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柏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和出发点, 以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核心内容,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目的和归宿。每一次技术上的改良和革命都深深地影响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很有必要。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类进行教育活动需要有教育技术,显而易见,教育技术与教育活动一样源远流长。但是,目前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认识仍不尽一致。实际上,既然教育技术的发展以技术的发展为前提,我们就应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知道,技术作为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标志在本质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不同的历时期被赋于不同的内容。有关科技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当代方兴未艾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这样,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样地可被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分别简称为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传统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包括从教育技术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期的教育技术 。 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就是指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教育者在实践中获得的主观能力).主要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等。
教育媒体技术时代直到19世纪末才姗姗迟来(因为工业上的机器时代是从十七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起初仅仅注重硬件,后来逐渐重视软件。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等。这一时期最专业的教学技术设备莫过于1924年美国的普莱西创制的教学机器。
教育信息技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更加注重人的作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的运用,正在解放着人类繁琐的脑力劳动并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是信息革命的必然结果。教育信息技术不但包括硬件───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教学系统,如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人工智能和智能教学系统、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等,
软件──与硬件配套的教学软件,也包括潜件───各种观念、方法、理论体系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教育媒体技术相比教育信息技术具有以下两个关键特征:
首先,教育信息技术以基于计算机的技术的崛起和在教育中的大量应用为特征。
其次,教育技术的领域在教育信息技术时代迅速地被拓宽了。在教育媒体技术时代人们常把教育技术等同于一组特定教育媒体,特别是视听媒体。但是,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媒体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全部问题,这样系统方法被应用到教育技术中来,开始把教学媒体当作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并综合地研究教学系统;而且逐渐把技术看作科学或其它有组织的知识在实际任务中的系统应用。这样教育技术中“过程论”的观点逐渐形成,即把教育技术看成一种系统方法过程,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这样教育技术的领域就不仅包括教育媒体,也包括系统方法过程。正象在加涅的《教育技术学基础》(1987)中所指出的:“教育技术学被看作既是系统方法的同义语,也是视听设备的同义语。”在这里把领域的扩展被看作教育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由以上两个特点来衡量,美国虽然在60年代就有“过程论”观点的萌芽(以J.D.Finn为代表),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77年对教育技术作的定义中有了全面的反映,并在80年代被广泛地接受了。但是既使在美国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在中国,两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努力。因此我们说教育信息技术时代为期不远了,但还不是现在。
由以上可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能清晰地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具有如下特点:
1、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是非替代性的。它的演变不是后一阶段的技术体系简单地替代前一阶段的技术体系,与之相反,教育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累积性,使得教育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丰富,可选择的空间愈来愈广,使得教育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一点由目前的课堂就能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黑板、粉笔和教科书人仍是基本的教学手段───这是教学传统技术,与几百年前的教学无异;但还可注意到教师可能正在运用幻灯、投影或者电视来辅助教学───这是教学媒体技术。再先进一些,在一些计算机网络教室里,若有教师讲解,配合适当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这就是一副几千年来教育技术的浓缩图。由此可得出如下教育技术的演变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教育技术的演变模型图 此模型有两2点需要说明:
首先,对教育技术的分期是以教育上的主导技术为依据的。当一种技术虽已产生,但还没有成为教育主导技术以前,还不能说新技术时代已经来临。如计算机虽然早在本世界40年代即已诞生,但既使到目前,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所以,这里并没有以计算机的诞生作为教育信息技术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来临应该在不远的将来。因此,每一个教育新技术时代的来临都有从某一特定技术的产生到它成为主导技术之前的一段萌芽期(图中用虚线表示)。
其次,在教育技术的演变过程中,当旧的技术让位于新的主导技术以后,新技术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旧技术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如在教育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远距离教育已经部分地取代了教师的工作;可以想象,在进入教育信息技术时代、高度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明天,学生在家庭自主学习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
2、教育技术的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选择性,即“适者生存”。这说明教育技术发展的累积性并不是说今天的教育技术继承了过去全部的技术,而只是保留了有生命力的技术,是“扬弃”。如早已有之的黑板、粉笔,目前仍是课堂的象征;而1924年才诞生的教学机器,尽管在美国60年代多达83种,但随着pc机的运用已经被完全淘汰了。
