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搜到的关于“恐怖小说”资源
[打印本页]
作者:
殷佳瑶
时间:
2017-3-2 10:00
标题:
搜到的关于“恐怖小说”资源
黑暗的另一半
别名: 斯蒂芬.金恐怖小说集
作者: [美]斯蒂芬·金著
译者: 王强
覃娆
美国恐怖小说作家中有斯蒂芬·金,就像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中有金庸一样,两者都是峰巅人物。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斯蒂芬·金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誉最高、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是妇孺皆知。金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一百万册以上,在八十年代美国最畅销的二十五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七本。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小说类上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因此,他被青年一代奉为恐怖小说之王。在 1996年的 9、 10月份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金的恐怖小说《绿地》又居第一。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述这一奇特现象时,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
斯蒂芬·金于 l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 (Maine)。他两岁时父亲有一天“出去买烟”,从此一去不返,后来听说是到刚果当了雇佣军。总之他母亲成了寡妇,为了养家吃尽了苦头。金从小肥胖异常,姿势可笑。童年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惟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五岁时在铁道边玩耍,眼见一个小伙伴被火车头压碾成了肉酱。十四岁那年,他在家中阁楼上发现了一个小箱子,里面是他父亲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说和科幻作品,金在阅读之余便也舞文弄墨起来,在缅因州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时还在校刊上发表了几篇习作。毕业后他白天在汽车修理站工作,晚上写一些神鬼古怪的恐怖小说。他工资菲薄却嗜酒如命,写出来的东西又没有人要,全家生活拮据,捉襟见肘。为此他通宵难眠,心中的怒火只有在扑向打字机写恐怖故事时才得以宣泄。可是他买不起稿纸,只能把字打在牛奶发票的背面。
1973年他时来运转,受到了出版商的垂青。他的第三部小说《嘉丽》的精装本发行了一万三干册,后来又改编成电影。他的名字上了《纽约时报》,被誉为“现代恐怖大师”。他预支了二千一百元的稿费,从此告别贫困,闭门写作。两年出版一、两部小说,作品的发行量惊人,只有《圣经》可与之相比。到 1979年他三十二岁时,已经成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富翁。他不喜欢听家乡电台的迪斯克乐曲,便干脆把电台买了下来,随心所欲地播放他喜爱的摇摆舞曲。
金的作品数量之多、想象力之丰富,对读者来说始终是一个谜。其实他从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触发灵感。看到垃圾堆的旧冰箱里有只死鸟,他会想象人们发现冰箱里冻死一个孩子时的惊人效果;看到超级市场里一位顾客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设想一个人若是切割自己的肢体可以忍耐到什么程度,从而写出一个现代鲁滨逊在荒岛上靠吃自己的肢体充饥的恐怖故事……他的小说的魅力不在于描写恐怖,而是用悬念和暗示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以至于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
斯蒂芬·金对爱伦·坡等恐怖小说的先驱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受到现代恐怖电影及电视的启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最主要的是他善于把离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镇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适应了都市的平庸生活和人们世纪末的焦虑。生活中谁没有恐惧感?谁不怕死神光临?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越是读斯蒂芬·金的小说,即越是在精神上经历恐怖的幻觉或场面,便越能激发出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这种理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是金的小说的确反映了人们被恐惧和死亡所缠绕的焦虑心理,而且更把市井小民写成与恐怖的恶魔搏斗的英雄,使平庸之辈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因此尤其受到追求刺激和幻想的年轻人的青睐。加上八十年代后科幻小说盛极而衰,金的恐怖小说生逢其时,轻而易举地填补了读者群中的真空。此外他的每部小说都是好莱坞拍电影的抢手货,也成为驰名世界的捷径。
恐怖小说
,
资源
http://down.freezl.net/soft/ebook/200911/2063.html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