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关于疫情下中小学网络教学带来的教育公平现象问题分析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20-4-18 11: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秦同学问:
由于疫情下很多中小学进行网络授课,但网络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家庭甚至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有的地区或家庭网络信号没有普及,《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信息化手段是不是会加剧这种教育资源不平等,进而导致教育不平等现象更加严峻。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但一些地区连基本的信号 、网络都有问题又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呢?我觉得这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我想不明白了。
答小秦同学:
你所思考的这种没有条件接收教育资源或没有条件开展网络教学的不平等,实际我更“担心”这种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带来的新的“不平等”。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这一个问题:
我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每个老师并不一样,也不可能能让每一个老师按相同的方式教学,每一位老师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或多或少都会保留有自己的一些方法、特色,但如果放大到网络上,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比如你经常上B站的李永乐老师,是不是更喜欢听他讲物理)、比自己设计制作更优秀的资源,这种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无法统一的教学行为在网络环境下甚至变成了可以统一的(全国中小学统一收看开学第一课)...这时候的课堂还是自己的课堂吗?(一些老师是不是变成了告诉学生上课时间的通知)如果有一天,这些“优秀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容易获取、越来越能根据学生问题实现定制的时候,我担心的问题是我做为一个教师在共享这些优秀的资源时候,我还能做些什么?我有条件,有能力参与到这些优质的资源中去吗?这种参与的无力感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鸿沟。

附详细解释

问题中有两点其实你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第一点:教育受经济制约,而且这种问题实际很难靠简单的增强行政上的教育投入来解决,比如在一些学校或地区即使有了使用信息化资源的设备和条件,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或教师来很好的使用这些设备及资源。就像现在很多农村学校(西部及边远地区没有实践不清楚)留下来的基本是留守儿童、没有条件到城市上学的儿童...而老师如果有机会,也更愿意到城市或条件更好的地方教书,这不是靠简单的经济投入能解决,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距加大,城市对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比如我自己在中专毕业时(1994),那时觉得在农村做一名教师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是在现在我肯定不愿意只留在农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只呆在农村上学,所以即使有相同的资源、设施或投入,不同地区间学校仍然会有比较大的差距,教育、医疗、科技、服务向城市集聚,向发达地方集聚趋势好象仍在加剧,农村或不发达地区以后可能只能更多做些种植、养殖、加工一类的产业了,我以前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搞撤区并校,把很多农村学校合并了,这不是人为造成了教育不均衡吗,但现在好象慢慢也理解了,经济从根本上影响人的流动,那些学校即使不合并,也只有很少的学生和老师愿意留下来,农村或不发达的地区的办学可能只能满足基本的入学条件。
第二点:信息化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平等。
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不公平或不平等是绝对存在的,甚至等同于物理中的“运动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条件、每个地区的资源不可能平等,也不能平均,教育公平只是一种理想,政府、学校、教师能做的只是保证根本的公平,或机会均等。
另外说一下《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实际是在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愿意,创造一种人人可学的信息化空间,更多它立足学校的基础条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基本条件。
正是因为有不公平才有公平的改革,也正是因为有教育没有均衡发展现象存在,才有现在一直在强调和推进的教育均衡发展。
乐观一点的看法是:在所有的领域中,教育教学是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它虽然受经济条件制约,受师资水平制约,没有网络,没有名校,没有名师,一本书如果你愿意去读,同样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境,一个作业本,如果你愿意去写,同样也可以写出不一样的答案。
所以教育的目的除去培养人之外,更重要是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个终身学习者,那样无论他身处何样环境,都可以自主掌握自己的学习。在这方面,我们能影响学生多少呢?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4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