3、在教育技术的演变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而不是减弱。也许人工智能的发展能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只要机器还是机器,机器人还不等于人,那么教师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而且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如果教师的劳动被大量的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分担了,这也只是劳动量的转移而已,也许劳动总量还会增加,这样对人的素质要求将会更高,数量也可能增加,人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应抱理性的态度,尽管“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但技术仅仅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育的全部问题。如托马斯.爱迪生在电影诞生后不久就曾宣布:“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但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并没有成为事实。诚然,新技术的发展能带来解决教育问题的新的机会和希望,对每一种新技术的进展人们都抱以很大的热情,这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今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并努力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教育技术的根本任务。但爱迪生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对新技术不能狂热,而对人的因素───理论、思想观念、方法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常常滞后于技术在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应用。就象芬恩(J.D.Finn)1960年在《技术与教学过程》一文中指出:“......教育是国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它大部分与工业、商业、军事机构等所享受的技术进步隔绝了。”当然我们应努力避免这种状况。
二、当前的形势和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九十年代是教育技术得到巨大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感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但教育信息技术时代是否已经来临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即使在发达国家教学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仍是主导的和大量使用的技术。在199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科学委员会在总结历时六年(1988───1994)的关于高级教育技术(AET)专门研究项目时也不得不承认,在NATO的成员国内,“pc机尽管已经进入了中小学,但是在教育上的普遍应用还没有成为现实。”“复印机、录相机、投影仪、电话等对教学的影响迄今为止也许比pc机和工作站对教育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这就说明既使在发达国家(更不用说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媒体技术仍是主导技术。
但是,大量的基于计算机的技术确实已经叩响了我们的门扉,多媒体技术已呈锐不可挡之势进入了社会、学校、家庭,INTERNET网网上用户已愈3000万,并仍在迅速蔓延;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纷纷上马。而且教育技术的观念正在更新,“过程论”观点在国外已被发展,我们的认识逐渐深入我们分明已经看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曙光。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处于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转折时期,当前的形势决定了目前教育技术应该研究的内容。
首先,人们仍应重视教育媒体技术的研究,尽力发挥幻灯、投影、广播、电视等的作用,毕竟它们仍是目前教育技术中的主导技术。但是,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努力促进教育媒体技术向教育信息技术的转变,应大量地开展有关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其次,应更新观念,树立“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即改变那种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媒体,甚至只有视听媒体的狭隘观念,当然,不是完全抛弃“媒体观”,而是把“媒体观”与“过程论”的观点结合起来,以适应教育信息技术的要求。关于“全面的教育技术观”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AECT为了适应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从1989───1994年历时5年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最后认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这一定义就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具体表解如下:
图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 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研究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策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正的过程。这里特别强调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设计(信息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是指对教学设计结果的“物化”或“产品化”和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目前主要强调印刷出版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利用指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结果的实施和与应用有关的制度、政策、法规。
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教育技术中更强调标准参照评价───即以行为目标为基础,重视为学习者本人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情况,而不是以与其他学习者的比较为主要目的,认为评价(甚至教学)应以事先确定的目标为依据。
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开发项目的管理等。
由以上可以看到,处于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转折时期的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比以往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这就是“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第一,把教育媒体放在学习资源的大背景中来研究,也强调了人类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把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都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实质上是“媒体论”的观点与“过程论”的观点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
第三,把系统方法过程进一步精细化为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五个方面,构成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领域;
第四,把系统方法过程不但贯彻到学习过程之中(这是以前的“过程论”的观点),而且更进一步深入到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与管理。
由此可以说,我国以往对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达到教育的最优化”(《电化教育学》南国农主编),这是对教育媒体技术的准确反映。而1977年AECT认为教育技术“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过程,这一过程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联系。”这在目前看来也是不全面的,因为后来,特别是80年代后期,教育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这些认识已经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个教育技术领域的状况。AECT1994定义的出台正好反映了由教育媒体技术向教育信息技术转轨时期的这些变化,全面地概括以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这也迫切地要求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研究要更新观念、发展新技术、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真正树立“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三、信息技术的影响与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教育技术。
