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主题地图的微内容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 张豪锋朱喜梅冯晓晓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系,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越来越多的微内容出现在教与学环境中,如何运用各种技术对微内容进行整合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引入了主题地图的概念,指出教育主题地图应满足的6C要求,希望借助它达到整合微内容资源的目的。最后以基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开源微型网络为例,阐述这一网络的构建过程。
【关键字】主题地图;教育主题地图;微内容;微型网络;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2—0094—03
1 引言
Web2.0注重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再利用,它的应用发展激发了用户自创内容的热情,微内容随之大量涌现。网络中充满了“小片段、松散连接、永处于动态重组中”[1]的信息组块,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环境已呈现出微内容环境的特性。传统的外语学习资源:字典、语法参考书、手册、基于电脑的学习程序等都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微内容,但由于很多还只是分散在信息化的产品和技术中,造成学习者无法对这些内容进行自由访问。而主题地图具有融合的特性,如果能将其应用于开放的教育资源中,实现对微内容的分类、组织、整合和管理,那么就可以方便学习者的自由交流或重新利用。
一 微内容
1998年,微内容(Microcontent)一词被尼尔森等人初次使用时,指的是一种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用以描述宏内容,比如e-mail 的主题句、网页的标题介绍、元数据描述词等这一类的文本[2]。安尼尔·达士(Anil Dash)将微内容描述为“迷因大小”(meme-sized)的信息组块(Dash, 2002),迷因在社会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一种可复制传播的文化基因,他认为:微内容是一种以短小形式发布的信息,其长度受限于一个单一的主题,也受到时下阅读数字内容所使用的软件和设备的物理技术条件限制,并预言在未来数年迷因大小的内容组块将成为互联网的自然习语[3]。同年,美国人戴维·温伯格将微内容表述为“小片段、松散连接、永处于动态重组中”[4]的信息单元,这一描述遂成为流传度较广的微内容通俗解释文本。
微内容可以是一封邮件、一则网络新闻、一条即时短信、一篇新发的博文、一句twitter 里的碎语、一则新闻的评论、、一张Flickr上的图片、一段Youtube上的视频,甚至只是一个Facebook中好友留下的电话号码。
二 教育主题地图
1 主题地图简介
Topic maps 是一种类似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表述和组织技术方法,可用于描述信息资源的知识结构,定位知识概念所在的资源位置,表述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语义级别的信息导航和知识管理[5]。Topic maps的使用者应该根据个人对领域知识的认识与了解程度,从所熟悉或感兴趣的主题方向出发,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常情况下,主题地图是以一种叠加的语义元数据层存在的,主要用于创建网页资源索引或浏览网页。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学习资源,用以构建具有层次化与开放性,并以主题为中心的微型学习网络。
图1 主题地图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2 教育主题地图满足的6C要求
教育主题地图的总体目标有:第一,表述某一专业领域的信息(主题);第二,表述方式易于理解并支持学习;第三,主题地图的构建要遵循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整合性的原则。具体来讲,教育主题地图应满足6C要求:
(1)概念(Concepts)
在学习过程中,概念学习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教育主题地图应至少包含一个概念体系,描述所选领域的知识结构。一般而言,主题地图中的概念会有多个名称,而且名称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时可以按照层次结构对名称进行划分或者采用指定的关系(联系)将其链接到关联网中。
(2)内容(Content)
内容除了提供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以外,还要执行相应的学习活动(问题解决、探索、讨论等)。比如采用微型学习,其内容就包括文件大小、数量和持续时间等要素。如果将内容附加到概念结构中,那么其实例就应该包括定义、注释或主题属性(如年龄、颜色、重量等)。若内容是以文档、播客或视频剪辑的形式存在,那么就要用一个独立的主题表示。另外,所有的内容条目只有在经过具体化的设计以后才可以成为主题[6],例如,将某个概念的定义转变成主题,并加上注释或图片等补充内容。
(3)衔接与连贯(Cohesion & Coherence)
在教育主题地图中,各信息项之间的连接方式必须有利于交际的发生。这里所提到的衔接主要是针对文档和言辞的结构,而连贯则是指文本段落在语义上的统一[7]。地图上一定要明确标出内容项之间存在的交际或修辞关系,确保分散的各项内容之间保持高度的衔接和连贯。
(4)情境(Contexts)
在教育教学情境下,需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某一内容项所适用的主题和层次,支持的学习模式或活动形式。而主题地图中就含有一个范围机制,可以对适用的具体情境进行详细说明。
(5)连通性(Connectivity)
主题地图模型的目标就是对那些离散的内容或异构资源进行连接或聚合。要做到这一点,模型中需有一个主题标识系统,包含寻址主题与非寻址主题。寻址主题是指那些能够直接被引用的资源(主题),如网页,通过定位器(最常见的就是URL)进行识别。非寻址主题则是指那些不能直接被引用的实体。例如,我们只能通过维基百科网页或一些相对稳定、规范的资源来间接表示人物、事件和概念等实体。
(6)顺应性(Compliance)
基于学习的主题地图必须遵循各项公认的标准与准则,并满足格式上的要求,确保互操作性。主题地图有文本压缩格式、基于XML的格式和基于标准的格式等几类表达方式。此外,主题地图所遵循的基本架构或本体论必须与所要求的关系类型相对应,这样就缩小了主题的范围。最后,教育主题地图还要有一个协议,澄清版权问题。
三 基于主题地图的微型学习网络的构建
主题地图模型具有以主题为中心、范围确定、具体化、融合等内在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微内容的组织与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比如在与主题地图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浏览和查看概念所包含的注释系统:从一般的域概念到非常具体的子概念。另外,学习者还能访问各项微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更多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细节。
