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未雨绸缪
(一)
前面说过,我是另起炉灶,自主实习。转眼准备写实习小结。
上百度搜篇实习小结没有多大挑战性,300万个结果总有一个是适合我的。甚至可以只看首页的十条就找到了需要的东西。
老师从幼儿园就教导我们,不能抄别人的东西。但是越长大,越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小学开始抄数学作业,初中开始抄语数外三科的题目,高中把数理化政史地抄了个遍,英语的ABCD都懒得涂上去。到了大学,那简直没了约束,光天化日下抄,抄一个人的算没档次,抄十个人的算低档次,抄一百个人才算有档次(做研究往往如此)。
抄多了也便成了习惯,突然让你临场发挥,反而成了难题。然而关于实习,我倒是想临场发挥一下。
我天生老实,所以受过的欺负不少,按照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应该变的圆滑世故。真的需要变成鹅卵石吗?我发现自己愿意讲实话。
我3月份颤颤巍巍地拿着实习申请书,找到二中的指导老师,心没谱。老师姓李,挺和气,立马领着我去找教务主任盖章。主任也爽快,“砰砰”两下就给盖上了。我的实习生活就从此刻开始。
指导老师带高一的三个班,课不多。课不多的原因不是学生少,而是老师多,每个老师分到一样的课时数。这样一来,我估摸着自己一周上六节课。我的想法马上得到了应验,老师把第二周的课全部让给我,之前一周让我老老实实做后排听课。听课没压力,听课本上圈圈画画,也基本走个过程。听了几次,老师让我协助课堂辅导。学生的问题纷繁复杂,我用这个词的目的是要形容课堂一线的情况。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的理解上其实存在着跨不过的障碍。老师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加以点拨,收到的效果会不一样。我得出一个结论,老师的经验很重要。
第二周的太阳照常升起,田里的油菜花已经开了。我迎着朝阳,嗅着芳香,骑行在通往二中的路上。因为要上课了,因为要做老师了,心里面有点小兴奋。上课的内容已经过了好多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来,课堂我有。第一节课指导老师临场督战,顺顺利利下来,自认为没有大的漏洞。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说的是好的方面,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想到“希望工程”的那幅招贴画。有这样的学生配合,上不好课就太对不起了。老师在课后立马作出点评,说:小刘啊,课前准备很充分,知识点梳理到位,师生互动很好。教态上还不够老练,缺点激情,难点讲的不够清楚。
通常说,第一次最难。有过一次,下面几次就会顺利些。每次面对那些渴望的眼神,我都认为自己是传播者,要好好上课。平时看的特级教师视频,优质课视频,大凡是好的课,学生的眼睛始终是亮的。
上到第六节课的时候,指导老师坐在后排的位置上,和我相视一笑。这一天我的状态其实不好,但是该怎么上就怎么上,排除一切干扰。当天晚上我的博客中自嘲:备课没有彻头彻尾,思考没有彻头彻尾,许多东西弄巧成拙。老师的点评有点犀利,我不好意思引用,总之有点失败。
以上这些纯记叙的文字颠覆了小结的一贯格式。其实许多细节还没有提到,有意思的事,比如老外的到访,比如学生顶嘴,还是关注我的博客吧。实习的流程就是听课,上课,批改作业往复循环,掺杂严肃、诙谐、假正经等诸多元素。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发生,那些野史记载的无非是严肃、诙谐、假正经的故事。
最后真诚的感谢李老师,感谢三个班的学生,不管你们会不会记得当年那个青涩的实习生,我还是会想你们的。祝好运。
(二)
读研选导师是个大问题。
其实考上研究生的张同学早就提醒我说,乘现在,找一下导师。我有想过一段时间,然后因为别的事情,就不了了之。毕业论文答辩已经结束,余下一些小的修改,终于可以把事情做了。网上有人支招:
【导师的级别】很多同学都倾向找地位或是级别高的导师,比如博导或是身兼行政职位的导师,其实选择这样的导师有利有弊,有利之处是凭借着此类导师的威望和地位,使得你好毕业,因为自己的学生若是延期毕业,他们脸上也是无光,无利之处是这些导师通常都会公务繁忙,对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方面不会下太多的功夫,这和你当初选择此导师的初衷是相悖的,这也是对自己的研究教育的一种损失;对于那些名气小的导师,好处就是该导师总会尽心尽力的指导你,全方面的引领你走上科研的道路,这对研究生是个极大的好处。
