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词,甚至听的多了,都觉得里面有“忽悠”的成分了。 因为过去我们的学习领域有太多的口号了,这些口号让我们惶惶不可终日,无法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来研究“学习”,因为怕写出的方案或做出的DEMO,让人一看,别人马上就说:“这种形式呀,我们早见过了,我们想要更时尚一些的。”这是表面上客气的说法,而实际的意思是“这种形式早就过时了,还好意思拿出来蒙人!!” 傻X有很多种,而“过时”肯定是最可悲的,不仅仅是傻,甚至已经傻到需要人来同情的地步了。 数一数,仅仅是 课件领域,仅仅是这五年之内,我们开发过利用过也曾经风光过的课件类型有哪些呢? 三分屏 视频课件 讲授式课件 探究式课件 混合式课件 趣味动画课件 游戏式课件 引领式课件 快速类课件 …… 当然,课程设计师们也有辩解的理由:“我们过于追逐了吗?没有呀,三分屏和视频课件的确是面授课堂搬家呀,里面一点“ 教学设计”都没有,学员学起来是很枯燥的。” 是的,理由很充分,但你也不能为了不枯燥而把所有的课件都做成动画片呀?也不能为了快速完成而把所有课件都做成快速类电子课件呀? 我们往往拿着“教学设计”的理由来为自己追逐“时尚”而辩解,而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用“教学设计”的思想来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怎样。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在开篇就提到了教学设计六个基本假设中的第一个假设:【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而我们的课件如此的赶时髦,是不是我们更加注重了形式(对课件而言,“形式”就是“教”),而少关注了“学习”呢? videoart公司,几十个视频课件卖了十几年,他们近年更新的也是内容,而不是推倒重来的形式。 哈佛上学在线,页面如同亚马逊的网页一样丑陋,内容形式更是只有少量的简单图片动画、视频和交互,而多多数内容都是由文本组成的,但依然热销全球近十年。同样,他们更新的也往往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我可以理解,形式是很重要,包装也是很重要——尤其是在当前e-learning使用大户往往是国有企业,客户可能需要一点点面子工程的背景下。但是有一点我们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就是: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而学习的本质则更为重要。人改变学习习惯是非常难的,想想我们每个人自己,仅仅是从习惯于阅读书籍到习惯于阅读电脑屏幕就用了多久的时间呢?而学习的本质,则是你变或者不变,你改或者不改,它都在那里。 或许时代变化很快,尤其是在《Did youknow?》这类短片背景音的催促下,但有些东西的变化并没有我们想想中的那么快。而教学设计师的工作状态也理应更加从容。
该贴已经同步到 etthink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