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学生才能上好课
在课堂上,90后准教师们不时穿插网络流行语,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当酸和碱进入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彼此看对了眼,擦出了‘爱’的火花,结合成了水……”化学组、湖北师范学院选手邱江红生动的语言顿时让“高大上”的离子反应变得亲切而有趣。
课堂用语“接地气”,选手们的课堂行为也走起了“亲民”路线。物理组、辽宁师范大学选手李岳在引入“力”的概念时,邀请了一名男生上台,现场用“公主抱”一把抱起了学生,“我给他一个向上的力,和他的体重相同大小。”李岳解释。
“这一抱印象深刻,‘力’的概念忘不了。”模拟学生的姚远笑说。竞赛评委、华东师范大学胡炳元教授表示,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肚里“有货”不够,还得懂得如何把所知教给学生,搞活课堂氛围更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语文组第一名、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陈艺心上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就让学生赏析后开展小组讨论和发言,最后讲解白话文、补充知识点、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意境。
“读懂”教材才能成优秀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在上语文课《上善若水》时,许多选手都把握住“文化精神”这一核心,略讲字词读音、段落归纳,详析文化传承、人文情怀。“这说明选手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竞赛评委、合肥六中的特级教师胡成方说。
英语课堂不再逐词逐句分析语法,而是从整体入手,先建构“骨架”,再填充“血肉”。宁夏大学选手陈玉娇别出心裁,把课文主人公拎出教材,在黑板上画起活动流程图,课文思路一目了然。竞赛评委、南京师范大学刘学惠教授表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清课文脉络,也是吃透教材的表现。
在数学组即席讲演环节,两个备选话题分别是“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和“解释幂函数原理”。竞赛评委、西南大学黄燕苹教授发现,前10号参赛选手都选择前者作答,她表示忧虑:“选手有意识地避开专业概念解析,说明他们对专业知识还不够自信。”
“深度解读教材考验选手的专业知识水平。”胡成方老师提议,准确把握教材,师范生需提升专业素养。有些90后大学生不够重视“精读”专业课本,其实“吃透”教材和课本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平台。
“写字”可吸引学生注意力
“这种树木第一年长出幼枝,第二年幼枝长成粗干,第三年粗干可生出幼枝,按照这个规律,到第10年该树木有多少枝干?”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师范大学选手何佳佳制作的PPT上,树木“光速”生长。轻点几下鼠标,每年的枝干数目清晰浮现。数列知识可观可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PPT展示的视频和图片直观、生动;板书梳理课本脉络,让教学重点突出。当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巧妙结合,选手们的教学丰富高效。但在一些选手的课堂上,黑板显得有些空荡。
“有些选手的板书太少,多媒体教学过重了。书本上的概念直接搬了上屏幕和黑板,没有自己加工提炼知识点。”评委、湖南师范大学肖小明教授说,“现在键盘代替钢笔、鼠标代替粉笔,准教师们的字有下降趋势。”他建议,师范生们要多关注板书,特别是理工科教师。因为一些数学物理的推导公式,利用PPT讲解往往是一瞬而过,而当老师在黑板上一步步推导公式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随老师板书进度而调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据了解,本次竞赛由全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务处长联席会主办,是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影响最广的师范生技能赛事,也是我校第二次承办该赛事。最终,六大组分别按10%、20%、30%产生一、二、三等奖。副校长李伟健教授、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王德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李香华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杨柳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杜斗恒教授及我校赵雷洪教授、张振新教授为获奖选手颁奖。我校参赛的6名选手均获佳绩,其中人文学院陈艺心、初阳学院陈怡珂、数理信息学院王珊靓分别获语文、外语、物理组一等奖,初阳学院许灵嘉、生化学院顾赢和吕妍分别获数学、化学、生物组二等奖。
因为参赛选手大部分是大四学生,教学技能的突出表现直接为毕业求职加了分。我校参赛的6名选手中,囊括全省师范技能大赛第一名、全国师范技能竞赛第一名的陈艺心签约台州路桥中学,外语组第一名陈怡珂收到了杭州一所学校的就业意向,物理组第一名王珊靓被舟山市定海二中相中。许灵嘉、顾赢、吕妍分别收到了杭州市富阳市教育集团、金华外国语学校、宁波市北仑教育局的就业橄榄枝。李伟健教授也曾表示:“师范技能竞赛是为了检验师范生培养成效,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往往是我们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后备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