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打印本页]

作者: qiexing    时间: 2009-6-11 11:25
标题: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第一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
A、戴尔 B、普莱西 C、加涅D、斯金纳
2、贝罗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 )四个基本要素。
A、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
B、学生、教师、媒体、信道
C、信息源、媒体、通道、接收者
D、信息源、信道、效果、接收者
3、1954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书,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活动的发展。
A、斯金纳B、华生C、贝罗D、普莱西
4.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法
B、程序教学机器、工业化社会、电化教育
C、合作学习、系统方法、教育传播
D、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教学系统方法
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媒体的分法,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 )。
A、媒体所呈现信息的抽象水平
B、媒体所呈现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觉通道
C、媒体的先进程度
D、媒体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能力
6、教育技术是关于( )学习的过程与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A、开发、应用、购置、建构、设计
B、组织、设计、实验、管理、辅导
C、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D、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学习管理、开发、评价
二、简答题
1、写出教育技术的五个领域。
2、写出历史上对教育技术的形成影响重大的三个教育实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D 5、A 6、C
二、简答题
1、五个领域分别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包括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楚合技术。应用包括媒体应用、革新技术推广、实施和制度化、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评价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一是视听教学运动,它推动了使用各类学习资源来促进和优化学习;二是程序教学,它推动了心理学与科学技术在个别化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个别化教学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组合与早期教学设计的形成;三是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推动、奠定了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基本方法的形成和基础,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48年,( )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用五个问题(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描述传播行为的方法。
A、拉斯韦尔 B、香农 C、施拉姆 D、贝罗
2、在( )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了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起到了编码和译码的功能。
A、贝罗 B、香农一施拉姆 C、拉斯韦尔 D、香农一韦弗
3、伊利认为系统方法包括5个基本过程,分别是: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A、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B、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C、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D、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性评价
4、教育技术有四个理论基础,它们分别是( )。
A、机械论、进化论、教育哲学、工具论
B、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C、教育传播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论、媒体论
5、第一个传播过程的模式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 )提出的。
A、施拉姆 B、香农 C、韦弗 D、拉斯韦尔
6.心理学家( )提出把学习分解成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期望)、领会阶段(注意)、习得阶段(编码)、保持阶段(记忆)、回忆阶段(提取)、概括阶段(迁移)、操作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
A、加涅 B、奥苏贝尔 C、伊利 E、布鲁纳
二、简答题
1、写出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和相关内容。
2、写出伊利关于教学系统方法的五个过程和流程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A
二、简答题
1、传播过程通常都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 ①传播者的任务 ②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
(2)信息 ①信息的符号 ②信息的编码、译码
(3)媒体
(4)接受者
(5)效果
2、曾经担任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主席的伊利认为,教学系统方法本身应该包括5个基本过程,分别是:
l 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
l 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l 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l 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l 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整个过程的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注意过程与过程、步骤与步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运用当中的创造性与启发性是这一系列过程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特征。
第三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人的听觉器官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 )Hz(听域)。
A、16~20000 B、5~29000 C、20~30000 D、15~43000
2、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一生理一心理过程,常用( )三种量来描述,这三种量是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的要素。
A、响度、频率、音色 B、响度、音调、音色
C、音调、频谱、音律 D、普通音响、立体声、音色
3、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相对应。
A、强度 B、泛音 C、频率 D、回声
