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的应用价值

[复制链接]
miss5518 发表于 2011-9-2 14: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篇2007年的旧文,正好是就前面“波的叠加与干涉”一课展开的。 贴在这,也算是个续。  http://yuezhongmian.blog.sohu.com/182265102.html

一堂“新鲜”的物理课
    北京,高中新课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陈经纶中学举行的一次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吸引了大批一线教师,新课程、多媒体,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物理课上,挤满了听课的老师。今天的课是波的叠加与干涉,经典的教学难点。
    先是演示实验。主讲教师准备了一个两米多长的大水槽,里面装满了红色的水,同步推动水槽两端的挡板,水槽中的水动了起来,形成了稳定的高低起伏的水浪。
    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接下来,学生们三两个一组,围在笔记本电脑旁,使用“横波的叠加”动态模拟软件研究起来:选择脉冲波、连续波,调解两列源波的频率、振幅,观察叠加波、源波的运动状态,操控定格、慢放功能,选择质点进行跟踪观测,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不时地提出问题,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地操作着、热烈地轻声讨论着。
    紧接着是学生们分组汇报和小结,“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各种条件下两列源波都保持原有的形态互相穿过”;“叠加波振动的规律是什么?”,“通过定点跟踪和测量,发现叠加波上任意一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位移都是两列源波相同质点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下面,再来定量地研究一下水面波干涉形成的条件”。
    新的任务又开始了,学生们通过“水面波的干涉” 动态模拟软件继续研究,跟踪加强区、减弱区的质点,对比跟踪任意质点,操控定格、慢放,度量质点与波源的距离,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下课了,听课的老师们立刻热烈地讨论了起来,专家的点评更是让老师们频频点头,“演示实验与科学模拟软件的有效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切入,架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桥梁,通过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难点”、“科学动态模拟软件可以让看不见的看见、看不清的看清,让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过程的状态,发现规律
    实验、思考,模拟、探究,讨论、结论,新课程的探究教学要求在不经意间完成了。纵观一节课,教师说的少,但说在点子上,通过实验、模拟步步推进;学生动的多,不仅全体参与、而且思维活跃,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因为他们探究中自己“看见”了、“发现”了结论。
    主讲教师的话发自肺腑,“没有科学动态模拟软件这种新的教学工具,这样的课是不可想象的”。

