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正确测光:了解内测光原理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08-5-20 22: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正确曝光,首先要准确测光,数码时代,相机本身都有测光系统,而且几乎都是“内测光”(TTL),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很大的方便。但机器毕竟是机器,拍摄对象千差万别,使用者还需要了解相机测光系统的工作原理,才能正确使用。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75658310.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7573992.jpg" border="0"></p>
<p>  <strong>内测光的产生&nbsp; </strong></p>
<p>  早期的相机都没有测光系统,需要摄影师根据对拍摄现场光线的估计,来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开启时间。这种方法需要摄影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根据不同的光线。 </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035584.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041932.jpg" border="0"></p>
<p>  合适的曝光参数——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而且还要事先想到,是根据景深范围先选择光圈,还是根据被摄体的运动状态,先选择快门,操作起来是
比较麻烦的。单凭人的眼睛来估计曝光参数,误差可能是很大的。再者自然界的光线往往变化得非常快。当您选好曝光参数后,在按快门的瞬间,光线有可能已经发
生变化了,所以当时拍摄的成功率不可能很高。好在那个时代,人们主要是拍摄黑白照片。黑白胶卷有较大的宽容度,允许较大的曝光误差。而且在照片后期制作
时,还可以进行校正。随着彩色胶卷的普及,对相机测光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彩色胶卷的宽容度比较小,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更小,这就要求曝光更为准确。
因为曝光的失误,会严重影响照片的色彩还原。用人眼估计曝光参数的方法,也就显得太落后了,也难以满足彩色胶卷达到曝光准确的要求。</p>
<p>  为了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和彩色摄影的需要,手持测光表便应运而生了。使用测光表,虽然可以较为精确地得到正确曝光所需的光圈和快门的曝光组合。但
是手持测光表的检测范围,和相机所使用的镜头的视角不见得一样,尤其是对可更换镜头的单反相机。因此,测光值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另外使用测光表测光后,还
要用手来调整光圈和快门,整个操作过程比较长,拍摄的效率是很低的。直到1962年,在日本的宾得35mm单反相机上,首次实现内测光的方式。内测光也称
TTL测光,这是Through&nbsp;The&nbsp;Lens三个英文字的字头,其意为通过镜头的测光方式。也就是将测光表安装在相机的内部,检测的光线是通过相机
的镜头,才达到测光系统的测光元件。是单反相机内测光的示意图,A、B两点就是通常测光元件安装的位置。检测的光线是通过镜头达到测光系统的,和达到胶片
表面的光线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内测光系统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光值。而且这样一来,不管相机更换什么镜头,测光系统总是检测通过镜头射入的光线,不会存在测光
表和镜头的视角不同的问题了。&nbsp; </p>
<p>  专业单反相机上都有一个取景器目镜遮挡片,主要是用在眼睛没有靠近取景器时(例如在自拍时),防止杂散光由目镜进入取景器内。杂散光进入取景
器,将会干扰测光元件测光的准确性。现代的非专业级自动调焦单反相机,也都有一个目镜盖,或单独装在背带上,或直接设在背带上,需要使用时,将目镜的眼罩
取下,再将其插在目镜上。这是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小细节,不注意常常会导致拍摄的失败。 <br></p><p><br></p><p><strong>内测光的发展</strong>&nbsp;
</p><p>  内测光相机一经诞生,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是对于经常更换镜头的相机来说,内测光确实有独到的优势。因此,35mm单反相机全都走上了内测光
的道路。120单反相机加装配件,也可以实现内测光。在旁轴取景相机中,采用镜间快门的相机,由于快门设在镜头中间,所以很难采用内测光装置。即使是到现
在,采用镜间快门的旁轴取景相机,如各种轻便相机还是采用外测光的方式。但是采用焦平面快门的旁轴取景相机,如徕卡M6、M7,康泰时G2等,也都采用的
是内测光系统。&nbsp;</p>