考察目前直到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形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技术上的每一点进步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深刻。根据目前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新技术革命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的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将充分发挥它的两个关键特征,向拓宽领域和发展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两个主要方向发展。
1、“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真正确立,并在各个领域获得充分发展。
目前,AECT的1994定义获得了专业人员的支持,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逐步确立。但是,要获得全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使“全面的教育技术观”深入人心,这还需要时间。另外,在AECT1994定义中所指出五个领域中,我们真正深入研究的内容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未来的教育技术将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充分展开:
(1)、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2)、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3)、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4)、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大量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将迅速地进入教育教学领域。
考察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其中以下几点不容忽视,它们将影响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信息高速公路;
(2)全球个人通讯系统;
(3)电子出版物;
(3)电视会议系统;
(4)多媒体技术;
(5)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6)激光技术。
所有这些综合起来主要影响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在未来计算机、音响、电话、传真等都可能合为一体,被多媒体终端(TELECOMPUTER)所取代,并且由高速的多媒体通讯网联结起来,由系统提供各种公众服务组成多媒体化的信息综合服务系统,通过它可以办公、计算、查询所需信息、接收电视广播节目、唱卡拉OK、收发传真、接打可视电话、看报纸、收发多媒体信件、购物、玩游戏、看电影等。受此影响教育技术也正酝酿着一场革命,以下几方面将成为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掀起了一般家电行业、有线电视网、娱乐行业及通信业相互融合、联合建网的浪潮,使90年代成为“多媒体时代”。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信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最终促进计算机技术、大众传播技术(广播、电视等)和通信技术的“聚合”。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人机交互性、信息的多样化和集成性将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基础,与此相联系有如下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领域:
───超媒体与超文本:超文本技术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它类似与人类的联想记忆结构,采用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组织块状信息,没有固定的顺序,也不要求读者必须用某个固定的顺序来阅读,这样各个信息块很容易按照人们的联想方式加以组织。当把超文本技术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超媒体技术。这将是一种理想的信息载体和有效的信息组织与管理技术,在教育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工作(Computer Support CooperationWork)和群件(Groupware):CSCW与群件的研究与应用使人们把计算机应用的重点从求解问题转向方便人们的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样用于支持从事某个共同任务的群体,在通信、合作、协调等方面给予协助,并提供对共享环境的连接接口的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即群件(Groupware)应运而生了,常见的有公告板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计算机会议系统等,它们将可能有力地支持协作型的CAI教学模式,将成为在CAI教学中培养较高级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
───电子出版物:如CD-ROM 、CD唱盘、激光视盘、软盘等都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集装箱”,它的存储密集、检索快捷方便都是传统出版物无法相比的。目前电子出版物已大量涌入我们的视野,可以预见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电子出版物将是未来教育的一个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即采用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它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时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更高境界,将来可被广泛地应用于模拟训练、科学可视化等领域。
2)、网络技术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深刻地影响未来的教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NTERNET网的急剧发展应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目前INTERNET网不仅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而且开始进入中小学和家庭,世界各国对它的应用都极为重视,如澳大利亚已于1995年4月决定建立“澳大利亚教育网”,计划于1996年开通,并通过INTERNET网加入国际网络;日本已于今年着手"100所中小学联网"的实验研究,不仅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文化广为传播,而且深入地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才。
毫无疑问,网络技术提供的信息共享、信息的可靠性、高的性能价格比和有力的通信手段将会在未来教育中大有用武之地,将使教育真正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的开放大学将会愈来愈普遍,这将可能促进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根本变革。当然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
3)、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之一,也是CBE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实际上只有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育教学之中,才可能使CAI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教育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目前,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NATO有关AET研究项目所着重研究的8个问题中其中4项都与人工智能有关系,涉及到“任务分析与专家系统”、“个别指导策略与学习者控制”、“学生模型建构与错误诊断”、“微世界与问题求解”等问题,部分地反映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是目前大部分实际的CAI系统很少具有智能,因此,构建真正的智能教学系统(ITS),甚至建构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学术研讨会(特邀报告),1995年10月
2、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自然辩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3、胡晓峰等著:《多媒体系统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年6月
4、Educa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Yearbook,1994,VOLUME 20
5、Final Committee Report of Advanc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5年
作 者: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95级博士生 郑永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