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修改与执行情况总结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14-10-1 09: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修改与执行情况总结
(200*-200*)
教育技术学学科

  学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修改和执行,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历史的眼光和辨证的方法论来进行审视。在本总结中,将从学科的缘起与发展、学科各阶段人才培养计划和最近修改与执行情况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 教育技术学学科缘起与发展
  教育技术学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国内教育技术学学科是在电化教育学基础上传承、完善并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经历世纪更替、时代巨变的洗礼,在新一轮的信息时代变革中,学科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深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认知科学、学习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在教育科学总框架下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和确立了实践领域。作为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教育技术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教育科学这列火车快速前进,变革人类学习观念和习惯,创造人类教育教学的新纪元。
  教育技术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特殊性。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家大力投入建设电化教育基础设施,很多师范类院校也相继开设电化教育学专业,一般都隶属于电子信息、物理电子类院系或电教中心,因此,当时办学具有重电子技术、重媒体的特点。到上世纪90年代初,师范院校的教育类院系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巨大影响,也逐步开始展开教育技术研究和办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当时的特点,但由于教育技术学本身的理工特性,使得这样的结合困难重重。上世纪末,国内大学教育的政策性扩大带来了专业办学的遍地开花,这种现象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出现。扩招所带来的影响直到20世纪初几年内才逐渐显现。教育技术学也一样,在发展的同时也慢慢遭遇了瓶颈。
  21世纪之初,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应用阶段,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脑科学和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异常迅猛。而上世纪80年代生人正是伴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而成长,他们被称为“数字土著”,他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类文明在世纪交替之时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尤其在进入21世纪头十年的后半段,人类越来越开始注重人类学习在新时代的变革,如何运用现代技术促进人类教育成为研究新取向。在经历着痛苦和磨难的同时,教育技术学越来越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在科学研究范式也经历着变革的当代,如何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命脉,成为当前学科重要的历史任务。
  W校教育技术学学科相对于东部发达省份,起步较晚。最初是在W校电教中心基础上筹办组建的。19**年,由学校电教中心主办,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协办,创办了W省第一个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19**年又创办了我省第一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并成立了省内第一个教育技术信息系,顺利地通过了省内实验室评估和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由此确立了学科在省内的龙头地位。20**年院系调整,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整合为教育科学学院。至今,学科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这个过程,正是学科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困难最多,机会也最多的一个阶段。如今,科学研究活动越来越开放,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这无疑为我们学科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学科将努力把握好这个契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做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建设工作,积极调整学科发展定位和专业办学定位,为创建一个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而不断努力。
  二、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方向)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阶段性特点
  将教育技术学学科划归教育科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种结构性分类方法。另外一种划分方法是按学科体系竖方向从哲学抽象界定到实践领域的划分方法,按哲学-科学学-技术学/技术工程-实践领域来进行组织,在教育科学中,按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工程-教育教学实践领域进行组织。教育科学学院自20**年院系调整,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三个学科整合到一起,有利于各个学科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全面建设一个在国内和国际有特色有影响教育科学学院的目标定位下,如何有效发挥3个学科各自的优势,将教育科学学院建设得更精更强,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教育技术学科在W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起步阶段(19**-****)
  19**年开始筹备,19**年开办电化教育专科,一直到19**年开办教育技术学本科,是为第一阶段。由于之前W省没有开办这样的学科,加上很多学校、电教馆、各类各级教育单位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很大,该阶段人才培养计划就顺应了这种要求,着重于电化教育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也注重当时发展比较好的传统电化教育媒体和设备知识、技能的传递,比如摄影、摄像、幻灯、胶片投影,有线电视、电视教学片编导等多个方面。学生就业情况很好,很多学生如今也成为了单位骨干。
  与此同时,学科不断关注国内教育技术学(该名称参考了国际上EducationalTechnology的叫法,在国内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从电化教育演变发展而来)学科的发展,考察我省现代教育技术人才需求状况,积极筹办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同时也加大了师资培养引进和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 发展壮大阶段(19**-20**)
  虽然“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名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提醒着大家,而实际上到90年代初中期,国内基础教育才开始在中学继而小学开展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由于惯性影响,基础教育中,至今仍没有完全将其与计算机教育分辨开来),因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需求开始放量。W校教育技术信息系成立于19**年,同年开办教育技术学(后增加了括号:信息技术方向)本科专业。在继承第一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机房和网络机房、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师管理和维护等确立了重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也随之进行了转移和调整,收到了良好效果。在20**年教育部教学质量水平评估当中,教育技术信息系获得了高度好评。系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特色被评估专家称赞为“办学亮点”。
  3、 变革孕育和嬗变阶段(20**-今)