<p>  相机的内测光方式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测光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单反相机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象,也是通过镜头的。调节镜头的光圈,收小光圈就会
减少镜头的进光量。所以早期的单反相机,需要全开光圈取景,然后再将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光圈再进行拍摄。此时相机的内测光系统,也只能在收缩光圈后,再进行
测光,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光值,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现在单反相机的内测光系统,全部是全开光圈测光。取景和测光时镜头的光圈都是全开的,此时要设定拍摄时
的光圈,相机的测光系统则是按照设定的光圈值进行测光。镜头的光圈也只是在按下快门按钮,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才收缩到位。这样做带来的好处,就是取景时不受
设定光圈的影响。取景时总是在镜头的最大光圈位置上,保持取景器的明亮。设定的光圈值,通过电位器等电气设备将设定值送到测光系统,测光系统则按照光圈的
设定值测光。现代自动调焦单反相机的镜头,很多镜头都是采用电动光圈。镜头本身没有光圈调节环,光圈是用机身上的操作盘来调节的。&nbsp;&nbsp;</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255994.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32565.jpg" border="0"></p>
<p>  内测光的测光元件,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的。硫化镉是内测光系统早期常用的测光元件,现在有的轻便相机,还用硫化镉做测光元件。硫化镉作
为测光元件,最大的问题是记忆效应。即硫化镉对强光有记忆,如果刚刚对着光线很强的物体测光,马上将相机转向其他的目标时。硫化镉元件仍然会记住刚才对强
光的测光值,将影响对其他目标测光的准确性。所以使用硫化镉元件的相机,对着强光测光后,一定要等一会儿再对其他目标测光。现在相机的测光元件,都已经采
用性能更好的硅光电二极管,或磷砷化镓光电二极管做为测光元件。这类测光元件没有记忆效应,用起来更为方便准确。 </p>
<p>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提高相机的自动化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子快门和电动光圈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自动曝光相机的诞生。相机的内测光系统也
逐步地发展到可以和光圈、快门联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电子程序快门,使得原本操作复杂的曝光参数设定和拍摄过程变得十分简单。光圈优先,只需摄影师
根据需要的景深范围,选定所需要的光圈,快门则会根据测光系统的检测结果,自动设定一个合适的快门时间;快门优先也是同样,由摄影师先选定一个快门时间,
电动光圈便会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定一个合适的光圈;电子程序快门就更简单了,根据测光结果,相机会自动设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保证正确曝光。而且,即使
是在按下快门前的瞬间,光线如果发生变化,相机的测光系统也会相应作出反应,自动曝光就可以及时地做出调整。&nbsp; </p>
<p>  自动曝光使摄影变得容易了,只需在光圈或快门中选择一个参数,另一个由相机自动设定;或者两个参数都不用管,您只需取景、构图和按下快门按钮。拍摄的成功率,彩色胶卷宽容度低的问题,都随着相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内测光系统的不断完善迎刃而解了。 <br></p><p><br></p><p><strong>内测光的种类&nbsp;</strong>
</p><p>  早期的测光系统光系统,都是按照被摄物体反射光的平均亮度进行测光的。但是无论是拍摄什么样的景或物,自然界的物体都是各色各样的,反射光的亮
度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平均测光的方式是很难满足更高的要求的。设计人员考虑到,通常在拍摄时,被摄的主体都在画面中间的附近。&nbsp;</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448177.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456934.jpg" border="0"></p>
<p>  于是设计人员就想出了,以中央区域为主的测光方式。这种测光方式称作: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这种测光方式在手动调焦相机的年代,占据了测光方式主
导地位。现代自动调焦相机已经是绝对的主流机种,目前即便是在普及型的自动调焦单反相机上,也已经装备了多种测光方式。但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的方式,一直
都在保留之列。&nbsp;</p>
