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理念,渗透在远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远程教育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彻的并不是很好,有偏离与异化的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从“尊重”和“服务”的视角,探索了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的教育;服务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延伸,其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一般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 就教学结构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中心地位。
● “以学生为中心”是对教育主体论的诠释和延伸,也就是充分认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强调教学中“学”的第一性,进一步明确了“教”和“学”的关系。
● “以学生为中心”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肯定与重视,强调教育要承认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活动和效果的影响。
● 就我国的教育而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对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批判。
“以学生为中心”也是远程教育的理论核心。几乎可以说,远程开放教育的所有理论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基础之上的。国外许多远程教育学者在建立自己的学习理论时,都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其理论前提和基础。如魏德迈的独立学习理论、穆尔的学生自治理论、丹尼尔的独立学习理论和史密斯的相互依存远程学习理论等[1]。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六项内容:①以学习为中心;②个别化学习;③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有很高的自主权;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⑤强调学生个体学习环境对学习成效的影响;⑥学生个体需要影响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学习方式的选择[2]。
“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在远程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就教学结构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指学生处在四要素(教师、学生、媒体、内容)的中心地位,其它各要素要为学生学习服务。就资源建设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资源建设的最优化,其实质就是强调资源的科学性、人文性,强调资源传输的多渠道性和快捷性。就支持服务和管理而言,更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最终实现是建立在支持服务基础之上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键要看支持服务的质量如何。就远程教育研究而言,笔者认为也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既然是远程教学的主体,那么学习理论、技术理论都是为其学习作指导的。因此远程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远程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权利,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借助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支持、关照和引导。
二、“以学生为中心”在远程教育实践中的偏离与异化
虽然我们在构建远程教育理论时反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思想体现的还不够。就我国的远程教育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偏离与异化现象。具体讲,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远程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不注重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与服务。虽然远程教育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重视学生的“学”,强调“学习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现的”[3],但并没有否定教师的“教”,也没有否定院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与帮助[4]。因此,在远程教育中同样要重视对学生的辅导、引导和帮助。如果全面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片面强调和神化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势必会产生对学生学习的漠视与不关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最终也得不到体现。
2. 对教师角色的模糊认识,导致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弱化。在远程教育理论界,一般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事实上是对基础教育“双主”教学理论的简单照搬。首先我们对“主导”一词进行分析。“主导”的含义有两点:一是“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二是“起主导作用的事物”[5]。显然这两条解释第一条是第二条的基础,第二条是对第一条的物化。“以教师为主导”应该取用的是第二条解释,但它包含第一条内容。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或者说在学生的学习中起主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起引导作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他是否起主要的引导作用呢?笔者认为,远程教育中的引导包括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引导、网络信息引导和学习伙伴引导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该是学生自我引导。学生在远程学习中虽然一开始并不是成熟的学习者,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但随着对远程学习认识的深入,学生对自己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会根据自己的环境情况不断作出调整,使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与所处的环境达到最协调。这个调整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我引导的过程。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信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清楚、美观的界面,易检、快捷的信息导航通道,都会对学生远程学习形成引导。就远程教育而言,显然网络的引导作用远远大于教师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定位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呢?笔者以为,教师在远程教学中虽然担当一部分“教”的工作,但他是以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因此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其次,教师是体现院校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使者。远程教育需要情感关怀,而教师是最有权力谈情感的,我国在这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学校外教育,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一般都有比较深厚的感情。教师在远程教育中虽然是为学生服务的,但带有感情的服务和不带有感情的服务,其效果是不一样的。第三,教师是资源建设者。虽然有些远程教育资源来自于企业,但绝大多数资源来源于教师。教师往往把自己“教”的使命蕴含在资源建设当中。
3. 学习评价延用传统模式,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习评价有广义的评价和狭义的评价。广义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和结果,以及通过学习获得的实践能力等作出全面评价,评价者由教师、学友、学生自己和社会(主要指单位同行和领导)共同组成;狭义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所做的终结性评价,一般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实现,评价主体由教师单独担任。传统的学习评价属于狭义的评价。在远程教育学习评价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很多人都比较看重多元评价。但是多元评价又不好操作,所以在实际的远程学习评价中还是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办法。虽然多数网络院校以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盲目地进行作业设计。
4. 教学管理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权。远程教育教学管理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应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点:即计划管理、课程管理和考务管理。就“以学生为中心”而言,选课权和进度控制权应该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的远程教学实践中,这两项权力却不在学生手中,而是控制在院校和基层教学点手中。教学计划是专业学习的基本规划,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其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那么教学过程的“以学生为中心”就无从谈起。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
偏离与异化的原因分析
