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我的大学生活2007-2011【原创首发】第二十九章

[复制链接]
老班长 发表于 2011-10-5 2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十九章  又一年
(一)
命中注定,我要得到一部关于8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伟大作品。这份惊喜来得正及时,当我跨入大学三年级的当口,当我即将面对生活考验的当口。

人民文学出版社茅盾文学奖文集,《平凡的世界》,路遥著。这个用红皮包裹的三卷本著作,像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躺在我的手心。抚开扉页,一行质朴却深刻的文字映入眼帘,这是一部属于那个时代那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故事从一条柏油马路开始。

我差不多花了三个礼拜的时间,品读了这部中国当代难得的作品,思想由着作者的笔触慢慢延伸。

直到合上最后一页纸。我好生拂去书角的尘埃,装进口袋,低头,闭眼,叹息。我想整个故事的框架脉络已经装进大脑,尤其是作者试图通过文字来抒发的情怀,那一点点属于那个时代、那片土地的情愫,都消化在我的思想海洋。虽然作者因为这部作品而耗尽精气,与世长辞,但是我不曾感觉,因为他刚刚给我讲述了一个记忆犹新的故事,之后还有无数个像我这样的读者,他一直都会存在。

作品描绘我国80年代初陕北农村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由一对兄弟,一个家庭,一个村庄慢慢铺展,直到囊括整个中国。有人称它为新时代的“红楼梦”,姑且这样评价也好,因为在书里面,闪光的东西太多太耀眼。记得,我在看到种种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不禁鼓出泪花。

好吧,分享一段我的感想,极力推荐大家品读这部鸿篇巨制。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看《平凡的世界》已经有个把星期了,总想写点什么,却希望自己能想透点。

直到今天,目睹晓霞的死,才让我发下狠心,因为此时的思想已经接近饱和,唯有用文字的形式释放出来,才好继续读下去。

晓霞是少平(主人公之一)的女朋友,一个像男孩子般勇敢担当的女人。她在一次抗洪抢险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此刻的少平,仍旧在地底下挖煤,他原本想通过劳动,挣得造窑洞的钱,好让父母过上好点的生活。同时,期待与晓霞在杜梨树下的海誓山盟。一切的美好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他有做错什么,或者对不起谁么,命运为何要几次三番地捉弄这个普通的劳动者。作者给出的解释是——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会被时代铭记。我们这个小小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继续繁衍和发展,直至遥远的未来。我相信少平不会倒下,即便有世界末日,少平依旧会通过无休止地劳动,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这个精神上的巨人再三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过多抱怨,回头想想自己,究竟能够怎样。

许多已经过去很久或者过去不久的事,一一浮现脑海。看着少平的世界,我不由拿起镜子:现实中的自己,做得好吗,做得对吗。

我可以毫不留情地批判,面对自己的心灵,我没有藏躲的角落。奶奶在世的时候,让我学习好,身体好,对人更要好。是否真的做好了,就没有亏欠了呢?记得生存报告会上,我讲自己是一个小人物,能在一个环境下找到自己的角色,这是莫大的欣慰。回到现实,我的角色是学生,或者是未来的老师,是科研份子……这些都不是,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个体,小小的分子。

所以,我没有权力对谁说三道四,没有权力对谁乱发脾气,没有权力抱怨生活的平凡,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平凡。我突然想跟少平比比,看谁能在平凡的世界,创造出更多价值,几乎是同龄人,我差得很远。

我比少平幸运吧,这是我的幸运。不过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足以让我崩溃的事,可能就是这样吧,是幸运,也是不幸。

相信劳动可以化解不幸,我所谓的劳动,是学习,是健身,是协作,是开拓……


(二)
劳动节刚过几天,我跟随人才学院的学员参与了一场青年论坛。历时三天三夜(三个晚上)的活动,我连续聆听了三场讲座,或者叫做交流会。既然主题直接瞄准了当代青年,而我又恰巧属于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来就不会感觉无所适从。

