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价-微能力认证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20-8-24 03: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
文献地址:http://www.ahhfly.gov.cn/pilot/public/18041/10903195.html

各市、省管县教育局,有关单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2013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1.0”),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应用能力薄弱,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以及智慧学校建设应用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的文件精神,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以整校推进为目的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通过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对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其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各30学时),并在校本应用考核中获得不少于20学分。通过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1.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中小学校(中心校)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装备电教人员、师范院校专家等组建各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将管理团队、培训团队打造为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各司其职,引领教师全员参与整校推进。

2.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按照“三级三步试点”的办法进行整校推进,2019年启动能力提升工程2.0,在全省范围内遴选首批示范市、区县、校,完成试点单位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团队的集中培训,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2020年在全省各市进行试点,完成全省20%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2021年在剩余区县进行试点,完成全省50%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2022年完成剩余30%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

3.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偏远贫困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探索“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路径,大力推广智慧课堂、名师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异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

4.全方位升级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更新拓展标准体系,提高能力标准的引领性;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设,改善资源供给,提高研修资源的适用性;开发建设省级信息化管理平台、课程资源、测评系统和测评工具等,变革评价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测评助学的精准性。

5.稳步推进,探索适合安徽省情的发展模式。以“注重选学,加强应用,评价助力,整体提升”为总体思路,按照“省级试点、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采用“三级三步试点法”,逐步总结经验,力求做到管得好、学得好、用得好、评得好,通过建制度、建机制,因校制宜进行模式推广,实现试点模式与其他学校顺利接轨;结合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规划,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水平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升顺利接轨,稳步推进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探索适合安徽省情的发展模式。

二、主要措施1.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以集中培训为主、网络研修为辅的培训方式,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分级分类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自主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的能力、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应用考核并进行审核的能力。

2.开展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研训

各级工程办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等,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各级培训团队负责指导下一级培训团队自身培训工作、评价下一级工程实施的效果。遴选优秀的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以县区为重点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能力。

3.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按照“县区统筹与管理—学校(幼儿园)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引导教师选择符合本校发展特点的微能力认证点—培训机构提供课程平台—县级培训团队组织实践应用培训——校本应用考核”的总体思路,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全员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 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30个能力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 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4.创新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评价模式

对教师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形式,以微能力认证为途径,以学分为衡量指标,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信息技术应用类比赛,树立“学以致用、以评促用、应用第一”的导向,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综合衡量整校推进目标达成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校级管理团队履职等情况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

5.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

在有条件的市县积极发掘本地中小学STEM教育、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各类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案例,建设本地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与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6. 推进偏远贫困地区“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开展对口帮扶项目

根据偏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偏远贫困地区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子”、开展对口帮扶、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智慧课堂、在线课堂、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线上实时互动、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实施教学,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建设省级工程实施管理平台

建设省级培训实施管理平台,实现培训数据实时、可视、共通,让各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方便、直观地了解培训、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完成校本应用考核网上抽检。通过工程实施管理平台,让参训教师学、用有机结合,促进我省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培训团队指导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保障措施

1.组建保障机构。组建省、市、县三级工程办,构建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保障机构体系,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的具体工作。

2.明确各级责任。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健全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实施省级试点,监测评估各市组织实施工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实施市级试点,指导、验收各县区组织开展整校推进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电教、教研、培训等机构资源,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督导考核。各地要将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作为校长任职考核的重要条件,将教师参与校本应用考核的目标达成率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纳入校长任职考核的考核项目。出台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等。

附件: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

指导意见(暂行)

         2.关于组建能力提升工程2.0有关团队的意见

3.管理团队及工程办人员信息表

4.省级培训团队人员推荐表

安徽省教育厅  

2019年11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

(暂行)

为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和《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要求,整校推进开展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校本应用全员考核任务,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制订本意见。

一、主要任务

按照“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创新应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组织、学校实施的机制,整校推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各级的主要任务如下: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合理可行的全省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规划和政策措施。

2.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指导各县区组织开展整校推进工作。

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本县区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指导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4.中小学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组织、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二、工作职责