4、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 )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
A、高频部分B、泛音各分量 C、低音部分D、和谐音
5、立体声技术是利用听觉的( ),在放音时重现各种声源的方向及相对位置的技术。
A、方位感 B、灵敏度 C、分辨力 D、听力曲线
6、传声器是一种将( )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件。俗称话筒、麦克风。
A、机械能 B、热能 C、内能 D、势能
二、判断题
1、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最低的声压值连成一条曲线,称为闻阈曲线;对各种频率声波所能忍受的最高声压值并连成一条曲线叫最大可听闻,将人耳对于响度过大以至难以忍受的各频率声波的声压值同样连成一条曲线,称为痛阈曲线。比它再强的声音就要引起痛觉。(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对不同频率音响的人耳听觉响应是不同的,频率越低或越高,响度感觉越差,而对中高频率(1kHz~5kHz)的声音相对比较灵敏。人耳听觉的频率响应不是平直的,而且声压级不同时,听觉频响也不同。(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在复合音中,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或泛音各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比例不同的缘故。(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人们是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相位差)和强度差(声级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由于到达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在便携式立体声装置中,由于两扬声器距离较近,影响立体声效果,此时可利用界外立体声原理加入立体声展宽电路,将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各取出一部分,通过一定的相移和延时后,再相互交叉地输入到另一声道,这样可以获得了比两扬声器距离更为宽阔的声音感觉效果。(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音调。
2、音色。
3、电容传声器、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
四、论述题
1、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
2、试述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3、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A
二、判断题
1、A 2、A 3、A 4、A 5、A 6、A
三、简答题
1、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在复合音中,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奴曲线的对应关系。为了适应听觉的这一特性,表示频率的坐标常采用对敷刻度。同时,人耳对于音调的感觉还会受到声波振幅的影响,与响度有关。一般情况,响度增加时,会降低人耳对于音调的主观感受的灵敏度,尤其对低频声波的这一情况更为明显。
2、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比例(或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不同的缘故。音色与声音信号的频谱相对应。实际上,人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通常是由多种频率声波组成的。其中,每一种声音都有一基本频率,称为基频或基音,同时还有与基频成倍数关系的许多不同倍频的频率,称为谐波或泛音。基本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而谐波成分则决定着声音的音色。
由于听觉对音色的感受是根据声音的各频率成分及其分布特点来区别,若要听觉媒体设备的重放声音保持原有的音色,就应有足够宽的频响范围,以便不丢失信号中的频谱成份,不改变频谱中各分量之间的强弱关系,也不产生多余的频率分量。
3、电容传声器是靠电容量的变化而工作的。它的结构主要由振动膜、极板、电源和负载电阻等组成。振动膜是一块质量很轻、弹性很强的薄膜,表面经过金属化处理,它与另一极板(振动膜)构成一只电容器。由于他们之间的间隙很小,虽然震动面积不大,但仍可以获得一定的电容量。它电容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膜片受到声波的压力,并随着压力的大小和频率的不同而振动时,膜片与极板之间的电容量就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极板上的电荷随之变化,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也相应变化,负载电阻上也就有相应的电压输出,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
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就随着声音前后颤动,从而带动音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音频电动势,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为了提高传声器的输出感应电动势和阻抗,还装置了一只升压变压器。根据升压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不同,动圈式传声器有两种输出阻抗:低阻抗为200—600Ω,高阻抗几十kΩ。动圈传声e8频率响应范围为50—10000Hz,输出电子为-50—-70dB,无方向性。动圈式传声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固有噪声小,被广泛用于语言录音和扩音系统中。不足是灵敏度较低、频率范围窄。近几年已有专业用动圈传声器,其特性和技术指标都有较好的改善。
四、论述题
1、听觉媒体教材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录音磁带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学习用教材。在编制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专业、文化程度和特定的学科以及年龄等,还要掌握录音教材最基本的语言、音乐和音响三个要素,要求字音准确,语言规范,吐宇清晰,音色优美,富有感染力;音乐要求旋律、节奏、基调适用教材的主题;音响效果能渲染气氛,创设情景,丰富感知,发展想象,增加真实感。把教材准确地表达出来,确保录音教材的质量。
(1)、听觉媒体教材的获取途径。
①收录广播和伴音。②转录唱片和复制磁带。③自己录音。
(2)、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程序。
①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②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③组织录音。④编辑加工。⑤编目储存。
(3)、录音教材的制作方法。
录音内容的采集有两种方式:传声器(话筒)录音和线路录音(唱机或其他音像设备)。
①传声器录音。②线路录音。
2、
(1)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3)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
(4)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5)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应用。
3、示范法、比较法、情境法、配画放音法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项对从左向右书写的人群的眼动观察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人倾向于首先观看图像的左上角(41%),有( )的人首先观看画面的左边。
A、三分之二 B、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二
2、视觉图像的真实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种适当真实的对应关系,提供这种适当真实关系可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依据杜威对视觉的研究结果,所需要的真实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种( )表示。
