认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可以分为三段:对过去的研究;对现代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的研究。对过去的研究就即教育技术史的研究,但我想强调的是,对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再往“古”走走。受章伟民老师的启示——教育技术在中国并不是舶来品,远在古时的口耳相传之术就是一种教育技术,我写了关于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教育技术的小论文,我认为中国教育技术的历史可以再挖深点,不要局限于建立在西方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史,使更多教育技术工作者了解、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教育技术思想,从而能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本土化。对现代的研究,用一句英文可以清楚的阐释:"Do  the right thing to the right people",即关注当代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教育技术的研究应该做到“因人”、“因地”、“因时” 。教育技术者身上都有对新媒体技术的敏感性,当出现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时,就迫不及待的研究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于是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如今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当这种新媒体技术还没很好的应用到教育,另一种更新的媒体技术又博得了教育技术者的眼球,那么之前的研究可能就由此停滞了,之前的投入没有取得很好的产出值。于是,张祖忻老师的系统观思想指导了我们,教育技术的研究要考虑整体,当投入教育成本时要考虑产出值大不大。对于未来的研究,即对前沿教育媒体技术的研究。之前质疑未来教室的研究意义不是要否定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如今,我们距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技术的研究已经有差距了,要缩小这个差距,我们教育技术者也要分出一部分人去做这方面的探索。研究设计的未来终究会到来,但是不研究、不尝试,它就永远不会到来。在这里,我也期待中国的《地平线报告》能够早日出来。

第二,在“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中我也有个疑问。在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关系这个问题上,金老师讲要鼓励“成员承担收集和转移知识的责任,以及促进知识在组织中的流转”。中国有句古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不禁思考,成员们愿意自己的知识在组织中流转吗?例如,在竞争激烈的外企环境,一个经验丰富的职员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新人分享吗?知识管理的软件工具的实用性有多大呢?也许,企业的一些奖励措施能够激励个人分享知识经验吧。

在精神层面,我从章老师那,学会了以史鉴今与逻辑严谨的思维方式,而从金老师身上学到的是,作为一名研究者,应该养成“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的研究风格。教育技术应该是一门偏重实践应用的学科,坐而论道不是科学的研究方式,应该学着“走出去”与“动起来”。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etthink 发表于 2012-5-26 18: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老师是哪位高人?还有章老师是?

点评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金慧老师 与 华师大 章伟民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6 19:38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yoyo1988827 发表于 2012-5-26 19: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etthink 发表于 2012-5-26 18:23
金老师是哪位高人?还有章老师是?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金慧老师 与 华师大 章伟民老师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楼主| 清风扬帆 发表于 2012-5-27 23: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版主是哪的呢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神灯 发表于 2012-5-28 00: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组成员是否愿意知识共享”,我觉得,就本论坛来说,我会分享自己的知识资源,因为分享之后我可以赚到银两,这样我就可以下载别人的知识资源了。所以,中间的调节机制很重要。完全免费这种机制不可持续。以自己的知识资源换取别人的知识资源,这样,大家都可以互相分享资源。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