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饯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学生命的重生、专业自我的重构。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更强的专业性。目前,信息技术教师还存在专业水平不高、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成为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与需求 ;教师专业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意识到,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教师职业展开过讨论,当时有一种很鲜明的观点:“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并是一种专业,......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相类。”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1994年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伴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技术课的普及,学校中有这样一支年轻、专业化非常强的队伍,我们称他们为信息技术教师。他们不仅负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无论从硬件软件的采购、课程整合方案的实验、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等等。对于学科教师来说,专业发展是保证和拓展该教师群体生存发展的大事。谈起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可谓不尴不尬、一言难尽。因为,普通学科教师只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在管好本学科教学之后便高枕无忧。而与此不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只是主任“技工”任务,而兼任教学工作。甚至于只有在为学校管理层和学科教师扫除技术操作障碍时,他们的价值才能得到“重视”。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出路何在呢?
一、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让“专业成长”真正成为教师的主动追求。
1、专业发展是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大、要求也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这是社会对于我们的必然要求。
2、专业发展是教学的需要。在信息时代,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在某一领域超过教师,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有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育理念“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些毫无疑问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二、驾御好教师专业发展的两驾马车——教学和科研。
信息技术教师在驾御过程中是否拥有创新精神、是否保持了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这决定者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是“昙花一现”还是“历久弥香”。
1、立足课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历来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基于课堂、立足课堂,以课堂为最主要的“教学场”和重要的“研究场”。如此,在我们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才能“水到渠成”,而不至于“舍本逐末”。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思想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扎实有效地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
⑴、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情景。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创设各种有针对性的问题或生活情景。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或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的重点是做好学习指导和过程调控,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⑵、合理选用并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唯有革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因此,教学中要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以“学科整合”为载体,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具体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注意任务的情景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同时,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最终形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因此,只有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和磨练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是获得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2、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直以来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工作之初,我自己并没有想着向“科研型”教师这个方向发展,是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我走上这条“幸福大道”。面对新课程,我遇到了太多的困惑,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纪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研究、去实践。两年来,我科学的诊断新课程课堂的脉搏,留心教学实践中的呈现的细小问题,全方位的展开研究,并且及时述之成文。先后参与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国家级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的研究”的子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及提高效率”的科研工作,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相信我的科研驾驭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做研究可以锻炼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思维,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也使我们逐渐具备较强的科研素养,为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所处情境的能力。它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这种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的知识的获得,而是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对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有无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四、灵活的将专业成长融入学校发展。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合适的舞台。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提供了这样的成长舞台,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样的良好机会,要在这舞台上充分、合适地展示自己,有作为,才有地位。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技术浩瀚如烟,教师要善于选择。不能仅仅满足于会做课件,会用office。要随时结合学校的需要和发展,不停地充电!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浪潮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2007年全区中小学生学籍档案电子化,我学习了数据库sybase、acess的使用,帮助区学籍室做好中小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每一年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我自学了vb编程和dreamweaver制作网页、Flash制作动画等;甚至为了帮助总务处做好学校财务和校产的管理,我自费参加《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拿了一本会计电算化得合格证。就这样我逐步成为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力量,更赢得了同事的尊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主动谋发展。无论在教育教学层面,还是技术学习层面,都不能停滞不前。要有主动发展的意识和策略。要学会给自己制订规划,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目标要具体、可行。要关注过程,在落实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目标,最终“修成正果”。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合理的规划会使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以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脑教育报《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15期Z4版“信息技术教师的真实生活”。
2、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教育研究与实验》 叶澜 1998 / / 01 P
3、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2001 / / P
4、 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势[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