A、斜线 B、抛物线 C、不规则曲线 D、双曲线
3.视觉图像可以分为4种类型:( )、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
A、真实的 B、象形的 C、条形的 D、数码的
4、( )视觉图像是人为地模仿真人实物,是对历史和真实事件的有根据的、科学的人工方式的再现。
A、类比的 B、结构的 C、模拟的 D、真实的
5、将三种基色光按一定顺序轮流投射到同一表面上,只要轮换速度足够快,则由于视觉惰性,人眼产生的彩色感觉与三种基色光直接混合时相同。这种方法称为( ),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法
6、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一表面上邻近的三个点上,只要这些点相距足够近.则由于人眼的分辨力有一定限度,将产生三种基色光相混合的彩色感觉。这种方法称为( ),是同时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法
7、利用两只眼睛同时分别观看两种不同颜色的同一景象,也可以获得混色效果,这是( )。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法
8、( )是利用颜料、染料的吸色性质来实现的,通常选择黄、晶、青三种颜色为三基色。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法
9、( )视觉图像是运用某种已知事物的特征和图像来近似地显示和说明另一种人们不熟悉或陌生的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
A、类比的 B、结构的 C、模拟的 D、真实的
10、( )视觉图像是用于分析、说明各类事物、组织、设备、计算机课件等的原理结构、程序过程的方框图,除了图形的内容上、结构上与被显示对象联系密切,其他方面基本无关。
A、类比的 B、结构的 C、模拟的 D、真实的
11、通常,视觉图像的运动感受来自3个方面:人物或事物形象本身的运动(动作);获取视觉图像的不同角度、取景情况等(拍摄);( )。
A、因果 B、画面的更动 C、对比 D、平行
12、动态画面组接的蒙太奇方法可以分为3类:( )。
A、象征的、对比的、隐喻的’
B、叙事的、抒情的、隐喻的
C、叙事的、抒情的、理性的
D、象征的、对比的、理性的
二、判断题
1、色彩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类,对于不同的色彩,人们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与联想。冷色指青、蓝或与青蓝相近,使人有后退收缩的心理共鸣;暖色指红、黄,或与红黄相近的颜色,使人产生前进和扩张的心理感应。(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规则的形状中,三维的像球体、柱体、锥体、方体、椭圆体等,平面的有圆、方形、椭圆形、五角形、三角形等,这些形状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规则的形状在数量上是不可数的,在真实的世界中,除了人工制作的物体,几乎全部都是不规则的形状。(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电视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视觉心理,运用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制作事物的图像信号的方法和技术。(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CD-R是一次性记录光盘,又称追加记录型光盘,提供给用户的一种空白光盘,用户可以利用光盘记录音像或图文信息,一次性记录后便不能抹去,作为永久的记录。(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CD-RW是可抹可录的光盘记录形式。它使用专门的材料,记录时激光束射到盘面上,使盘面的被照射部分晶态结构发生变化。当播放时利用激光在非晶态部分的散射特性不同取出信息。抹消时,再用不同强度的激光束照射使非晶态部分再恢复成晶态结构,然后还可以重新记录新的内容。( )
6、VCD是在图像和伴音信号的数据压缩技术得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新型影碟机(Video—CD),即在CD光盘的格式中录入了经过数据压缩处理的视频和音频数字信号,因而又称为数字视频光盘机。(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人类运用视觉图像来表达思想和传承信息的活动,大约可以上溯到没有文字记载的、距今5000年以前的史前史。远古荒蛮时代的岩画、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的装饰纹样(例如,我国仰韶文化史前遗址出土的彩陶)都是最好的例证。(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在现代人类视觉信息传播、交流中,视觉图像成为与文字并列的媒体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实验表明:人们学习的11%是通过听觉,80%以上是通过视觉,人们只能记住20%左右的听到的内容,却能记住50%以上既听到又看到的内容。(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0、视觉图像不是视觉活动的全部内容,确是视觉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的实体化和具体化.这是官语和文字在教育教学应用中都无法实现的、一种人体感官上的经验。( )
11、一般来说,视觉图像的真实程度并不与传播的效果成正比。虽然真实程度越高,与真实情况越接近,但是不代表其传播效果一定越好。实验表明,视觉图像的真实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种适当真实的对应关系,提供这种适当真实关系可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依据视觉研究结果,所需要的真实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种抛物线表示。(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2、视觉图像的读和写分别是指能够准确地理解视觉图像信息的能力和有效地创造视觉图像信息的能力(例如,对漫画的创作和对现代电视广告的创意制作),这两个能力是被称之为“视觉文化”的基本内容。(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相加混色法。
2、相减混色法。
3、视觉图像的类型。
4、投影仪的使用和维护。
5、电视。
四、论述题
1、视觉图像的构图。
2、透射式投影仪的组成和原理。
3、视听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6、 7、A 8、C 9、A 10、B 11、B 12、C
二、判断题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三、简答题
1、彩色电视所采用的、将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而获得不同彩色的方法,称为相加混色法。红色光、绿色光相加得黄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相加得青色光;蓝色光、红色光相加得晶红色光(即红紫色光。晶红简称晶);红、绿、蓝三色光相加则为白光。为了实现相加,除了将三种不同亮度的基色光同时投射到一个全反射表面上从而合成不同彩色光以外,还可以依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用下列方法进行相加:
(1)、将三种基色光按一定顺序轮流投射到同一表面上,只要轮换速度足够快,则由于视觉惰性,人眼产生的彩色感觉与三种基色光直接混合时相同。这种方法称为时间混色法,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2)、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一表面上邻近的三个点上,只要这些点相距足够近,则由于人眼的分辨力有一定限度,将产生三种基色光相混合的彩色感觉。这种方法称为空间混色法,是同时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3)、利用两只眼睛同时分别观看两种不同颜色的同一景象,也可以获得混色效果,这是生理混色法。
2、相减混色是利用颜料、染料的吸色性质来实现的,通常选择黄、晶、青三种颜色为三基色。例如,黄色颜料能吸收蓝色光(黄色的补色),于是在自然光或白光照射下,反射光中将因缺少蓝光成分而呈现黄色;青色颜料因吸收红光成分,被自然光或白光照射时呈现青色;品红色颜料可以吸收绿色光,被自然光或白光照射时呈晶红
色。当把黄、青两色颜料相混,则在白光照射下,反射光中将因缺少蓝光成分(黄色颜料吸收)和红光成分(青色颜料吸收)呈现绿色。同样,黄、晶红颜料相混会呈现红色,青、品红颜料相混会呈现蓝色,三色(晶、黄、青)相加为黑色。