美国莱斯大学所发起的Connexions项目,目的就是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发免费的可循环使用的学习资源。他们鼓励各级教师甚至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见解、思想,发布自己的成果作品,从而贡献于外部的信息资源和社会性资源[8],并添加到知识库中,然后大家按照创作共享协议对这些教育资源(内容和软件)进行共享与再利用[9]。
Connexions中的学习模块采用基于XML语言的CNXML进行标记与构建,发布到Connexions网站上就成为结构化的XHTML页面。在很多情况下,这使得嵌入式微内容的提取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借助于XML Notepad 2007、XSLT脚本等免费工具,主题地图的创建者不仅能够获取Connexions网页的定义、术语和实例等内容要素,而且还可以将元数据中的个性化模块填入自己的主题地图:作者?模块涉及的内容?包含的链接与多媒体对象?适用的协议?[10]
此外,用户自定义的语义标记也有望被添加到新版的CNXML语言中,如果Connexions的学习模块能提供开放性的微内容,那么它的价值就更显而易见了。但反过来说,这意味着Connexions页面的微观语义结构将变得更加复杂,而且还要在主题地图上表示出来[11]。
四 外语学习的开源微型网络
传统的外语学习资源,如词典、语法参考书、手册、语料库以及基于电脑的学习程序都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微内容:词汇信息(读音、转调、含义、翻译等)、语法概念、拇指规则、声音文件、习题等。除此之外,网上还有大量的实例可供学习者参考。然而,事实上大部分的内容仍分散在那些信息化的产品和技术中,尚未真正开放,因而学习者不能对这些内容进行自由下载或重新利用。
如果能够开发一些综合性的语言学习资源和应用程序,那么就可以将开放性的微内容整合到外语学习的微型网络中。这些网络要符合的要求是:集词汇、阅读和多媒体资料于一体;允许信息表述和设计的适应性;具有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将字典、语法参考书和手册整合在一起。
构建基于主题地图的“统一语言学习架构(ULLA)”,需要用某种本体论或分类学对外语学习领域的概念和微内容进行命名、分类与描述。该架构应至少包含一种词汇分类法,如开源词典交换格式(详见http://www.olif.net)、丹麦词库描述标准STANLEX。另外,还需要标出一组类别中的“学习对象(主题)”(图形、播客、定义、规则、实例、练习等)及各种资源的通信序列或结构(A接着B,B总结C,C重新叙述D,D阐述E等)。修辞结构理论中的文本理论框架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关系。下图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微型网络片段(丹麦)。
图2 词汇学习的一个微型结构[12] 图2中可以看出,“novel” 是重点词汇,它既是名词的一个子类,又是可数名词的一个实例。此外,图中的定义是对单词的解释,而该定义又是名词(主题)的子类。学习者必须在“English”这个语境范围内表达“novel”。名词“novel”与丹麦文中的两个单词有关:同义词“roman”和形似词“novelle”(字形相似而含义不同的词)。单词“novel”中含有一个主题标识符,指向维基百科中关于novel的网页,“novelle”与“roman”,这两个词都与图中的概念有关。
该案例中,主题地图将英语学习的微内容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有力地支持了英语学习。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每个主题都应赋予一个标识符或定位器,增强主题地图的融合性。
五 结束语
总之,主题地图在对(开源的)微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不过,要想进一步开发并利用该模型的潜在优势,还需具备更多的辅助工具。例如在对主题地图进行查询时,就需要一个易学易用且免费的结构化工具。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那么主题地图就可以成为用户开发和共享教育资源的通用框架,得以广泛应用。
—————————— 参考文献 [1] David Weinberger.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M].New York: Peruses Books Group,2002.
[2] Jakob Nielsen.Microcontent:How to Write Headlines,Page Titles,and Subject Lines [DB/OL].
http://www.useit.com/alertbox/980906.html,2007-09-14.
[3] Anil Dash.Introducing the Microcontent Client[DB/OL].
http://www.anildash.com/magazine/2002/11/introducing_the.html,2007-09-16.
[4] What is microlearning[DB/OL].
http://www.microlearning.org/2007- 09- 11.
[5] 王秀峰,柯青. Topic Maps及其应用实例分析[J].情报科学,2010(5):719-720.
[6] Johnsen,L.:Designing Adaptive Documentation with XML:From Formal to Rhetorical Markup.Best Practices,2003, 5.
[7] Horn,R.E.:Structured Writing at Twenty-five.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1993:31-35.
[8] 张豪锋,李春燕.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3):244-247.
[9] Park& Hunting:XML Topic Maps. Creating and Using Topic Maps for the Web.Boston:Addison-Wesley,2003.
[10] Nordeng,T.W.,Guescini,R. and Karabeg,D.:Topic Maps for polyscopic structuring of information.Int. J.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2006: 35-49.
[11] Dicheva,D.&Dichev,C.:TM4L:Creating and Browsing Educational Topic Map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BJET,2006,37(3):391-404.
[12] Lars Johnsen:The Seven C’s of Educational Topic Maps Towards Open Microwebs for (Language) Learning, 2008:57-65.
本文发表在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第2期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