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来源:渭南中学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结合渭南市经开区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渭经开教发〔2020〕46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陕西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陕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1、组织机构 为确保能力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渭南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根福 副组长:祁永全 成 员:王军平 韩淑梅 2、职责分工 科技部负责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与支持服务等具体工作;计算机组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指导工作,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工作;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四、 实施路径 (一)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形成一套“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二)组建骨干培训团队。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区、校级培训团队;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实施团队培训,同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有序实施整校推进。分年度实施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20年,启动提升工程2.0工作,我校作为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样板间”,2020至2022年,完成整校推进任务。 (四)测评教师应用能力。按照“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结合省、市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依托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测评。 (五)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创新推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参与城乡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参与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师培训。 五、 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帮扶行动。结合我校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发挥中、省、市级教学成果奖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采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模式开展教学;鼓励合作校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行动。根据《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教师完成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完成并上传至少2个“能力点”成果,完成教师线下实践25学时;校本应用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在三种环境下的四项能力,即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作为2022年以后教师职称评定主要指标之一。 (六)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逐级上报,最终向渭南市推荐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组织教师赴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优秀县区、学校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经验。 六、工程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二)明确职责任务。我校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区级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保障。经费将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进行资源建设和整合,改善硬件设施和环境,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四)做好监管评估。我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区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区级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