3、一般情况,视觉图像可以分为4种类戮: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
真实的视觉图像通常是对一些真人实事的拷贝,是超越时间空间的历史记录和实况传播。例如,风景胜地、著名建筑、人物风情等的彩色照片和完整实验活动或机械加工过程的录像、大型活动的实况转播、纪录片、专家的授课等等。模拟的视觉图像是人为地模仿真人实物,是对历史和真实事件的有根据的、科学的人工方式的再现。例如世界、国家和城市、区县的地图,计算机模拟实验和以真实历史(例如。战争、事件、重要活动)为题材的各种电影、电视片等。
类比的视觉图像是运用某种已知事物的特征和图像来近似地显示和说明另一种人们不熟悉或陌生的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例如,各种漫画、童话故事和用水流类比电流,用军队攻堡垒类比白血球与细菌的对抗等等的各种彩色画册、影片、电视节目和计算机动画。,结构的视觉图像是用于分析、说明各类事物、组,织、设备、计算机课件等的原理结构、程序过程的方框图,除了图形的内容上、结构上与被显示对象联系密切,其他方面基本无关,包括流程图、过程曲线图、组织结构图、设备功能结构图、计算机课件程序操作图等。例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图、电视接收机的原理功能图等等。
4、投影仪的使用和维护:
(1)、架机、挂幕、接电源。
(2)、开机、开灯。
(3)、调像、调焦。
(4)、放映和关机。
(5)、投影仪的维护。
5、电视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视觉心理,运用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制作事物的图像信号的方法和技术。能将外界事物变成活动图像的电视系统,分为成像、传输、显像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首先在发送端利用摄像器件的光电转换,将景物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光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叫做摄像。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包括光缆)的方式传输电信号。在接收端利用显像器件的电光转换,将电信号重新还原为对应的光图像,叫做显像。图像的摄取与重现是基于光和电的转换原理实现的。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是发端的摄像管与收端的显像管。摄像的过程即是把景物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从电信号返回图像的逆过程,或电视图像的重现过程称为显像。它是把图像电信号恢复成为人眼可见的光像,显像是由显像管来完成的。
四、论述题
1、视觉图像包括静止的画面和动态的画面,有画面必然联系到.构图。构图是视觉图像的基础,是静态图画面和动态图画面的组成内容。构图以形成画面为主,包括平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5个要素的组合。
(1)、平衡。(2)、线条。(3)、形状。(4)、质感。(5)、色彩。
2.透射式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由光源、聚光和成像三部分组成。
(1)、光源部分。(2)、聚光部分。(3)、成像部分。

3。(1)表现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教学内容。·(2)表现与时间有关的教学内容。(3)表现与空间有关的教学内容。(4)表现抽象的教学内容。(5)演示实验或实验情境。(6)向学生提供各种案例学习材料。
(7)视听媒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教师的教学。(8)提供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的内容。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种关于课本的优点的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课本可以提供稳定的信息并可靠地传递给读者,但是不容易进行检验、评定和修改。
B、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不像影视或播音之类的媒体,信息呈示较为短暂。
C、使用课本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其便携、使用简单的特点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很容易地使用它,只要有阅读条件就可以r使用,而不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D、课本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因此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
2、下列四种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课本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其内容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B、课本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像力来进行联想。而联想是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会与作者的思想相互一致。
C、尽管也要求学生主动地使用课本,但它并不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媒体。也就是说,学生不能在阅读课本时随时提问,发表感想,获得反馈意见。
D、课本不擅长于连续运动或操作动作的信息传递,对于动作技能的教学存在先天的劣势,需要与其他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共同来实现有效地教学。
3、选择课本包括这样四个步骤:识别目标、了解学生、审读课本和( )。
A、课本与教学目标相配合 B、对可能学习这门学程的学生做出相当粗略的估计 C、对诸如内容及需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等做出评价D、评估对学生的影响
4、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教学板具有能写、能画、能贴、能擦的功能,是允许教师灵活地用来提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的重要媒体。
B、在教师能够用投影、录像等视觉媒体授课的今天,原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媒体——教学板已成为明日黄花。
C、讲台后面有块黑板,加上教师手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近代教室和近代教学最明显的标志。
D、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面直观地、方便地表达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笔记和复习。
5、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为教学专门制作的模型并不都具有使学生感知学习对象的有关形态和结构特征,获得事物表象的功能。
B、模型与实物、标本不同,它不是实际物体的本身,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实物为原型,经过加工而模拟做成的仿制品。
C、教学模型与实物和标本不易得到,或它们不易带进教室,就可以制成,如地理课的沙盘模型、化学课的分子结构模型、物 理课的发动机模型、生理课的人体模型等,因此,{模型是一种三维立体的实物替代晶。
D、物体的模型可以是原型的扩大,也可以是原型的缩小,又:可以是原型的简化,便于学生观察或“解剖”等练习,不仅能够帮助认识事物的外形,而且还能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
6.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若满足使用大屏幕投影机对室内环境照度的要求,便不能满足学生看书写字时的环境照度要求
B、将教学闭路电视信号接人教室
C、能与计算机校园网相连
D、在课堂上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或从网中调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
二、判断题