  上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扩招带给学科的影响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技术在规模培养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视使得学科蓬勃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另一方面,由于学科本身的积累并没有完全达到人们所预期那样完美,在有些时候甚至带来了问题,人们开始怀疑学科存在的理由。学科遭受了有史以来的困难时期。这个时期的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迷茫在扩招之后4-5年才逐渐显现。这一时期的情况致使多数学校照搬了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或者是根据经验性推断而调整着人才培养计划和设置课程,失去了冷静调研和思考,更多的是将热情投入到了追赶教育潮流,逐浪而奔,较少考虑本地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供大于求关系日趋紧张的态势下,加之对学科发展前途迷茫的蔓延,想要进行调研也很困难)。学科本体定位、发展方向和理论体系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造成了学科“教学计划求大求全”,“课程设置贪多不细”,“人才培养宽而不精”,“专业方向性不强”等特点。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多数学校存在,可能也算是一种大形势下的具体表现。
  W校教育技术学科,在20**年院系调整以后,与原教育系教育学、心理学学科合并成立了教育科学学院。现在看来,这样的调整,正好契合了当前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移的时机(其内涵的优势显现还需要时间的证明)。经历了3、4年漫长的熟悉与痛苦磨合,学院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起点,各个学科积极调整着各自学科建设规划和各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科学的体系结构中共建和谐发展大环境,积极调配资源,搭建合理的师资结构,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氛围。
  教育技术学科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团结一心,深入研究,辨析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建设之间的关系,先后确立学科建设定位和专业办学定位,开始了新一轮具有深刻意义的改造。这一时期,承受着来自于大形势和基层的双重巨大压力,因而也就显得异常冷静,理清了学院三个学科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人才培养供需关系之后,这一步走得坚定和塌实。本阶段专业教学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多元化”和“强方向性”特点,采用2+2学制培养方式。前两年重点培养学科认知和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后两年则在强调专业方向多元的同时,也强调学生根据兴趣和实践需要关注具体的1-2个方向关键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放弃了全体学生所有课程一锅端的方式,减少了学生相互竞争,使得教学执行变得更方便和合理。
  三、 20**-20**教学计划修改和执行情况总结
  近几年来,几大因素一直催促着学科教学计划的修改、变革和完善。主要有:作为新兴学科,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在不断重构与完善;就业总体形势变化也在敦促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更新;现代青年对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要求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环境、模式、手段、方法和工具不断变化等。这些因素的组合影响构成了教学计划修改和调整的原动力。
  200*、200*教学计划在原有基础上摸索着求变。这个过程伴随着学科发展的困惑和机遇,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为后来的200*教学计划的修改制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为教育技术学办学点的增多和提高高等教育人口政策的出台,200*和200*教学计划着重在学生就业上进行考虑,增加了一些专业方向性较强、社会实际需求较多的课程。这样的变化出于对学生就业压力的考虑,强化了学生在专业实践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但由于对学科未来发展和专业办学前景的不可预知,使得变革显得并不那么自信,在培养上也因为沿用传统全体一致性模式,使得学生容易造成方向选择不明,目标追求不确定等情况。
  200*年末到200*上半年,学科教师首先自发地展开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概念辨析研究,随后在学院领导带领下,对学科教学计划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即现在的2007教学计划)。主要明确了学科和专业的概念不同,辨析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的各自特点,指出: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了整个学科大厦,学科建设主要以探索学科真实本质和学科理论体系框架及其运动规律,以及学科的技术功能及其桥梁作用的发挥上;而专业办学在保证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学习外,需要考虑学生就业,需要在学生就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进行强化训练与培养。
  基于以上考虑,学科提出采用“多方向小规模”“2+2”培养模式,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前提下,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可能,采用选修课方式分别培养(每个学生至多只能选择2个方向,1主1辅,且建议分散开来),专业方向则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特点,主要分为:教育技术学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网络管理,教学/培训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软件开发,(教育)电视媒体工作,(教育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教育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
  在满足学校提出的学分制教学计划模块化规范的基础上,学科拟订了200*专业教学计划,从多个维度进行了阐释。主要做了以下修改和完善:
  1、 更新了培养目标。
  2、 细化了培养规格。
  3、 对教学计划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4、 按各个方向专门技能需求对各个方向所学课程进行了结构化调整。
  5、 按学习发展时间线合理安排了各专业方向知识与技能培养的链式课程。
  6、 完善了“2+2”培养模式与培养学分要求的结合。
  7、 在第3和第4学年设置了“按需定制课程”,以方便根据届时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执行上,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介绍和引导之外,学科还对教师的研究和教学方向进行了结构化调整,一方面既考虑教师自身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也引导教师从整体上同时满足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专业办学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锻炼的要求。
  200*教学计划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随着学科发展和社会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不断变化,该教学计划也会适时进行微调。另外,根据对当前就业形势的预判,学科还适当地对200*、200*、200*年级教学计划进行了微调和完善,以保证在变化迅捷的社会需求下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方向性强、知识和技能完整的培养计划。
  总体上来说,专业教学计划的修改、调整和执行是一项系统工作,这个系统中所有因素的变动都将带来全局的变化。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采用非线性的设计和开发思维,不断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估,以“整体-局部-个体-局部-整体”的综合集成方法开展修改和执行工作,螺旋式前进,促成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在物质、人力和事理上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把学科建设好,把专业办好,为社会培养更高标准的人才,为学科体系建构贡献学科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教育技术学科和一个结合社会需求与个性化学生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
                                                        2007-12-6
注:贵州师范大学写于2007年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2粉丝

7857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