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事件 |
1919年 | 幻灯应用于教学,标志着中国电化教育的起步
|
20年代初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
|
1922年 |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
1928年 | 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建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和所属的研究实验部、教育实验区,俞庆棠亲自兼任研究实验部主任。该部除研究实验开展民众教育工作外,还试制教育幻灯片和16毫米的教育影片,用以在实验区施教
|
1928年 | 中央广播电台成立,除播放新闻外,也播放教育节目
|
1930年 | 金陵大学理学院购买了柯达A型16毫米无声放映机和一些教育影片,在教学中放映。后又同柯达影片公司合作,翻译柯达教育影片60多部(1936年统计数)
|
1932年 |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任主席,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协会制订教育电影标准、编制电影年鉴、出版有关电影和教育的图书
|
1932年 | 无锡各界人士为宣传抗日救国,捐款购置了一台无线电广播机,将这套设备送给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办民众教育,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无锡、江阴、常熟、太仓等地的民众教育馆都组织民众按时收听
|
1933年 | 镇江民众教育馆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购买机件,租借影片,将大礼堂作为放映厅,于1934年元旦正式开放,在社会教育中开展了电化教育
|
1933年 |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提出“电化教育”名称,内容包括当时的教育电影和教育广播
|
1935年 | 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由系主任陈友松讲授
|
1936年 | 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81个电影教育巡回施教区,每区要求配放映机和发电机各一台,电影片由教育部供应,各省教育厅局转发各地巡回放映
|
1936年 | 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
|
1936年 | 陈友松等创办“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出版《电化教育》周刊,共6期
|
1937年 | 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南京举办第二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
1938年 | 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重庆举办第三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
1938年 | 教育电影部与教育部合作,制作教学幻灯片
|
1939年 | 浙江省教育厅电化教育服务处创办《电教通讯月刊》,共出刊6期
|
1940年 |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
1940年 |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
1940年 | 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
1941年 | 一些省按教育部的要求,在教育厅内设立电化教育服务(辅导)处
|
1942年 |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印发《电化教育重要法令》
|
1943年 |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
|
1944年 |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都分会成立
|
1945年 | 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
|
1945年 |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至苏州,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电化教育系
|
1946年 | 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编辑工作,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刊物
|
1946年 | 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
|
1947年 | 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杜维涛同时选派去采购设备
|
1947年 |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后改为直观教育馆),创办教育广播电台,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
1948年 |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
1948年 | 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光涛《电化教育概论》
|
1948年 | 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由中华书局出版
|
1948年 | 中华书局出版杜维涛翻译的戴尔的著作《视听教学法之理论》
|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下设科学普及局,该局下设电化教育处(后改为幻灯处),由萧树滋负责电教工作
|
1950年 | 文化部召开当时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北京、天津五省二市幻灯工作会议。萧树滋主讲“幻灯教学课”
|
1950年 | 在北京建立中央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
|
1951年 | 教育部召开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讨论会,决定将“电化教育”列为教育系的选修课
|
1951年 | 萧树滋在辅仁大学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程
|
1951年 | 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改名为中国幻灯公司,后改名为北京幻灯片制片厂
|
1951年 | 西北大学设立电教室,由高汝淼任室主任,开设电教课
|
1952年 | 北京师范大学在物理系开设“电化教育技术”课
|
1953年 | 西北师范学院建立电教室,购置了钢丝录音机、幻灯机、电影机,进行外语电化教学的试验
|
1954年 | 萧树滋和南国农编写电化教育课程大纲,开设电化教育课程
|
1954年 | 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语音实验室,开展外语播音活动,积极开展电化教育
|
1957年 | 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
|
1958年 | 北京市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
|
1958年 | 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电化教育,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辅助教学
|
1959年 | 上海外国语学院建成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楼内有个人听音室、电影放映厅、电影教室、语言实验室等
|
1960年 |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筹建处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由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汪通琪兼任
|
1960年 | 上海师范大学在物理楼设电教室,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
|
1963年 | 北京电化教育馆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总结几年来北京市利用电影、幻灯、录音进行教学的情况和经验
|
1964年 | 在沈阳市教学电影幻灯组的基础上进而成立沈阳市电化教育馆
|
1964年 | 黑龙江省在教育学院内设电化教育研究室,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设电化教育实验点
|
1965年 | 上海市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馆,内设资料室、电影放映队
|
1965年 | 教育部在沈阳举办沈阳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展览,介绍沈阳市30多所学校利用电影、幻灯、录音辅助教学的情况和经验,同时召开电化教育座谈会,全国有27个省、市的代表参加。
|
1965年 | 北京电教馆将放映队改为电化教育工作队,将电影、幻灯、录音等方面的推广工作,统一由电化教育工作队负责
|
1965年 |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举办了三期电化教育干部训练班,为各区、县培训了100多名技术人员
|
1966年—1970年 | 因历史的原因,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
1972年 |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开始恢复工作
|
1973年 | 北京大学成立电化教育组
|
1974年 | 黑龙江省成立函授广播学院,学院内设立电化教育办公室,对外称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
|
1975年 | 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李运林任研究室主任
|
1975年 | 河南省成立电化教育组
|
1978年 | 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化教育组”,程光同志任组长
|
1978年 | 教育部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办小型电化教育展览,展出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电影放映机、闭路电视系统设备等电教器材,向代表介绍电化教育的作用和电化教育设备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1978年 | 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的请示报告》,于8月30日获国务院批准
|
1978年 | 应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和英国视听辅助教育全国委员会的邀请,教育部派团参加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的年会并考察英国的电化教育
|
1979年 | 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成立留学生管理司和电化教育局的报告》,明确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电化教育局(教育部归口管理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机构)一个班子、两块牌子
|
1979年 | 教育部发出《关于教学幻灯片编制工作的几点意见》
|
1979年 | 教育部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大学(原甘肃师范大学)举办“电化教育研讨班”。与会期间,37所院校代表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推选程光为会长,南国农、萧树滋、孙明经、廖太初为理事
|
1979年 | 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