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教育技术名著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08-10-19 20: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加涅、布里格斯、韦杰《教学设计原理》
内容与启发:《教学设计原理》是一本展示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从教学角度提供了整个教学设计原理的宏观框架,并且它还深入到了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对教师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在书中,加涅与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应具备几个前提条件或者基本假设:第一,必须为个体而设计,这个观念与孔子的“因材施教”观念不谋而合,可以说,在他们眼里,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这就为在老师控制之下的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上的保障;第二,设计应当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阶段。这是强调教学设计不是一次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实施,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教育是一项具有超越性特点的事业,因此,教育虽然一定是特定的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思想、行为等相关因素的综合,但教育却不能仅仅是社会形态的附属品,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还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教育在维持社会良性运转的同时还要否定社会的现有的秩序,要使社会在肯定和否定的双向的运动中获得发展的可能。这样,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教育目的能否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此要保证教学设计的眼前设计和未来设计的结合;第三,设计应当实质性地影响个体发展。教学设计不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没有差别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或者整体,相反,教学设计要为个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环境,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完成自我发展的基础;第四,设计必须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并且要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涅认为人的学习是包括不同层级的。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是不同的。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基于其“学习层级说”的,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学习结果或能力的产生提供最佳学习条件。加涅和布时格斯的教学设计原理影响深远。
这本书的论述虽然充分和自足,但它并不是向我们提供如何教学的具体步骤,而是向我们提供做什么的思路。“教学设计的努力必须满足理智上令人心服的质量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又需基于人类学习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理论。”这就意味着作者的追求在于思考那些保证教学细节得以遵循合理而正确方向的理论框架,为具体的教学过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因而,我们的视野要着眼于本书所提供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了解书中的基本观点的理论背景和它在教育史上的价值基础上,充分吸收其有益的营养,促进我们教学设计的发展。书中强调,学习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把学习看成过程,就突破了客观主义认识论范畴下的教学论,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研究性学习实质上和理论上是相通的,甚至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能够从内容丰富的书中把握好构建本书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参照系,来思索我国当前的教学设计和教育的现状,寻找适合中国教育的教学设计理论,从而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
反思与怀疑:我们现在常常强调教学系统设计中的系统一词,但理由是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这里系统一词是作方法理解,是副词,指“系统地”。而加涅认为,教学设计是对那种较小教学系统的设计之简称,因其重点是教学本身,而不是整个教学系统。在这里,系统一词是作系统的本意理解,是名词,指“复杂的教学系统”。那么,是我们的理解有误,还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了?
加涅在提及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案例时说,“这些研究以发展(英文应该是Develop,还可以译作开发)某一门学科的教材为中心”,这是否是教学设计成为教育技术核心的另一旁证?是否原因在于教学设计以发展教材为中心,而教材则是一种媒体,这就与以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扯上关系了?可二者似乎切入点还是有很大差距,前者的媒体(教材)只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主要产出)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并非教学设计的核心,而后者的媒体(书本)作为一种形式、手段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换句话说,教学设计研究的是教学的内容,而教育技术则更关注内容呈现的形式问题,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2、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
内容与启发:《远程教育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远程教育学学科理论基础、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展望和远程教育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一、二、三章综述了远程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学科知识,即远程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与学派,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历史和成果。其中,第二章突出了对远程教育和开放学习两个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特征的辨析,在广泛借鉴和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定义;同时广泛地讨论了远程教育的术语演变。第三章在论述远程教育理论基础时首次
提出了远程教育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的划分,并综合了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各种理论学派进行建构和评价。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论述了世界各国和中国远程教育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第六至第十二章分别论述远程教育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内容。它们主要包括远程教育系统分析和设计,远程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远程教学、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远程学习和支助服务,远程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远程教育经济学和远程教育评估等。
