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多媒体互动教学案例--《波的叠加与干涉》点评

[复制链接]
miss5518 发表于 2011-9-2 14: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关于多媒体互动教学
    信息化教学常见的形式,就是投影演示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成本低、应用也相对简单,所以在“校校通”工程中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目前,城镇中学基本上普及了多媒体教室,即每个教室都有投影仪和教师机。

    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演示软件就是PowerPoint,因为流行且简单易用,事实上已成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通用工具。但PowerPoint只是一个教学资源的组织和演示工具,多媒体教学的“多媒体”优势还需要恰当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来支撑,而不能仅是用PowerPoint把原来的文字教案电子化,只省去了老师板书的劳动,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科学、互动”的特点。这样的PPT演示教学不能称之为多媒体教学,只能戏称为“PPT电灌教学”。

    多媒体主要的呈现形态包括图片、音像和动画,每种媒体形态各有其优点,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比如图片适合展示静态的实物图片或场景,视频适合演示真实的动态过程,动画适合模拟图片和视频都不易拍摄的事物或情境,比如宇观的星球运动、微观的神经结构、瞬间的运动状态等等。动画是多媒体教学资源中最具特色最有潜能的媒体形态,只要有原型、有模型,教学动画几乎无所不能。

    动画的模拟可以分为示意模拟和科学动态模拟。前者一般是对实物的形象模拟或过程的示意性模拟,比如模拟花的授粉过程、模拟细胞膜的运动形态、模拟原电池的微观原理等等;后者则是在对动态过程科学建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模型参数来生成实时动态画面的科学模拟,比如模拟简谐振动的图像、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波的形成与传播、带电粒子在电或磁场中的运动等。

    科学模拟动画因为人机交互、参数控制、科学准确的特点,除了可以用来做定性的科学现象模拟、观察,还可以用来进行定量的知识分析和研究,所以特别适合组织探究式教学。关于科学动态模拟动画的设计、开发和教学应用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这里不便展开。之前也介绍过一些国外优秀的互动教学软件,有兴趣的老师可以了解一下,其中一些是免费的,可以“拿来主义”。

>互动教学软件之概述                                   http://yuezhongmian.blog.sohu.com/176165120.html
>互动教学系列软件之一 explorelearning      http://yuezhongmian.blog.sohu.com/176724644.html
>互动教学系列软件之二 sunflower learning  http://yuezhongmian.blog.sohu.com/177075793.html
>互动教学系列软件之三 AdvancedLearning    http://yuezhongmian.blog.sohu.com/177288544.html
>互动教学系列软件之四 Illuminations          http://yuezhongmian.blog.sohu.com/177792187.html


(二)多媒体互动教学案例—高中物理《波的叠加与干涉》
    这是2006年12月10日,在北京陈经纶中学举办的,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北京教委和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一节示范课。主讲教师是北京十七中的于瑞利老师,指导教师是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的涂克昌老师。

    注:当天同时展示了三十多节示范课和说课,创下了国内教学观摩课的单日数量纪录,也创造了听课超市的新形式。八个教室上课,用同步音像转播系统把八个教室的画面和声音传到听课大厅,大厅有八个投影同时转播八个教室的画面,听课者戴着可调台的无线耳机(其实采用的就是和联合国大会一样的多路同声传译系统),可以在流动中随时听任何一节课。当天共有近六百多人同时听课,场面是相当的壮观。
    波的叠加与干涉,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现在在选修部分。波的叠加与干涉一般至少需要两三课时的教学时间,因为物理过程难以观察,物理规律比较难理解。但这节课于老师设计得非常紧凑,实验演示、提问讲解、动画演示、动画探究、分组讨论、板书总结、反馈练习,一样不少,教学效果却非常得好,这一方面得益于专家指导下精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互动教学动画(现在一般称为动画教具或互动教具)在直观演示和互动探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直观形象让抽象的知识可视化、科学互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这些都起到了降低知识难度、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作用。


(三)教学过程点评
    这里只对教学过程中的要点做一些点评,过程不做详细描述,后面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以及专家点评,非常细致。
sl[20110816-1206274].jpg
                                                                       精心设计的水槽横波演示实验
   物理是实验学科。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是能做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做,虽然演示实验的效果不一定清晰准确(例如实际的水面波是复合波,并不是理想的横波;水槽实验则是长度越大效果越好,但显然教室里不能放置过大的水槽),但学生获得真实的观察和体验是十分重要的。

    这节课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水滴实验观察两列水面波互相穿越(用长绳在地面两端同时抖动也可以,但对场地要求高,同学也不好观察),一个是水槽实验观察两波相遇的振动加强和减弱(实际上就是驻波)。后一个实验是老师自制的实验器具,非常用心。

006.jpg
                                                                      使用教具讲解连续波的叠加

sl[20110816-1205282].jpg
                                                                      学生分组利用动画教具完成探究任务
   在讲解波的独立性原理和波的叠加规律的部分,使用了“横波的叠加”动画教具。

    动画可以演示脉冲波(适合观察两波相互穿越,理解波传播的独立性)、连续波,可以选择线形、球形、连续线波形模型,选择球形模型特别适合定点观察和度量一个质点在两列源波的共同作用下的运动位移;配合源波、叠加波的显示或隐藏,可以非常直观地得到叠加矢量和的关系。

    教学中,老师使用动画演示和讲解了波的独立性和波叠加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分组用电脑自己研究振动加强和减弱的规律,自己总结出波的叠加原理。这种处理非常好,把教具软件运用得非常合理,用作教具进行物理情景的演示、观察和定性分析,用作学具让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和定量分析。

sl[20110816-1207535].jpg
                                           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动画演示互动、 观察实验、讲解、板书...
sl[20110816-1203161].jpg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动画教具研究问题
    在其后的波的干涉教学部分,仍然是使用动画教具“水面波的干涉”。

    教学方式仍然是先带领学生观察情景,建立波的干涉图样的基本概念;然后让学生分组利用交互探究波的干涉条件。因为问题比较复杂,所以老师预设了一组探究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在各组学生间巡视,及时指导学生的探究。

    然后是分组汇报,老师归纳总结。最后是反馈练习。


sl[20110816-1205423].jpg
                                                                  即使是多媒体课,该写的板书也一定要写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非常紧凑,学生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值得一提的是,对重要的知识总结,老师一律一字一句地一边板书一边总结,这一点非常好。结论性的知识学生自己得出最好,老师用板书边写边强调也十分必要。很多老师习惯把结论用ppt一下子给出来,这种做法不可取。


    注:这节课虽然是四年多前的一节教学示范课,但无论是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来看,都可以说是(科学学科)多媒体互动教学的一个成功案例。

   后来听过不少课,信息化条件更好少,课堂更加活跃了,但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不多,关键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对互动教学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还有不足吧。

点评

分析的很详尽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1-9-2 14:06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godfrey 发表于 2011-9-2 14: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详尽 不错不错~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