首先,反思上世纪我国的教育发展,不难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实践中的偏离和异化问题。“众所周知,在1978到1999年的这20年间,人们公认中国教育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没有大的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占绝对统治地位”[7]。我国以广播电视大学为标志的远程教育是1979年开办的,在毫无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它对普通教育的借鉴是肯定的。因此普通教育思想的守旧和僵化,对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贯彻造成了一定影响。再看远程教育的发展,函授教育应该是远程教育的雏形,其形式基本延用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时间上考虑到了在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安排在假期进行面授。广播电视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在教学形式上基本实现了远程化,教师和学生处于准分离状态,但是在管理上学生的自主权并不明显。就教学资源而言,虽然在形式上填充了广播电视资源,但也仅仅是“黑板搬家”,学生毫无选择的余地。到了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加盟,使远程教育极大地前进了一步。最明显的变化有三点:一是普通高校加盟远程教育;二是学生入学的门槛降低了;三是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纵观上述远程教育的发展史,“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远程教育中的真正提倡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实践摸索的时间还很短。要消除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思想的影响,需要一个过程;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也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例如,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权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学生自我控制的程度如何把握?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什么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中院校的权限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学习?这些问题在当前都是比较模糊的。中央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一开始,就以试点和课题研究的形式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同时,以加快资源建设和进行中期评估等形式,使试点和项目研究工作健康发展,促使“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尽快形成。尽管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还是不尽如人意。如学习评价方面、课程选择与控制方面,都反映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弱化。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函授教育的网络化。也就是说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从根本上还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是与传统函授教育相比较,在教学媒体上有所变化。可见,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在理论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再次,学生自我主体意识不强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被异化的又一个原因。当前,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前些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接受中等教育、而又未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积淀很深。在接受远程教育时,他们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心理上还没有真正认同,因此他们的学习大多是盲目的,缺乏主动性。有些院校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大包大揽,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偏离与异化。
最后,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也是造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远程教育实践中被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子系统:即媒体资源服务系统、教师教学辅导系统和计划、评价、管理系统。这三个系统从技术的角度看,都体现了远程教育的网络性、开放性等特点,但就学习者而言,其服务功能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导学服务不到位。在远程教育中导学服务一般包括技术指导和信息导航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的服务不仅应体现在入学教育当中,而且应体现在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二是教师个别化辅导不到位。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教师网上辅导的多,面对面交流的少;集中、概括性辅导的多,个别、问题性辅导的少。三是远程教育学习环境存在着地区差异[8],特别是在媒体资源环境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由于个体学习环境技术含量不高[9],他们很难真正做到个别化自主学习,只有借助学校的支持服务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四是计划、管理系统延用传统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服务职能表现不明显。当然,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不到位,并不完全是院校支持服务体系自身的问题,还有学生人数与支持服务体系承担能力之间比例失调的问题。如2003年秋全国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注册学习人数累计150万人[10],而专任教师2002年的统计数字只有3.69万人[11],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可见,远程教育学生人数的急剧膨胀,是导致不能很好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的基点:尊重与服务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因而张扬着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个人价值、尊严的尊重。要避免“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远程教育实践中的偏离与异化,首先要树立尊重的教育理念。所谓尊重的教育,就是“从尊重人出发,整合所有的教育因素,又回归人的发展,以此作为全部教育活动的轴心,并把它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12]。在尊重的教育中,人的发展是根本目的,尊重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精神。远程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个体行为。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尊重教育规律的问题。远程教育尽管和传统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也存在着必然的规律性。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问题、学生需要与教学服务的问题、学习环境的质量问题等等。这些规律有些我们发现了,有些还正在探索当中,有些深藏在事物内部,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发现了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没有发现的要本着尊重的原则,要去探索。如果不尊重教育规律,不尊重学生个体,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无从谈起。
有人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虽然笔者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但服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远程教育中,服务是教学的一大属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远程教育的实现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学习环境,一是支持服务。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作用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环境本身,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支持服务。支持服务体系健全,服务质量高,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利用率就高,学习效率也就高。由于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准永久性分离,强调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学生学习对院校的支持服务也就有比较大的依赖性。如果离开了支持服务,或者说服务质量不高,学生就会对现在的学习模式产生怀疑,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单独自学,要么要求院校面授辅导。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可见,在远程教育中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离不开支持服务。服务是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基本保证。
尊重和服务都是远程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点,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不可分的。尊重是前提,是基础,而服务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之上的服务,它始终贯穿着尊重的精神;同时,尊重又是靠服务来体现的,良好的服务是尊重的基本表现形式。远程教育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体现尊重和服务的精神,正确处理尊重和服务的关系,使远程教育成为尊重的教育、服务的教育。
[参考文献]
[1][3][4] 丁兴富. 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J]. 中国远程教育,2001,(4)
[2] 梁九义. 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个体需要与学习方式的自我选择[J]. 电化教育研究,2001,(1)
[5]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北京.
[6][7] 曾兰芳. 关于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学科的发展[J]. 开放教育研究,2003,(2)
[8][9] 梁九义. 贫困地区远程教育个体学习环境状况调查与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2,(2)
[10] 于云秀. 信息化推动电大教育跨越式发展[J]. 中国远程教育,2003,(19)
[11] 2002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J]. 中国远程教育,2003,(13)
[12] 柳海民. 现代教育原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梁九义,副教授,甘肃电大定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