1、教学板具有能写、能画、能贴、能擦的功能,允许教师灵活地用来提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的重要媒体。甚至在教师能够用投影、录像等视觉媒体授课的今天,人们习称黑板的教学板仍然是班级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媒体。(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课本的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而不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课本内容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其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化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来联想这些信息,这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很可能会是一种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联想,与作者思想是不同的。(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绘制图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①正确无误,具有象征意义的科学性;
②简单明确,一幅图表只表达一个主题;图幅尺寸大至全体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看清楚;
③适当利用颜色对比,以增加图表的吸弓[力和分辨率;
④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绘制,有条件的还可以裱糊一下,使其美观和耐用。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多媒体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声卡用于处理音频信息。它可以把话筒、唱机(包括激光唱机)、录音机、电子乐Qa等输入的声音信息进行模数转换、压缩处理,也可以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的声音倌号通过还原(解压缩)、数模转换后用扬声6a放出或记录下来。MIDI是声卡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课本的优点。
2、课本存在的缺点。
3、图表内容的专门用途。
4、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四、论述题
1、常用板书格式。
2、试述课堂教学的非官语性行为。
3、教学语言的类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A 6、A
二、判断题
1、A 2、A 3、A 4、A 5、A 6、A
三、简答题
1、课本的优点是十分突出的。作为特殊的教学语言,可以提供稳定的信息并可靠地传递给读者,容易进行检验、评定和修改。其次,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不像影视或播音之类的媒体,信息呈示较为短暂。课本的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因此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此外,使用课本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其便携、使用简单的特点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很容易地使用它,只要有阅读条件就可以使用,而不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2、课本存在的缺点也是明显的。课本知识的接受取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上失败的最大原因也许就是不善于阅读。课本内容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其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化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来联想这些信息,这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很可能会是一种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联想,与作者思想是不同的。尽管也要求学生主动地使用课本,但它并不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媒体。也就是说,学生不能在阅读课本时随时提问,发表感想,获得反馈意见。课本不擅长于连续运动或操作动作的信息传递,对于动作技能的教学存在先天的劣势,需要与其他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共同来实现有效地教学。
3、图表在内容上有一些专门的用途:
(1)、分析图:表明某些事实间的联系形式;
(2)、统计图:进行多种资料的比较和分析;
(3)、地图:显示特定区域的地理现象的;
(4)、系谱表:显示由一定因素共同构成的某种网络结构关系;
(5)、程序表:说明特定的组织状况或事件过程;
(6)、编年表:反映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时间关系;等等。
4、正确使用图表的方法:适时出示图表,用略图辅助主图,图表与语言的结合。
四、论述题
1、常用板书格式有以下几种:
(1)、提纲式。(2)、词语式。(3)、表格式。(4)、线索式。(5)、图示式。(6)、演算式。
2、课堂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包括:
(1)、位置移动。
(2)、身体的局部动作。
教师身体的局部动作可以对学生的态度、情绪、学习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①面部表情。②眼神交往。
(3)、适宜停顿。
(4)、示范操作。
3、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划分,教学语言可以分为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启发性说明和解释性说明五种类型。
(1)叙述性说明。(2)描绘性说明。(3)论证性说明。(4)启发性说明。(5)解释性说明。
第六、七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四个基础理论。
A、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B、信息技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信息技术、传播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2、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包括( )四部分。
A、任务分析、前期分析、策略和评价
B、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策略和前期分析
C、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
D、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学习者分析
3、前期分析的内容由( )三部分组成。
A、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者分析、使能分析、信息加工分析
C、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信息加工分析
D、使能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4、教学设计分为( )三种层次。
A、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
B、宏观、中观、微观’
C、高级、中级、低级
D、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5、里奇把教学概念模式分为( )三类。
A、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与任务中心模式
B、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行为主义教学模式
C、脚手架教学模式、抛锚教学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