(一)省级职责

1.负责省能力提升工程的规划与管理,成立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组建省级管理团队,负责全省整校推进实施工作统筹与监管。

2.组建省级专家团队,开展专题调研、规划研制、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绩效考评和总结提升等工作。

3.制定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建设省级培训团队,优先支持省级培训团队参加国家级培训。

4.遴选市、县区和中小学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培训试点市、县区和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试点学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支持试点学校的校本研修,指导试点学校校本应用考核。

5.研发案例式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手册,推广省级试点经验。

(二)市级职责

1.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与管理,成立市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组建市级管理团队,协调、指导、监管本地整校推进工作。

2.建设市级培训团队,支持市级培训团队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组织开展市级培训团队专项培训工作。

3.遴选县区和中小学开展市级试点工作,培训试点县区和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试点学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支持试点学校的校本研修,指导试点学校校本应用考核。

4.指导试点县区和试点学校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广市级试点经验。

5.验收中小学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开展整校推进工作绩效评估工作。

(三)县区职责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依托本县教师发展机构,成立县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组建县级管理团队;结合本地信息化发展实际,完善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整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运行机制。

2.整合电教、教研、培训等机构资源,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遴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专兼职培训者,组建高水平县级培训团队,承担培训设计、研修指导、考核评价等任务;支持县级培训团队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组织开展县级培训团队专项培训工作。

3.遴选县级试点校,组织实施县级试点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指导试点学校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广县级试点经验。

4.开展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核心的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精准诊断、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水平。

5.依据省市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务实可行的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指导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抽查校本应用考核过程,验收校本应用考核结果,认定培训学时和校本应用考核学分。

(四)学校职责

1.中小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中小学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基于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教师应用能力提升需求,在县级以上培训团队指导下,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主题和计划,并报送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审核备案。

2.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团队按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指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本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微能力(见“四、校本应用考核”的“(一)考核内容”)。每位教师所选微能力,合计不少于20学分。

3.组织教师重点围绕自主选择的应用环境及微能力,参加相关培训。通过网络研修、实践应用与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4.组织教师参加不少于20学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校本应用考核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由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围绕教师自主选择的微能力进行,并将考核结果报送至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

5.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团队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向县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报送整校推进工作案例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例。

(五)教师职责

1.参加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求调研活动,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2.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指导下,基于信息化环境实际,自选适合自身应用能力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20学分);针对自选微能力参加应用能力提升培训(30学时网络研修、30学时实践应用)。

3.根据教研组专题研修计划,参加学科信息化教学互助研讨、“技术创新课堂”应用研磨、实践应用成果生成与展示等活动。

4.针对自选微能力,参加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

5.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及实践应用的总结反思,向学校报送信息技术应用课例。

三、培训实施

(一)团队建设、培训与使用

1.建优县级培训团队。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一定比例遴选,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培训指导团队。支持县级培训团队参加国家、省、市级专项培训,开展县级培训团队集中研修,有效提升培训团队规划方案、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与校本应用考核,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2.建强学校管理团队。县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学校(中心校)组建由校长领衔,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帮助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

3.用好培训团队和管理团队。出台团队管理与使用办法,县级培训团队的管理与使用重在培训设计、过程管理、研修指导、考核评价等任务的绩效,履职与考评相结合,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对学校管理团队的管理与使用,重在实行校长责任制,赋权与问责相结合,公示绩效,奖优罚劣。

(二)整校推进教师培训与实践应用

1.全员参加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与实践应用和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优化资源平台建设,通过遴选培训机构课程资源、整合一线教师的优秀实践案例资源、推荐高质量的国家慕课课程资源、自主研发培训资源等多种方式,开放培训资源供给,丰富信息化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库,满足教师选学需求。

加强培训管理平台建设,支持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工作,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核心,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2.组织开展实践应用与校本研修。实践应用与校本研修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活动。

学校要在区县的规划和指导下,以“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严格自主管理,落实自主规划,抓实自主研修,强化应用实效。一是自主管理重在明职责,建制度,重问责,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管理机制,把信息化领导力落到实处。二是自主规划重在务实可行,要力戒形式主义,基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问题与需求,制定可提升、可检测、可达成的目标任务及实施计划。三是自主研修重在建机制、保实效,要立足“整体提升”,建立“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 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单”的研修机制,确保整校提升有效推进。四是要立足“问题解决”,建立实践应用的激励制度,形成“骨干指导、教研组研讨、学校交流”的应用研磨机制,推动教师应用,保证50%实践应用学时确有实效。