去年年末,《南方周末》将“80后”列为2009年十大年度人物。大家都知道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我想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奖项,或多或少,我也沾了光。“80后”,这个词在我看来显得格外亲切,听完专家学者的见解,我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80后”的童年】
        吃过唐宁吗,还有那个奇怪的棉花糖机器,总是莫名其妙地吐出许多丝。冰糖葫芦和爆米花似乎是很奢侈的食物了。
        弹珠没少藏口袋吧。对于奇多圈,那是要吃1.5元一包的奇多才能获取的。小霸王游戏机的手柄老是坏,弄得超级玛丽总是冲不出关卡。
        老梦想能有BP机,大哥大,这样就是老板了。但是终极梦想不是老板,而是解放军,要做科学家,要为人类做贡献。
        小学课本里的笔记还能认得清楚吗?记得我的英语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字,那是中文注解,每个音标都不落下。
        呵呵,怀念一遍吃晚饭一遍看《灌篮高手》的日子,家长总是催着好好吃饭,吃完饭再看也来得及,但是我们就是喜欢这样做。
崇拜阿凡提,喜欢葫芦娃,羡慕刘翔,看好姚明。神雕侠侣么,让我们向往成人爱情,当时就知道爱情是要付出“一只手”的惨重代价。

【“80后”的心声】
        有人说什么“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这些未免太偏激了。我们只是没有过“苦日子”的经验,没有受到太多的挫折,没有习惯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是。
        时代已经改变!中国确实富裕了,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后的孩子们会越来越幸福,会吃的越来越好,会穿的越来越俏,这难道说以后的孩子们会越来越垮掉,越来越没责任吗?我想这是杞人忧天。
        我们这一代,有力量,比如说龙清泉;我们这一代,有理想,比如说小林浩;我们这一代,有才学,比如说韩寒。例子层出不穷,这里只是派个代表。
        尽管我们中间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走路不看红绿灯,穿着过于非主流,不愿意干苦活,能偷懒就偷懒……嗨,谁叫国际化太快,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就被“国际化”了。

【“80后”的责任】
        今天是2010年5月8日。我们这一代已经进入生育年龄。或者说,我们需要做好当爹当妈的准备。或者说,男的要有事业,女的也要有事业,现在女人难做,既要顾及家里面的家务活又要顾及外面的工作,所以明天一定要给伟大的母亲打电话问好!话说回来,我们男人也不容易啊,所以小两口只能互相帮助,相濡以沫了。
        我们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只有两个人,有点像漏斗的形状。独生子政策有好处也有坏处吧。记得学过一篇文章,讲的是青壮年应该肩负的责任,小的方面说养家糊口,大的说就是建设国家,这些都是没法推卸的责任,现在轮到我们了。我们是否能接管“时代”的责任呢?

【“80后”的思考】
        愤世嫉俗,先愤世嫉俗再说。其实也不能怪我们,这一步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且当做成熟前的缓冲。然后想想我们能做什么,要做什么。
        前辈们可以提出他们的看法,我们自己也应该审视自身。好就要保持,坏就要改正。当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需要膜拜一下,历史会告诉我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通过学习,才能劳动;通过劳动,才能生存;生存下来,再去谋求发展。“白天求生存,晚上谋发展”,试试,看行不行。
        该走的已经走了,该留的还在身边,保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特质。
        该放的应该放弃,该藏的好好珍藏,实现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愿望。

以上四方面的认识,仅仅代表一个八十年代过来人的看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看我们的!

(三)
身边有好些电影值得推荐给读者。“好多经典的影片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一个电影发烧友的论断。我想他的意思是,近十年的电影,要经历时间的检验,才好说经典还是不经典。

通过各种渠道,我领略了《阿凡达》《盗梦空间》《大鱼》《剪刀手爱德华》《活着》《秋菊打官司》《阳光灿烂的日子》《岁月神偷》《艋舺》《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有些是网友推荐,有些出自同学之口,有些莫名其妙地寻见,各有各的好处。

最近看《山楂树之恋》,先看过一遍,然后推荐给小妹,看了第二遍。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小妹,竟然哭着对我说:“好惨的,都不忍心看了。”这一幕把我震撼了,原来很多时候,人性是相通的,我们都能感受到。