<p>  在实际拍摄时,由于构图的需要,被摄的主体常常不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另外整个画面上的物体反射光线的亮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逆光拍摄的
条件下,光比将更大。所以在光线复杂的情况下,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方式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这时,就需要对曝光参数进行调整,也就是曝光补偿。什么情况应该
做曝光补偿,应该如何补偿,该加多少或该减多少。对摄影师来说,这是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尤其对初学的摄影爱好者,这是比较难掌握的。</p>
<p align="center">&nbsp;<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526929.jpg" border="0"></p>
<p>  多区域测光和点测光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多区域测光就是将整个取景的画面,分割成若干小的区域。每个小区域分别测光,测光系统再根据各个
区域的测光结果,经过运算综合出一个正确的曝光组合。光圈优先,测光系统将给出快门时间,快门优先,将给出光圈值……。从原则上讲,测光系统的分区数量越
多越好。所以,多区域测光系统也由过去的3区、5区,发展到现在的10区、14区和更高的35区。是在逆光情况下使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多区域测光实际拍
摄的比较照片,上图为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方式拍摄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画面的中央为松树较暗的部位,也是测光系统测光的重点区域,因此曝光后照片上
较亮的天安门和下面黄色的郁金香都曝光过度;下图为多区域测光方式拍摄的照片,由于测光区域多,测光系统综合松树的暗部,以及明亮的天安门和黄色的郁金香
的测光结果,导致一个较为平衡的曝光结果。这样一来,使得在复杂光线下的拍摄,也变得轻松起来。&nbsp; </p>
<p>  点测光则是只对取景范围内的某一个小的局部区域测光,例如取景范围的2%或1%等等。点测光是在光线复杂的情况下,选择重点部位要求准确曝光,
才使用的的测光方法。就是使用点测光实际拍摄的照片,测光时只用点测光测画面中最亮的花瓣处,因此只有阳光照射的花朵曝光准确,而画面上其他部位全都隐没
在暗处。是佳能EOS-3、美能达α-7和尼康F100三种相机(从左至右)的测光系统示意图,图中最上面的是多区域测光,中间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下面
的是点测光。多区域测光,佳能EOS-3相机称为21区域评价测光;美能达α-7相机称为14区蜂巢测光;尼康F100相机则称为10分区矩阵测光。中央
重点平均测光,三种相机的测光分布也略有不同。点测光,佳能EOS-3相机点测光的测光面积约占取景面积的2.4%,并可以和自动调焦系统联动(11
点);美能达α-7相机只能在中心点实现点测光;尼康F100相机点测光约占取景面积的1%,并且也是可以和自动调焦系统联动(5点)。&nbsp;</p>
<p>  另外,许多现代相机还有TTL自动闪光系统,也是通过相机的内测光系统,检测并控制专用闪光灯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使用闪光灯也能精确曝光的目的。 <br></p><p><br></p><p><strong>内测光的正确使用</strong>&nbsp;
</p><p>  在使用相机的内测光系统进行测光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这就是相机的测光系统测光的依据,都是按照对18%中性灰来进行测光的。所以在
拍摄不同色调的物体时,如果想要正确还原出物体原来的色调,测光时还要加以考虑。有些时候,相机的测光数据也只是做为参考,摄影师还要作出自己的选择。例
如,在冬天拍摄下雪的场面时,如果完全按照相机的内测光系统给出的参数曝光,雪的颜色就有可能会发灰,而不是白色的雪,如中的图。这就是相机的测光系统在
测光时,将白色的的雪按照18%的中灰对待,所以依据相机的测光系统曝光拍出的雪就不白。此时,如果对曝光量进行补偿,增加一点曝光量,拍出的雪就是白色
的了。 </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dpnet.com.cn/upload/200851918659151.jpg" border="0"></p>
<p>  相机的内测光系统给摄影师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多种测光方式更是让摄影者可以尽心地去创作。而自动曝光功能则可以让人们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拍好照
片上,而不用在选择曝光参数上费脑筋。但是想要拍出高质量的照片,还需要摄影师熟悉自己相机的内测光系统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运用好各种测光方
式,在实际拍摄时做到心中有数。</p>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943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