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曹殿波    时间: 2009-6-22 17:19
标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的思考
前天重温了桑新民教授做的《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学术报告(在我的博客里边有链接地址是http://etprc.blogbus.com/logs/33128114.html),昨天又和学生畅谈了她们对《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的理解,今天我终于忍不住想对我们专业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再说上几句了。
       桑教授做得比较多的研究是关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他的报告中他曾经提到过他们写的一本书《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我在网上找到了关于这门课程的一些材料,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先看一看这个网络课程,然后再考虑是否买上一本珍藏。这里也把网络地址介绍给大家(http://210.34.81.146/zyk/156/html/root/index.htm)。桑教授在讲到关于我们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时候谈到,目前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技术学》有相当一部分教材采用的理论+技术的形式,其中理论大部分是借鉴别的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技术部分选择了一些程序开发以及软件使用的技术手册。关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仔细想想,何止是这一门核心课程,从整体上看看我们的核心课程不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吗?我们就拿这样的教材去培养一个不可替代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吗?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真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呢?我们是否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呢?
       总是听到这样的抱怨,抱怨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把学生培养成了四不像。但是真正关心本专业的发展就不能一味的抱怨,而是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发牢骚无济于事,牢骚多了对自己、对别人、对专业发展都没有好处。我们为什么就培养不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毕业生呢?我想,更多的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我们老师的身上。我们在给学生讲授《课程与教学论》的时候,有意识的提到它对我们网络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的指导了吗?恐怕不是,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很多可能是教育学专业的,导致课程的开设就事论事,论的与我们专业不能直接相关,学生自己很难总结出这类课程对自己专业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我们在给学生开设《教育心理学》的时候,有意识的提到这门课程对借助于媒体的教学和学习的指导意义了吗?恐怕没有,同样是因为老师这样的意识不足,甚至本身是外专业的人士,对这个方面理解有限;在讲授《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技术类课程的时候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大家在使用技术促进教育与学习上下功夫吗?恐怕我们更多的还是在就事论事,让这些课程的学习与专业核心素质培养渐行渐远;就连《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这门课程,课程名称相当明确,一看就知道学习重点在哪里,但是我们已经上了几遍了,居然没有一个作品是和电视教材有关的,都成了微型的电影甚至电视剧。凡此种种。
       经过了上述的教学和学习,同学们有不知道本专业可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的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不考虑本专业的特色去盲目的办专业,否则大家将来肯定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的学生拿几张简单处理过的照片去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抢饭碗吗?我们的学生拿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网页作品去和Authorware作品去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抢饭碗吗?我们的学生拿一段基本没有专业可言的DV作品去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去抢饭碗吗?我想我们这样的水平在这场“饭碗大战”中是很难处于优势地位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本专业的逻辑起点进行深刻的反思,说白了就是思考我们凭什么办这个专业,我们的专业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质,在什么水平上体现它的不可替代性。
       关于本专业的逻辑起点现在已经有一些论述了,但是呼声较高的还是“借助于媒体的教学”或者“借助于媒体的学习”。即使我们的理解就停留于此,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应该干什么了。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的优势应该在媒体技术和教学和学习的交叉点上。离开了这个前提我们必然没有特色,最终难逃被替代的命运。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认清楚我们专业的逻辑起点以后再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的同学们在深刻理解我们专业的逻辑起点以后再去有选择的学习。只有这样做大家才能对我们的专业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所作为。我本人对本专业的发展是持有乐观态度的,我相信我们的专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会逐渐的成熟起来。
转自:http://etprc.blogbus.com/logs/41362098.html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