【导师的研究方向】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作为教育本身来讲,越向上则走的道路越窄,由本科到硕士的上升,也是研究方向的细化,每个导师都有自己专门的研究方向,哪怕是同一专业名称,导师所从事的方向也是各异不同,选择时一定要熟悉该导师的研究方向,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然后再联系该导师确定关系,这对自己日后的研究生活有很大的益处和帮助,有些同学在不清楚该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提下就做出了决定,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很不适合这个领域的工作,使得自己苦闷了整个研究生阶段。
【导师的性格】通常把导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心搞理论科研的,一类是走企业实践路线的,跟随前者类型的导师,你便会走上理论研究的道路,选择后者,更多则是和实践和人际打交道,这要完全依照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来定,免得事后发觉所做的事情不适合自己。
我厚着脸皮把别人的东西引过来,却没有留下一句感谢的话。我给做了个结论:找导师其实像押宝,不同的是,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性格和方向)选择押宝的区域。我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首先,关于导师的级别,我倾向找高级别的导师。结果是过程的最好体现,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光明的前途,选一个这样的导师有利于实现它。级别高、职务多的老师确实不能有很多时间来指导研究生,但是有办法弥补,比如请博士或者在职教师协助指导。更重要的是,有资历的导师可以相对容易地申请到课题,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研究生拿不到(好的)课题做,岂不是屈才了!
其次,关于导师的研究方向,我的建议是先联系他的研究生,一方面避免尴尬,另一方面可以透彻地了解导师的研究内容。我事先联系了几位研究生,他们提供给我详尽的信息,让我有了初步判断(我的研究方向)。真正面对导师,经过十几分钟的面谈,觉得当初判断准确,交流起来也会流畅许多。
之后,关于导师性格,我自己没有严格的区分,也没有这个必要,磨合久了,会找到一个契合点,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永远不会大于人与猪的差距!我是双子男,科研方面的优势在于创造力,沟通的优势是喜欢八卦。
我似乎总在用一种很理性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我的想法,仅是个人看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下面,用最最隆重的场面,最最热烈的掌声,请出我的导师——周跃良。我找到他的时候,晴空万里;面谈期间,光芒万丈;等到离开,他轻轻拍了我的肩膀,意思是,好好干吧。
(三)
我的第一辆变速自行车购买于2011年的5月份,至今差不多跑了1000公里路。
买车的动力源于加拿大的一个视频《life cycle》,当然也跟朋友的鼓动有关。这辆车属于捷安特ATX系列产品,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有辆捷安特赛车就很满意了。在金华的时候我骑过双龙洞,安地水库,兰溪;在余姚我基本上把周边乡镇都跑遍了,唯独四明山,令我无限想往却力所不及。人人网上发布了一些文字,都是骑行过程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单车日记
1
只想说几句:
没有骑过石子路就不能体会骑平路的自如。
没有上坡时的艰辛就没有下坡时的爽快。
没有骑过逆风路就不能享受顺风路的舒畅。
没有找错路段的莽撞就没有发现目标的坚定。
2
师大有位女研究生,骑车走过滇(云南)藏线。这位人称"爷"的女人,我其实很想认识她。
余姚有个公务员,每天保证1 .5小时骑车,其中包括一段上坡的山路。他现在可以跟上车队的节奏。
身边有位61岁的老人,早7:00出发,连续骑行12小时,往返于四明山和市区。
我朋友,曾经单车骑上海拔1300米的北山,俯瞰金华城。
我,今天刚从马渚骑回来。
仰望高山,我确有征服的冲动,然力所不能及。但是,我确信已经出发,同上述的朋友一样。
3
假设:骑单车跟打dota是一样的。
证明:出门装备选择很重要,吃喝什么不说,带点道具可以保障自己的生存能力。
节奏感需要多琢磨,什么时候发力,什么时候省力,就象带线或者打野。
领骑者要照顾全局,提醒队友保持队形,而游戏中的关键人物需要发信号或者打字通知。
单个骑行的时候,必须格外注意周围的路况和地形;英雄落单,则必须警惕周围的状况。
要做好长时间骑行的准备,骑车的乐趣也在这里,正如游戏玩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越往后越精彩。
男人无聊骑单车;男人寂寞打dota 。
综上,假设成立!