由远程教育想到电视:电视媒体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一种强势媒体,它可以举办正规的学历的远程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的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社会与法的教育,卫生与安全的教育,从而为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资源和平台。 电视媒体工作者需要把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通道,充分地发挥它覆盖面大和传送信息及时的特点,多栏目、多频道立体地去面对观众,要发挥好作为电视媒体的传者和传播源的作用,积极地去引导观众,更多地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去揭露、去解决那些负面的东西。
在远程教育中,电视媒体作为教学载体,它与学校教育所举办的正规学历教育有所不同。因为定位的不同,所以它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也应该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和现实生活的贴近;二是对象或者受众的规模以及受教育基础的差异;三是形式的鲜活性、生动性、趣味性,另外电视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可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比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各种视音频的资料、各种历史档案以及国外的案例,而这些往往是单一的学校或者是学校里面的教师很难以做得到的,所以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整合社会的优质资源和力量,实现电视教育辐射面广、感染力强、社会效益大的目标。
反思与怀疑:丁兴富教授把远程教育的理论学说分为三大类: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把解决远程教育和它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中的其它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问题的探讨及寻找这类问题之间的某种规律性的认识并将之提高为某种理性认识的理论称为宏观理论;把概括远程教育的教与学、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自身的活动、远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开发、过程、评价等理论学说称为微观理论,它们关注和处理的是远程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远程教育哲学理论把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认为它与其它教育形态有本质上的异同,并对这种本质上的异同加以论证,最后从哲学上去确认远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及其优势与劣势,丁兴富把这类更抽象的、更高层次理论学说归结为哲学理论。目前国际和国内远程教育界已经在这三个大的分类领域里都有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提出的只是分类,怎么把远程教育的理论体系更严谨的构建起来,这个工作还没有做,还有待于深入。丁兴富只是把这三类理论中的个别理论作了分别的介绍,但是个别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尚没有更深入的探讨,尚需要更多的探讨。同样,哲学理论和微观理论也有此问题。
3、 罗伯特·瑞泽、约翰·徳姆普西《教学设计与技术:趋势与问题》(只是针对本书的前三章内容)
内容与启发:本书的前三章主要是写教育技术学历史的,并对相关概念作了探讨。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领域名称混乱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认为这个领域应该命名为“教学设计与技术”(Instructional Design andTechnology),并随即解释了原因:因为这个领域有两个核心词语,一个是作为过程的“教学设计”,一个是以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技术”,先有“媒体”后有“过程”,这个转变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另一个原因是,使用InstructionalTechnology会让人把它等同于Instructional Media,而这与他认为的InstructionalDesign是相去甚远的。因此,他最终选择了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作为这个领域的名称。
这样,对于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技术事实上指称过两种不同的事务,一个是教育技术(媒体),一个是教学设计。而国内目前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是教育技术(媒体)。至于教学设计,皮连生认为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技术则是指“五成分分析法”那样的技术,这种说法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在讨论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论的关系时,总是不清楚。
反思与怀疑:教育技术发端于媒体(硬技术),为何会转向设计(软技术)?这几乎是一个领域质的转换,这样一个转换,必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背景。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转变?这个问题,作者本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有人认为,是因为大量心理学家进入这个领域所致。那为什么心理学家会选择这样一个领域进入,为何他们不新建一个领域,为何还要抓住教育技术这个词不放?或者,他们本是无心所为,但却被这个领域拉进来了,那么为什么要拉他们进来呢?这种转变是否符合所谓“教育技术”这样一个领域的本质特点?是否符合这个领域发展的方向?或者这个领域本身就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了?如果从教育技术的起源来看,应该是与媒体(硬技术)紧密相关的,为什么却把根基发展没了?是因为一个个神话的破灭引起了大家的反感,还是技术应用的必然结果?
这也许与技术应用的特点有关。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某个领域应用的初期,一定是技术占据主要地位。因为技术系统在发展初期都比较昂贵,一般人接触不到;另一方面,初期的技术系统比较粗糙,操作比较困难,一般人也无法掌握。因此,初期应用的主要形式就是简单的结合,而且必须主要依靠了解技术系统和能够操作技术系统的技术人员来实现;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系统的操作简化、造价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它并且很容易就掌握了它,这时候,制约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就不再是技术,而是对领域本身活动规律的把握了。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花拈帕 发表于 2009-5-23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主张

与时俱进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人应该产生新的教育思想,而不是去观摩古人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4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