D、时间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与发现式教学模式
6、从下面提供的学习理论选项中,选出被人们最早用于教学设计的那个理论。(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论
7、从下列四种关于学习需要的说法中,选出有错误的那个说法。( )
A、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专门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当前的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距离。
B、或者说,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C、学习需要分析是界定现实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差距的一般过程。
D、虽然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提供“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然而对确定总的教学目标没有影响。
8、在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中,哪一项被认为不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于( )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选择教学策略 D、修改教学
9、梅里尔从( )三个方面考察教学材料的设计过程,并提出称之为“成分呈现理论”的设计过程模式。
A、学习结果分类、呈现形式、规定方法
B、内容、行为、方式·
C、学习结果分类、呈现形式、方式
D、内容、呈现形式、学习结果分类
10、史密斯和瑞根提出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把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策略、教学评价和修改按照四个基本问题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化。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
A、分析、策略和评价
B、目标、策略和评价
C、分析、策略和目标
D、目标、分析和评价
11、下列哪些不是布里格斯的过程模式的特点?()
A、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侧重考虑学习者能力水平
B、比较忽视教学的具体传送方式
C、把焦点集中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或者是所有因素方面,强调构建项目框架结构
D、注重对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及步骤的描述
12、下列四种方法中,哪一种不是夕L.部参照分析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A、对毕业生做跟踪访谈、问卷调查;听取他们的感受和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数据分析。
B、到毕业生所在的学校了解、访谈或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并进行数据分析。
C、进行专家访谈,了解专家关于社会目前及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有关的数据分析。
D、设计对比组、实验组的教学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判断题
1、制定的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整体性,针对性指能准确高效率地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灵活性指能方便有效地适用于多种目标的教与学活动,整体性指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的正确选择与有机组合,实现系统优化和整体功能。(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类型,它是把与教和学有关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活动。(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系统过程来说,依照系统控制论的观点,一个系统过程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而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过程,要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是不可能;所以,教学设计系统过程在反馈信息的调控下,才能成为一个有效控制的过程、成为一个有序的过程。从教学效果来说,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可能象一些科学规律那样有固定的因果关系,教学设计中的发展教学策略,要在多次的试行和修改中才能逐步实现教学最优化(相对而言)的效果。因此,评价和修改作为反馈调控方法和工具,是教学设计系统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根据教学问题的大小和简繁,相应的教学设计也有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三种层次。课堂级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一节课堂教学的设计。它常常由教师自己进行,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的重点是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改编和应用已有的媒体材料,而不是从头开发。设计的目标是有效的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条件,针对性的组织好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产品级是以具有特定教学用途(或目标)的教学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而专门用于研制开发的具有高科技性、交互性和通用性的教学产品。如远距离教学使用的自学包的设计。它具有较为复杂和形式多样的特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由设计小组来完成。系统级是建构教学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建构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由许多阶段组成,阶段既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在考虑个人的能力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时,仅说能力是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考察能力是如何通过学习活动获得(习得)的问题。学习条件源于个体之外和源于个体之内两方面。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习的条件,为了使合乎希望的效果出现,需要确定这些条件。(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因是要确保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潜能的平等机会。即教学设计是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而让每一个学习者都享有同样的机会.利用他们自己的潜能去完善自己,让每个学习者都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充满信心。(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由于,不存在能同时实现多种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策略,或是任何单一的策略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况;教学策略的选择,只能是为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对最优化的策略,对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一体化组合应用的整体考虑。