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一堂好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08-10-14 07: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堂好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http://blog.cersp.com/index/1120857.jspx?articleId=1100219
      
     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近日,有幸采访到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请看她是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  
    叶澜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基本要求(1) :有意义  
    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她介绍,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基本要求(3) :生成性
    叶澜介绍,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基本要求(4):常态性  
   叶澜说,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张鹏飞 发表于 2008-10-14 07: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今早晨你的课!!!:lol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iskander 发表于 2012-4-24 14: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啊!!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44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