四、校本应用考核

(一)考核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20学分),向学校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校本应用考核重点内容如下:


评价指标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价-微能力认证.pdf (1.2 MB, 下载次数: 172)

(二)实施流程

在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学校评审—县区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学校规划。学校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学校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

2.教研组协商。教研组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学科研修计划,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

3.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学校评审。学校管理团队组建校内外结合的评审组(或委托县级培训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5.县区监督。县区采用专家抽查(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

(三)结果应用

1.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对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2.县区和学校接受省市检查验收,验收情况将作为对县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3.对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合格的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发教师所选各个微能力的认证证书。

4.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整校推进与校本应用落实情况列入年度教育督导和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附件2

关于组建能力提升工程2.0有关团队的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皖政办〔2019〕8号)文件精神,为确保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稳步推进、提质增效,按照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规划,拟组建市县两级工程办、省市县三级培训团队,具体意见如下:

一、组建市县级工程办

为保证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各级管理团队沟通顺畅,提高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质量,拟组建市县(区)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各级工程办由师训主管部门牵头,以便于工作开展为原则,可以将市县教师培训机构、教科研、装备电教等单位人员纳入工程管理体系。其中,县级工程办主要负责所在区县工程推进、进行项目设计并报市级工程办审批、组建和培训县级培训团队、督查评估中小学能力提升工程的校本研修与校本应用考核情况等;市级工程办主要负责所在市工程推进、审批项目区县项目并向省工程办报备、组建和培训市级培训团队、督查评估县区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与校本应用考核情况等。

各级工程办人员信息(见附件三)请各市(省管县)工程办汇总后于12月1日前发送到省工程办邮箱,纸质件一份于12月5日前寄送省工程办。

二、组建市县级培训团队

为加强对市县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和培训工作引领指导作用,拟组建市县级培训团队。各市县要选拔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校园长、教研员、电教装备和市县教师培训机构有关人员等,建强培训者队伍,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其中,市级培训团队负责指导和监查各县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工作、抽检下辖县区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县级培训团队负责指导和监查各校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评估下辖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情况。

在保证各团队人员履职效果的基础上,各级别培训团队之间、本级培训团队与管理团队之间人员可以重合。各级培训团队建立情况(人员、数量、结构等)请各市(省管县)工程办汇总后于12月1日前发送到省工程办邮箱,格式自拟。

三、推荐省级培训团队人员

为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我省拟按照“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标准,遴选一批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一线教师、信息化管理能力强的一线校园长、信息化指导能力强的市县培训机构、教科研、装备电教人员组建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培训团队。省级培训团队主要负责指导和监查各市工程推进工作、抽检各市校本应用考核情况。

1.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

择优推荐应用智慧课堂等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水平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能力强的教师4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段各1人)。

2.中小学校(园)长

择优推荐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方面兴趣浓厚,对智慧学校建设认识深刻,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有独到见解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4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段各1人)。

3.培训指导者

择优推荐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具有较强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的市县培训机构、教科研、装备电教等部门人员2人。

以上推荐人员信息表(格式见附件四)由各市(省直管县)工程办汇总后于12月15日前发送到省工程办邮箱,纸质件一式三份于12月20日前寄送省工程办。

四、注意事项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组建管理团队与培训团队工作,根据本通知要求,按时完成市县团队组建和省级团队成员推荐任务。

2.各单位需要根据各团队职责和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人数。

3.各单位要抽组、推荐责任心强、有足够的时间履行团队职责的人员进入各个团队。

4.有关具体事项请联系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

联 系 人:梁  靖:0551-63635244,15555166667

电子邮箱:ahnltsgc@126.com

通信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九华山路3号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远教大厦2013室(梁靖收)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讨论思想 发表于 2020-8-24 22: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您们那边动作那么迅速啊,我们刚刚进行培训。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9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