4
昨天又有朋友邀约去四明山。按照我现在的状态,估计骑个四明湖都够呛,所以要么毁约-做一只缩头乌龟,要么练习-做一只昂着头的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接连几天的暴雨,陆路变成了水路。我车子后轮没有挡雨板,总是会带起水花,形成美妙的螺旋喷泉,直接落在我的后脑勺。幸亏后边没长眼,不然要戴游泳镜了。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那是不可能的。闷热的天气,把我的汗毛孔统统堵住,简直憋死我,骑过一段山路,看到一盘像大便的泥土,弄得直反胃。
不是大便是泥土!我反复强调。但是为什么有苍蝇之类在上面盘旋呢?不行,我要下车,我撑不住了。
下车的地方有一泓泉水。我想,绝对不能恶心在这里。于是我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其实天下最难受的感觉不是上吐下泄,而是想吐吐不出,想拉又拉不出。不通则不畅!
没想到昂着脑袋的乌龟都这么难做。还是暂时把头缩回去吧。
5
有些事在晚上做更有情调,不举例子了,一抓一大把。晚上骑单车,不仅不会遇到鬼,而且能撞到优质的女生,今天车队里头就有一位。
夏天的晚上,蹬着车,舒爽的风从领子和袖口灌入,从腰间流出,完成一次对人体的全方位服务。这种快感,简直要人老命!
我的车还没有配上电筒,于是我就像瞎子摸路。我总希望前面的路是直的,就算坎坷一点也没有大碍。事实往往情非得已。所以我不能把心完全放下,尽管女生漂亮,尽管风很舒爽,但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欣赏和体味。
(四)
有个故事这么讲。儿子想用积木搭一个高楼,可总是搭到一半就不小心碰倒了,他沮丧地坐在地上直嘟囔:“真是的,不玩儿这个了。”母亲在一旁劝儿子:“你可以再试一次,不能总是遇到困难就退缩。下次你再搭大高楼的时候,要注意下面的积木不能歪,还有小手不能抖。再试一次,说不定就成功了。”
这个故事很早的时候就听说了,我们受到的启蒙教育就是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当我车考失败的时候,似乎看不到未来的成功。
从去年9月份报名学车,我跟教练已经相处半年有余。伍志军教练是一位称职的教练,至少不会欺压打骂学员。我的一个朋友学得比我快,开得比我好,但是遇到了不称职的教练,他跟我诉苦说:“我们的教练很变态,做错一个动作就开始骂,有时候还打。旁边的女生都被她打哭过,大家都无语了。”
我的理论考将将过线,过桩考满分结束。场地考试跟平时练习有很大差距,我以为练得很顺手了,一到考场就发现完全不同。因为环境的不同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跟电视上体育解说员说的一样。场考分成九项内容,电脑随机选择三项,实际上有两项是死的,只有一项猜不准。我在进行上坡起步的时候没有踩住刹车,导致整车向后溜了半米,电脑迅速判断为不及格。一个不及格不是世界末日,还有一次通过的机会。在侧方位停车过程中,如同中了魔法的车子始终进不了车库。时间一点点流失,直到电脑报告“考试失败”,直到考官把我赶下车子,我始终摸不清问题的原因。
我走到教练那边,认真地对他说:“我挂掉了。”教练觉得我在耍滑头,看着我笑。我说真的没通过,还把失误的两处地方描述给他听,他才显露出遗憾的表情。因为考生多,他也就遗憾了一下子,然后就没管我了。此刻我环视四周,各种人流露着各种表情,我却格外安静,简直静的听不见呼吸。再望望天边的云彩,那朵沉重的云就是我,低压压地移向未知的领域。
转眼又是两个月,从初春来到了夏天。我迎来了补考,那一天刚好5月14日。之所以把这个日记记住,因为“我要死”很好记。不管是要死还是要活,考试还得上。何况卧薪尝胆60天,等的就是这一天。知道我在想什么吗?当然是以前犯过的错误,一遍一遍回放,直到通过那些节点。过连续障碍时,我知道我不会“死”,会活得很好。下去我一鼓作气把路考也过了,听到考官说,“小伙子练得不错”。
回到教练身边,我故作失望,说:“对不起教练。”教练长大的嘴,简直放得下鸡蛋。我接着就露馅了,伸手握住教练的手,连连感谢。
几天后拿到驾驶证,翻开一看,照片上是个胖子。我又可笑又可气,跟教练讲:“我咋突然就变成胖子了?”教练也无奈地笑了,说:“你拿给我瞧瞧。”原来是贴错照片了。
该贴已经同步到 老班长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