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技术系 甘肃 甘南 747000 【摘要】近几年,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但由于本专业学科背景复杂,使得许多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之间出现很大差异,作者在对25所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所在院系、学位授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即: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多数设置在其他专业院系之下,独立建系的较少;AECT94教育技术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大多仍局限于教育系统内;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比例不协调,选修课比例太小,技术类课程比例较大。根据上述现状作者预测了教育技术专业的三个发展趋势,即:专业方向将更加明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企业教育培训领域将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现状;发展趋势 从我国高等院校开办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该专业越办越热。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首先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1983年,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专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育技术学确立为教育学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截止2002年,我国有100多所高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近30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全国又有30多所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热”发展之下,对其专业培养目标、学位授予、课程体系等进行“冷”思考,无疑对今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各院校网站;研究对象为国内25所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研究内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在院系、培养目标、学位授予、课程体系等。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多数在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同的高校其教育技术学专业分属不同的院、系;受院、系学科背景的影响,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差异很大,层次不一。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在院系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不同的院校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不同的学院或系,作者大致将这些学院或系分成四类:教育类学院、教育技术类学院、传播类学院和信息类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各类学院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在院系分布情况 所在院系
| 学院举例
| 教育类学院
|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类学院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 传播类学院
|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信息类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系、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上海数理信息学院
| 从表1可以看出,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教育类学院”的有6所,设置在“传播类学院”的有7所,设置在“信息类学院”的有8所,而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独立建成院系的只有4所。在各学院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置和归属也较为复杂,有的设在教育学系,有的设在传播学系、也有些设在新闻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物理系或信息技术系等。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专业成长的学科背景较为复杂。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位授予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其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位授予一般有两种规定:一种为“理学学士”;另一种为“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见表2)。
表2 教育技术学专业授予学位情况 授予学位
| 学 校 举 例
| 理学学士
| 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 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
| 徐州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分支科学”[1],因此理应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而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1],理应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这种学位授予,一方面与该专业的学科成长背景有关。如:河南师范大学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这样一个偏重理科的院系,故它授予的学位为“理学学士”,而浙江大学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教育学院这样一个偏重教育学学科的院系,故它授予的学位为“教育学学士”。另一方面又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关,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及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的基础上诞生的,并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
各校在确定某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时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二是毕业生以后的就业方向,作者也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1、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其所确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提出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
①既掌握教育理论(思想、方法),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
②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
③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④设计、开发、制作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的能力;
⑤摄录像、编辑、播出与制作影视、录音教材的能力;
⑥教育与培训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远程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者还是在努力寻找着“教育”和“技术”的切合点,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电教系的学生,搞理论不如教育系,搞技术不如计算机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技术”的定位,“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这些字眼都是出现在各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中,而具体的能力如“编制教学软件”、“摄录像能力”等更是层出不穷,这与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电化教育”的一个“电”字便为我国教育技术定下了“媒体主导”的基调,从一开始用幻灯、投影,到后来的广播、电视,再到计算机、网络,一次次的媒体技术的进步带动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心不断转移,这反映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则表现为:罗列出各式各样的媒体制作能力,这样既缺乏重点,又没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根据国内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意识等)。
另外,在作者的统计中,第②项出现次数最多,第③项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第④、⑤项是有哈尔滨师范大学提出的,第⑥项是由浙江大学提出的。第②、③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ECT94教育技术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影响。
2、就业方向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中提出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
①各级各类学校(师范学校、中等学校)的教育技术课师资;
②各级电教馆、学校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
③各级电视台、新闻媒介系统;
④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相关岗位;
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师资。
在作者的调查统计中,大多数院校提出的就业方向集中于①、②、⑤方向,只有少数院校提出了③、④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大多局限于教育系统内。这种封闭式的培养模式与国外的做法恰恰相反,如美国的印地安那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对于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更倾向于在公司或政府机构中进行培训或产品开发[2],而我国在这方面是显得较为薄弱。
(四)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教育技术学成长的学科背景不同,各院系的专业定位也存在差异,因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纷繁复杂,各院校不尽相同,作者从课程结构类型、选修课专业方向、各类专业课比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1、课程结构类型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各院校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课程结构纷繁复杂,差异较大,主要有:
“普通(公共)教育类课程——综合教育类课程——教育理论与技能类课程——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实践类课程”(西北师范大学);
“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华东师范大学);
“通识课程(必修+选修)——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课程(必修+选修)——教育专修课程(必修+选修)”(首都师范大学);
“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其他教学环节”(陕西师范大学);
“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拓展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徐州师范大学);
“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实验实践课——潜在课程”(哈尔滨师范大学)。
在作者的调查统计过程中发现,不仅各院校的课程结构类型差异较大,而且每种类型下开设的课程门数也各不相同,作者对25所院校的课程作了一个粗略统计,发现只有“教育技术学”一门课是所有院校都开设的,有的院校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如“教学设计”都没开设。
2、专业方向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某些院校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采用分方向选修的课程体系,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设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教育应用”、“影视媒体”三个选修方向;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设有设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师资”三个选修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设有“教育软件工程”选修方向;曲阜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设有“计算机教育应用”、“电视编导”两个选修方向等。大多数学校并未区分专业方向,如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这种不区分专业方向或专业方向设置混乱的现象是造成课程设置纷繁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适应“政府分类指导、学校分类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初步确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3],这对于加强教育技术学本科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专业课比例
(1)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从课程结构类型来看,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的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主干课等类型;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选修课的有:专业基础选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专业拓展课等类型。从作者的调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各院校也不尽相同(见表3)
表3 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举例 院校
| 必修课
| 选修课
| 门数
| 百分比(%)
| 门数
| 百分比(%)
| 华东师范大学
| 24
| 55.8
| 19
| 44.2
| 北京师范大学
| 15
| 38.5
| 24
| 61.5
| 西北师范大学
| 17
| 39.5
| 26
| 60.5
| 首都师范大学
| 16
| 34.8
| 30
| 65.2
| 陕西师范大学
| 19
| 48.7
| 20
| 51.3
| 徐州师范大学
| 20
| 55.6
| 16
| 44.4
| 浙江师范大学
| 15
| 40.5
| 22
| 59.5
| 华中师范大学
| 19
| 46.3
| 22
| 53.7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2
| 64.7
| 12
| 35.3
| 河北大学
| 20
| 47.6
| 22
| 52.4
| 从表3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三所院校的必修课比例较大,而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的选修课比例较大,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院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相当。最新研究表明,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全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口径应适当放宽,这就要求在保证本专业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2)“理论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在专业类课程中,除一些基础型课程(如普通物理)外,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对“理论类课程”(如教育传播学)与“技术类课程”(如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多媒体技术)各院校都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侧重理论,有的侧重技术,而在技术方面,有的侧重广播电视,有的则侧重计算机(见表4)。
表4 院校各类课程门数统计 院校
| 理论类课程
| 电视类课程
| 计算机类课程
| 华东师范大学d>
| 6
| 8
| 12
| 北京师范大学
| 10
| 6
| 9
| 西北师范大学
| 9
| 13
| 12
| 首都师范大学
| 6
| 8
| 8
| 陕西师范大学
| 8
| 11
| 11
| 曲阜师范大学
| 8
| 7
| 16
| 华中师范大学
| 7
| 5
| 14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6
| 8
| 9
| 浙江师范大学
| 8
| 13
| 5
| 河北大学
| 17
| 1
| 15
| 合计
| 门数
| 85
| 80
| 111
| 百分比
| 30.8%
| 30%
| 39.2%
| 从表4的统计结果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类课程”、“电视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三类相比较,技术类课程比例较大(“电视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合起来占69.2%),但具体到某个院校又稍有不同,如河北大学,其“理论类课程”有17门(占51.2%),“电视类课程”只有1门(占3%),“计算机类课程”15门(占45.8%),其“理论类课程”有一定的份量。由此可以看出,总体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类课程”稍有不足,计算机类课程占有较大份量。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教育技术学专业呈现出分化与整合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方向更加明确,并产生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深入,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将成为新世纪教师必备的能力与素质,因此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将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将企业教育与培训、企业管理与运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入教育技术领域将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美好的前景。
1、专业方向将更加明确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专业方向不明确,这一方面对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使得培养目标无法在课程体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内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1)新的专业方向的出现和成熟
作者在对25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调查时发现,以“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教育应用、广播电视编导”三个专业方向的设置最为普遍,而且在课程体系中除基本理论课程外,媒体技术类课程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电视两大类。2004年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及现代远程教育,个别高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根据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建设,论证了建立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必要性,提出了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4]。
2000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实施“校校通”工程,这使得中小学出现了急需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状况,许多院校纷纷开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在高等师范院校作者调查只发现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设有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师资的专业方向。
从70年代起,远程教育实践的发展导致了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增长和远程教育学科的成熟。1998年教育部决定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四所高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随后2002年又有67所高校获准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这就使得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大有用武之地,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内开设现代远程教育专业方向将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2)学科整合——将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应用与其他学科,产生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综合性学科的特点,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其特有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操作方法,它具有方法论的性质,所以各种学科可以根据特定目标利用教育技术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将教育技术学与外语教学成功结合的典型实例,由他们主办的《外语电化教学》创办于1981年11月,是讨论利用教育技术开展外语教学的学术期刊;他们开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也是培养外语教育技术人才的基地,其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传播媒体的编制和教学(培训)系统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类宽口径的人才能从事涉外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传播、展览和传媒企业的每体制作、广播电视台的社教和教育类节目编制、远距离开放教育和、高校的英语教学技术、专业音像出版社企业的软件开发等工作。
