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yuezhongmian.blog.sohu.com/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已经公布了,纲要描绘了2011-2020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十年蓝图。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教育科技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对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但社会对教育改革的现状并不满意,均衡问题、公平问题、质量问题、效益问题…虽然主流场合还是以肯定成绩为主,但各种质疑声音不绝于耳。
《纲要》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台的,所以我这个关心教育的人也学习了一下。限于中小学部分,分享一下学习笔记;蓝字为纲要原文摘录,黑字为我的点评。
草根怎敢妄评国家大计,就算学习心得吧。
1.《纲要》在序言中重申教育的国家战略地位,直陈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与人民教育需求脱节的严重事实,明确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彰显了不回避问题的客观态度和为国为民办好教育的坚定信念,值得肯定。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2.《纲要》中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章节,主要有如下这些。从标题就能反应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减轻课业负担,比如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比如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观念、模式和评价制度,比如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3.以下就我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说说一家之言,课业减负、创新人才培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说得够深刻了,甚至提到了“损害青少年心身健康、危害民族未来”。事实确实如此,就连一直叫嚣“分数不代表什么”的我,在闺女上了初三(初二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学校召开了新初三家长学生教师全体动员会)、分析了海淀区近年的中考形势后,不得不感慨一声“唉,分数就是今年努力的一切啊”。分数决定名次、名次决定学校、学校决定高考。起码在北京,高考压力已经提前下放到中考、甚至小升初了,而且据我所知,各地大中城市都有同样趋势,想想看,全国有多少孩子从小就为分数拼搏、有多少家庭在为孩子教育奋斗!?触目惊心。
但如何能“标本兼治”?我不乐观,靠“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这招绝无力扭转这一现状,因为如果不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不解决大学毕业生毕业就业难题,就不能改变社会“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预期;不打破学校中高考GDP业绩评价观(可悲的是,现实是社会、同业、上级都认同这种评价),不明着排名、可暗着排名,不官方排名、可民间排名…不让初中办实验班,可北京哪所示范校没有各种名义的实验班?就在上级眼皮底下啊,有人管吗?所以“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更可能是一句空话,应试教育的恶行竞争不根除,这个商业附加值巨大的产业只会越做越大,虽然它一边挣钱还一边嘲笑着中国教育的种种不良。
所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一条,绝对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体教育改革的一个局部,教育主管部门千万别行政化、指令性地管理了(中国的教育部门是全世界权力最大的教育部门),那样不解决问题,反而只能添乱。需从考试改革入手,扎实改革。社会预期一旦形成,就是个长周期事件,改变它首先要改变高校培养机制、大学生就业形势,改革高考招生、中考招生…非一朝一夕,五年小成、十年有成已经不错了。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此施教”,好!(本山大叔带头鼓掌)。可知,结症还是教育均衡问题,好学校、好师资,不能满足面向全体的创新培养。这些所谓创新模式,其实并不是新,只是好的传统而已,虽然新社会环境下、新技术条件下可以有更多的新意和举措;在大城市好学校里,这些已经不新鲜了。
得加大教育投入啊,4%都做不到?5%行不行?
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啊,这点要解放思想,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教师的素质、社会认同、待遇都要大幅度提高(这点要向日本学习,不管愿不愿意)。可事实是师范教育质量滑坡,因为示范生源越来越差… 国家人力资源政策要向中小学教师倾斜,从就业、户口、评级等等,激励好学生报考示范,创建综合大学毕业生再示范培训到中小学就业的机制,广开渠道,迅速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安心本职工作,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了,课外辅导市场也就正常化了;甚至可以鼓励辅导学校转制成正规学校,让学而思、新东方、巨人为中小学教育做点有意义的贡献啊。鼓励民间资本成立教育基金,合力做好中小学学校建设。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
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可以看出,高考高招改革,事关重大,国家也是慎之又慎。统一考试、统一招生是基础,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突破点就只能在多元的综合素质评价、只能在扩大多种形式的自主招生、只能在一科多次考试上…偶很担心啊,怎样才能科学、公平、公开?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师必须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公正的职业精神,花钱买三好、好钱买证书、花钱买选票的事情会不会到时候成为新的丑闻啊?自主招生的幕后操作,现在就屡见不鲜啊,各高校管招生的人都很有钱很有面子啊(得罪一些人了);一科多次考试,是减轻负担了还是负担加重了?
但愿是我杞人忧天。但中国向来缺乏行政监督、公共监督的机制和能力,必须有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和监督机构,不能只靠良心。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这部分,唉。
作为从业者,大到校校通、城域网、农远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这些各级政府工程,小到各地的电教目录、教仪装备、数字校园…人情公关、利益链条、行政垄断,屡见不鲜,已经不是潜规则的潜规则了。网络是建好了,机器设备都上了,资源软件也配置上了…可有多少的重复、多少的水分、多少的充数,从教育信息化十年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率、应用水平之低,可见一斑。
《纲要》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
这次希望国家从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实际出发,成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组织专门的专家委员会、行业协会,认真做好技术规范、资源规范、服务规范等基础性标准化工作,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开放合作、不要又孤芳自赏肥水不流外人田,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不要盲目冲动搞大跃进,要充分重视又不能迷信云教育(必然的未来,但技术和应用都还不成熟;但一定要充分重视云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共享优势,不要再盲目一校一校地建设设施功能大而全的数字校园网了!),要重视教学方式创新、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一直说重视,其实一直很不重视)。总之,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审慎前行。
这其中,教育部门内部上下协同(现在电教、教研、教仪各系统并不和谐)、政府与产业广泛地开放合作至关重要。国家大事岂能儿戏,几个人坐在屋里就能代替国家算账,那是纳税人的钱!不能握有公权、财政经费支配权,就只照顾利益裙带,或者把厂商变成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附庸。我曾经写过“建言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天下为公”,呼吁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有公心、要有眼界、要讲科学。
拭目以待。
写完回溯,发现通篇尽是悲观看法。没办法,被现实打磨的吧,反正偶是个焦虑症患者,就算是病态的无端消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