迎接新课程,我们准备好了吗
    新课程,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向学生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自主协作探究”,如何让这些理念不停留在口号,而在教学实践中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内容变了、教学要求变了、教学模式变了,面对着“树立新理念、掌握新内容、实践新模式”的新形势,从哪里突破呢?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许不少,但应用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无疑是其中重要且必要的一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所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教学内容提供新的载体,为教学模式提供新的平台。通过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让信息化进入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学习等教学活动环节,从而促进教与学过程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上,我们不仅可以探索解决教学难题、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更可以不断探索实现“自主、协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如何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理性审视多媒体的教学价值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无疑是其中最早的一个,从幻灯投影机、录像机到电脑,从静态画面到动态画面,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新鲜。然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今非昔比,流媒体、科学动态模拟、三维空间建模、虚拟现实,我们现在讨论多媒体的教学价值,要在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来认识多媒体的形态特征和认知特点,分析其教学功能。
   多媒体从形态上主要有图片、图形、表格、音频、视频和动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点和教学应用价值(以下描述主要以科学学科为例)。
    图片能够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原貌,可以用来直观呈现具有典型特征的物体、设施、器件、现象、情景、人物、事件等,时间上跨越历史,尺度上跨越宇观、宏观和微观。 图形主要是为表现某些事物关系而绘制的具有示意功能的图线,可以用来直观呈现复杂的系统结构、运动状态及轨迹、相互作用关系、操作过程、变化过程、实验数据曲线等,尺度上从系统到细节,内容上从实物关系到概念关系。 表格主要用于分析、归纳实验数据,比较易混淆概念,梳理知识结构等。视频则是直观复现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连续动态画面,现代视频技术通过拍摄和剪辑手段可以达到从全景到特写、从快放到慢镜、从单纯视频画面到整合图文声像的视频节目等多种视觉效果,可以用来直观呈现重要的自然运动或者生命活动的形态、过程、现象、情景,以及重要的科技人物和科技事件等。
    不难看出,图片、图形、表格和视频都可以用来呈现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直观知识。其实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客观知识本来就是直观知识,应该以“看”的方式来学习,只是传统教材过于强调文字叙述的严谨而对直观呈现知识重视不够。现在情况已大为改观,在已出版的各版本新教材中,图片、图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有些内容的编排已经是“以图表为主、文字说明为辅”了(当然观看视频带来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是纸本教材无法实现的)。但是,新教材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联系科学史,教材上的图表还不能满足教学的普遍需要,无论从题材、形式还是内容上,教师都需要更广泛的选择才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计算机不仅能够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图形、表格制作成可以交互的动态图表,使之更符合课堂教学中引导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最先进的电子书技术,还能够把教材电子原版、“配套”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备课软件集成在一起成为高效的备课工具,使教师能够像翻阅教材一样查找素材和编制电子讲义。
    动画是采用动态模拟技术实现的可交互、可控制的连续动态画面,是最有价值的教学媒体形态,因为它集成了图文声像的优点,又弥补了它们在交互性上的不足。动画采用模拟的表现手段,从理论上讲几乎无所不能模拟(如果不是有想象力制约和成本制约的话)。动画的模拟表现手段是多样的,可以是追求形似的简单模拟,比如用来讲解受力分析的“人走路情形”的模拟;可以是追求神似的夸张模拟,比如用来表现化学反应微观机制的“电离反应微观过程”的模拟;可以是追求细节的仿真模拟,比如用来观察变化规律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模拟;可以是追求精确的科学模拟,比如用来探究现象背后科学规律的“横波叠加情形”的模拟等。
    当然最有价值的当属基于严格的数学模型的科学动态模拟,它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技术结合的典范,已经成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乃至航空航天、气象、精密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教学应用中,科学动态模拟不仅可以动态呈现其它手段难以描述、难以直接观察的科学现象、科学情景,还原复杂科学问题的动态情境,动态展示重要科学仪器的工作原理等,还可以通过动态展示科学过程和状态,对科学概念、规律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模拟本身不是真实,能够用文字、图表或视频表达清楚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动画,教学动画要针对恰当的选题才有意义。动画不是万能的,但正如文章开篇的案例,有些教学活动没有动画却是万万不能的。教学动画设计要利于观察、胜于真实,结合定格、慢放、快放等动态控制,让看不见的看见、看不清的看清;通过参数调节和对比、对应、同步、叠映等教学动画表现方法,把复杂现象和本质规律有机地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支持探究的教学工具。

善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优化新课程教学活动
    所谓工具,要能够帮助使用者解决某一类共性的问题,比如使用榔头可以钉钉子,使用微波炉可以烹饪,使用地球仪可以观察海洋分布、演示地球自转等等。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学工具,还必须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从科学地呈现知识出发,突破传统教学手段下的教学难点;从知识的人机交互出发,支持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过程的师生活动出发,优化知识的呈现和交互模式,使多媒体不但有用、而且好用,使教学活动能够在一个新的知识载体和互动平台上体现出个性和创造性。
    纵观人类文明史,从手工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制造和使用工具是根本的驱动力。广泛使用工具促进了生产力进步、激发了人类的创新力。
    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从教育技术角度看,是技术与教学经验的结合,从教师使用角度看,是一种认识、一种技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优化课堂教学、备课、教研等教学活动,是信息社会和新课程背景下对广大教师新的职业要求。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来突破重难点、组织探究活动;备课活动,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或多媒体电子教材来查找素材、设计教学、编制讲义;教研活动,观摩优质多媒体教学案例来分析点评、汲取经验这些情景,必将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常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选择、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一定会点燃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使我们的教学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godfrey 发表于 2011-9-2 14: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石心木人 发表于 2011-9-2 14: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可是实际的运用中,还是很缺失的!!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etjyl 发表于 2011-9-2 15: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以后我们教育技术毕业的同学可以专门辅助一些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帮助他们如何利用技术与课程优化的整合 目前,这方面我们做的还是不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