导演想把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寄托在“山楂树”上,现在看来,它拨动了我们心中的那一棵棵“山楂树”,山楂果掉满一地。你想起了那个雾霭蒙蒙的早晨,我回忆了万里晴空的午后,他说应该给一年前做得错事道个歉,还有她,后悔没有拉住那件白衬衫。

翻开大学一年级的记事本,看到了一段有关初恋的文字:

从独立做新闻到第一次拍摄DV短片整整“熬”了三个月,如果把新闻比作一个严酷的老师,那么DV就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少女,我真切地想拉住少女的手,同她跳一段华尔兹。梦想成为现实的感觉无与伦比,首次试验却仅仅只有三分钟的成果。那是一段MV,主角是我的初恋女友。她拥有可爱的脸庞和泉水一般的嗓音,这两点足以抓住大部分男生的心。拍摄工作进行得尤其顺利,全部是因为她的倾情演出。假设既有美妙的音乐萦绕耳畔,又有美丽的脸庞供你欣赏,有谁会厌倦呢?

这段文字,既是跟DV的爱恋,又是我的第一次爱情体验。没法跟你细说这段刻骨铭心的体验,因为我已经把她锁进我的回忆。而那段余香,仿佛还留在袖口。

我承认自己没有能够——不及电影里面的老三——等她一辈子。可能纯真的情怀只能往记事本里面找,而现在已经凋零,或者正在凋零。

这一节原本是写电影,却情不自禁地写了初恋。似乎我还是没法挣脱感情上的禁锢。曾经有位自称研究易经的人帮我看过手相,说我手上的感情线不顺,可能会在这方面遇到麻烦。但是我相信如果走不顺,完全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这样想的好处是,放下包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四)
谁说中国大陆没有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曾经我一直认为没有,但是,自从认识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才知道那一朵昙花看得如此鲜艳。

西南联大成立于1938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团结而成。自1937年日本鬼子的铁蹄碾过卢沟桥,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位于北平等地的高等院校被迫迁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跋山涉水,历经艰难困苦,最终流亡昆明。

时任西南联大教授的朱自清先生立志要笔耕不辍,教书育人。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学者,并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们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受到淳朴民风的熏染,只要人民还在,希望就一定存在。

于是,这些知识分子胸怀报国之志,埋头钻研,刻苦学习。夜里没有灯火,他们借着茶馆的汽油灯看书;没有足够的粮食,他们自力更生;没有足够的睡觉处,一起挨着睡茅草屋。教授们拖家带口,闻一多先生8口之家挤在1间半的屋子里,即使如此,闻先生仍旧怀着一个诗人的浪漫主情怀,教导学生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

西南联大的校歌是这样唱的: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让我们看看,从西南联大走出的人物——

  杨振宁 李政道 朱光亚 谢玮 邓稼先 黄昆 彭佩云 汪曾祺 王希季 陈芳允 郭永怀 屠守锷 吴讷荪 陈忠经 戴传曾 王浩 杨凤 何兆武 李长之 何其芳 吴大观 任继愈 林景……

这所学校走出的大师——

  吴大猷 周培源 王竹溪 梁思成 金岳霖 陈省身 王力 朱自清 冯友兰 吴有训 陈寅恪 沈从文 陈岱孙 闻一多 钱穆 钱钟书  费孝通 华罗庚 朱光潜 赵九章 李楷文 林徽因 吴晗 吴宓 潘光旦 冯至 卞之琳……

《人民日报》归纳了四点启示,引述如下:
首先,大众教育不能丢了“大学精神”。形式可以改变,精神源远流长。第二,学术规范是治疗浮躁的良药。第三,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现在更多的提法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我们不缺大楼、大厅,缺少大师,大学问家。

(五)
我发现跑步的感觉挺好。在考研教室蹲了一天,实在被二氧化碳熏得够呛,出去仰望繁星,呼吸大地的芳香,宽慰我小小的心绪。

又到这章的末端,第六部的总结,回想这学期发生在我身边的点滴往事,心中不由的感慨。要感谢考研路上激励过我的人,章老师,沈老师,阿富,小庄,银杰,梦娜,阿挺……

我正在这条路上奔跑,经过图文,绕过启明湖,伴着昏暗的灯光,直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

该贴已经同步到 老班长的微博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godfrey 发表于 2011-10-5 2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强诶~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