(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此处所关心的既不是“群体”在意见或能力方面的变化.也不是社会团体内和社会团体间的信息或态度“传播”意义上的教育,所描述的教育是指向于个体的。(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0、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系统思想,正是由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组成的系统。这是一个由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的完整过程。它要求人们从系统整体观出发,以环境分析人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1、评价和修改作为反馈调控方法和工具,是教学设计系统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评价应该按照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来测试,即进行绝对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情感和能力的发展上。评价结果的分析不能从责怪学习者方面去寻找原因,而要从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发展教学策略方面去解决问题。(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2、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专门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当前的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距离,或者说,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需要分析是界定现实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差距的一般过程。(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
2、信息加工分析。
3、使能目标分析。
4、支持性条件。
5、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评价。
6、学习准备。
7、教学目标的设计。
8、布鲁姆的目标3-Y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
9、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四、论述题
1、教学设计的前提。
2、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3、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与教学设计。
4、学习需要的类型。
5、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6、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7、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五、教学设计-实例
要求:课程内容的信息加工分析、使能分析,对其中某一小部分或一种技能编写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方案(可以按照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编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A
7、D 8、A 9、A 10、A 11、D 12、D
二、判断题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三、简答题
1、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
(1)、内部参照分析。指用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需要)即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做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通常,在我国的普通学校教育中,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现在各科教学大纲和标准教材里。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为:设计形成性的测验题、问卷或观察表,进行数据收集。然后通过分析试卷、问卷和观察记录,直接从学习者处获得信息。分析学习者的情况。,召开教师等有关人员的座谈会或对他们作问卷调查,按形成性的指标的内容询问学习者目前的状况。
(2)、外部参照分析。指根据机构外社会(或职业)的要求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习者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把社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超前性、需要的科学预测)为标准和价值尺度来分析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制定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为:
对毕业生做跟踪访谈、问卷调查;听取他们的感受和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建议;并进行数据分析。
到毕业生所在的学校了解、访谈或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并进行数据分析。
进行专家访谈,了解专家关于社会目前及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有关的数据分析。

2、信息加工分析又称“过程任务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中得到的学生的起点状态为依据,逐步分析列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的内容和单元目标,从教学的终端状态一直延续至学习者的起点状态。信息加工分析采用加涅提出的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分类,首先将教学目标分解为5类内容的子目标,然后根据各类中的内容相互层次关系进一步分解成为在内容上并列或从属的子单元。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就是将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者信息加工中涉及的所有心理的和操作的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或者说是确定学习者要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如图所示。信息加工分析可以揭示两种信息:清楚的描述实现教学目标的信息加工步骤和单元目标,即呈现一系列目标和行为。并且还可以揭示出某些不明显的个别步骤。它对于设计教学中的发展教学策略等后续工作非常关键.特别是那些内部加工而非外显的行为尤为重要。

3、使能目标分析。信息加工分析完成后,学习内容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在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就称为使能目标。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一般而言,如果先后两次教学的知识、技能距离较大,其中的使能目标也比较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出发,来一步一步揭示其使能目标的,如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预先具备什么能力或倾向?”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这样,起点状态、使能目标和终点目标及其类型和它们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了,则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就有科学的依据了。