天津体育学院教育科学系将教育技术学与体育学科相结合,开设数字体育方向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掌握教育技术和体育数字化信息理论和技能,适应于我国新兴的数字体育专业的发展和数字体育平台的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此外,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物理教育技术人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招收日语教育技术学硕士。
2、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将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中小学各科教师都必须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但是高等师范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尴尬局面:教育技术学专业只能培养“信息技术课”师资;其他学科只学习一门“教育技术公共课”无法系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根据上述情况,作者认为,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传统结构,要在专业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中小学教师一般由高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担任,因此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①攻读双学位。高等师范学校的本科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为了掌握教育技术可以攻读教育技术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要求他们应修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和某一方向的选修课(最好为“信息技术教育”),并完成必需的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②攻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针对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或中等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科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新增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5], 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具有这种培养模式。
③远程网络教学。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可以利用图形、图像、动画、视音频等多种形式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制成课件,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络、因特网等提供给需要接受培训的教师,并通过BBS、Email等形式与学员交流,逐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教育培训——走出学校教育技术的范围,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延伸到企业教育与培训的领域
根据前面对25所院校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分析得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而与企业、公司缺乏联系,对企业教育、培训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涉足。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如绩效技术、知识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等领域许多大公司都走在前面,而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果将公司在培训和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引入教育技术学专业,将为教育技术开辟一个新的领域。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是围绕教育、绩效技术、培训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而且绩效的理念贯穿始终[6]。
在作者调查的25所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中,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所学校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在“社会各部门培训的相关岗位”,其中首都师范大学提出:“毕业生可以满足各种教育装备公司、大专院校的自动化研究所、外企或合资公司、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研发和管理等单位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要”。
四、结论
根据上述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现状的分析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构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平台,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
基础平台包括教育技术学专业基本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课程。基本培养目标应在课程体系中应通过专业核心课加以体现。专业核心课应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我国曾在1983年、2002年和2004年三次确定过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2004年确定的主干课程为:《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项目实践》。这八门课程虽然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的最新进展,但根据AECT94教育技术定义,这八门课程并未完全反映出教育技术研究内容的全貌,而国外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根据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确定的五大范畴来架构课程体系的,如夏威夷教育技术学系确定的必修课程(Required Courses)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Theory & Practice in ET),教学/培训技术(Teaching/Training Technologies),教育技术研究管理(Conducting ET Research),教学设计与开发(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Development),教育技术研究评价(ET Research Review),教学技术服务管理(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Services Management),教育技术实习(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acticum),专题讨论于实习(Seminar and Internship)[7]等。
2、细化专业方向,分方向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专业基础平台的前提下,通过区分不同的专业方向来培养具有特长和个性的学生。设立专业方向一方面要根据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而定,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市场调研,与社会需求相联系。
不同专业方向不仅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还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中。因此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不仅要有基本培养目标,还要有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目标,这部分内容可以放在培养目标的“学生应具备的具体能力”部分,并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相联系,而且还需要通过制定的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加以体现。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模式培养教育技术人才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企业教育培训等领域,都需要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如果我们在传统的“统招”培养模式外无所创新,教育技术将会失去许多“风水宝地”,因此除了规规矩矩的“统招”培养外,教育技术学专业还应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短期培训,通过教育技术进修班、卫星远程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模式培养人才。
为了使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就需要明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位,确定合理、完善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这些应当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共同任务,作者只是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作了一些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三个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仅为个人观点,希各位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2. [2]李克东,何克抗.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丛书(4)教育技术学分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30. [3]沙景荣.教育技术本科教材招标编写[N].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9 日第5版. [4]艾伦,王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交叉 理科与工科培养模式的结合——教育技术学系教育软件工程方向的建设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3,(7):23—24. [5]徐福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技术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与专业必修课程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37—43. [6]刘永贵.印第安那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硕士课程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4,(7):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