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转载]远程教育中的心理距离 [打印本页]

作者: etthink    时间: 2010-4-20 11:48
标题: [转载]远程教育中的心理距离
通俗些说,心理距离是一种感受。学习者感受到被周围的人(主要是教师和同学及其他伙伴)所认识、所关注,感受到被认可、被欣赏、被鼓励,也可以是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或竞争,感受到置疑和批评、甚至看不起。这种感受参与构成自己周边的学习氛围。
   心理距离大致是社会交流强度的一种度量,学习者与社会交流越迅速、越密切,心理距离越短,反之则心理距离越长。社会交流一般被理解为显性的,心理距离常常表现为隐性的。例如,成绩都很好的两个同学之间,可能平时看起来没什么交流,但心里可能在为每次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较着劲,此时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应该是近的。
   我们在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时,可能会认为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是一种弊端,但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有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学习者处在一个学习群体中,与教师和同学的心理距离总体很近。即便如此,心理距离的差,仍然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影响很大。比如,某人某门课程成绩不好而且没有兴趣,是因为对任课教师不喜欢(不完全因为教师课讲得不好),并且感觉教师也不盲欢他(她);某人对某门课程特别投入是因为教师对其很关注和重视,或者是因为一些关系紧密(互相关注)的学习伙伴互相较劲(竞争)。我们学习某门课程的成功程度,更多的是通过对比其他同学的成就来感受的,而不是对于课程内容的绝对掌握。
   远程教育中,随着信息传递和展示技术的迅速发展,确实在逐步缩短甚至跨越地理的或时空的距离。但这不并意味着自然跨越了学习吝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距离。而这一心理距离的存在及其效应,会影响远程教育的成效。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虽然网上有完整的课程材料,但学习者往往不去点击,或者新鲜一下后就很快放弃。有效交流的缺失,或说心理距离的存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远程教育中,尽管学习者开始可以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参加学习,也能够得到需要的学习信息和资源,但如果必要的心灵交流、关注、督促、竞争的氛围缺失,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不能有效缩短,则学习将难以保持效率,甚至难以坚持。

   缩短心理距离的几个措施:(参考原文,有改编)
1、小班教学,或在大班内组织小组学习
2、制定进度表,约定时间一起学习,在此时间内进行低频度交流。
3、利用论坛等进行异步文本交流,采用实名制发言
4、安排闲聊时间
5、展示和交流学生的学习成就
6、展示网络教师的个人魅力
   能做到这些的网络教学,比做不到这些的面对面教学,师生的心理距离更近!
   这篇文章的意义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传统教学中,也可以引入网络方式,让教学过程更快乐,效果更好。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