4、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是保证终点目标达到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有效的学习除了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支持性条件。使能目标是构成高一级能力或倾向的组成成分。缺乏它,新的学习活动便无法进行,因此称为必要条件。支持性条件则像化学中的“催化剂”,有助于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的进行。例如,对于某一原理的学习,这一原理所包含的墓本概念是它的必要条件,而认知策略、时间毅力、学习动机与态度等则是它的支持性条件。在任务分析时,教师也应对这些支持性条件加以分析。

5、初步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用于考察选择和组织的学习内容的效度和对学生的适合性。评价的内容主要有:
(1)、确定内容对目标的有效性。考察选定的学习内容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有无内容与目标无关或重复应该删去,是否需要补充内容,;-
(2)、确定内容组织的科学性。考察内容安排是否符合有关学科的逻辑序列结构,能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等。
(3)、确定内容的教学性和适用性。考察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结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结构,能否符合学生认知年龄特征等。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习者已经具有的认知结构会强有力地影响新的学习。

6、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动作技能的和情感的学习,学习准备也相应地有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就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习者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我国教育学中称之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分析学习者从事新学习的预备技能方面。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作为从事新学习的基础;
二是分析学习者对新学习内容的目标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对那些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显然没有必要再作为继续学习的内容。这有助于确定内容或建立教学起点方面不仅可靠而且详略得当。
三是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学习的认识与态度,检查是否存在偏爱或误解。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认定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和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实现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定位。

7、教学目标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确认学习目标的分类、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和编写评价学习目标的材料。;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学习内容分析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内容分析以课程和单元目标为基础,而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又离不开具体的学习内容。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常有必要对内容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目标的最终确定,还取决于对学习者实际能力的分析。教学的一般目的或称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但是,教学总目标毕竟只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性规定,对于复杂的教学活动来说,只有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是不够的。要使总的要求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就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按照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学习的信息加工的层次设计可以操作的教学目标,以便贯彻教学活动.实现学习和检验学习成果。

8、从划分标准看,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的标准是测量学的,每一种教育目标都围绕如何测量或操作的角度提出。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提出与形成的年代较晚,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从出发点看,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因为测量与评价必须参照教育目标,可以操作的不同的具体目标为测量和评价提供了依据的标准。但是该分类没有涉及知识、技能的本质和阐明知识、技能是如何习得的,不适宜用来指导学习和教学。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既适于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从所涉及的范围看,两种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用词上的差异,其中认知领域在用词和所涉及的范围几乎没有差别,情感对应态度,动作技能对应动作技能。

9、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1962年心理学家马杰(R。F.Eager)提出,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必须取消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术语来陈述目标的方法,代之以用描述行为的术语来陈述目标。马杰认为,一个陈述得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

四、论述题
1、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
(1)、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2)、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3)、系统的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
(4)、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5)、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
(6)、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把学习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教学原本就是人类为寻求最佳的学习途径而进行的筹划。
(1)、行为主义理论与教学设计。
(2)、认知理论与教学设计。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3、把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一方面是深受目前教学理论研究中要素主义趋向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理论研究中概念模式的特定作用所决定的。教学理论中探讨的课程、内容组织、教学传递、学习者个体特征甚至教学管理过程,都可以通过概念模式加以分析。里奇把教学的概念模式分为三类: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与任务中心模式。
(1)、时间中心模式。
(2)、任务中心模式。
(3)、学习者中心模式。
4、伯顿和梅里尔(工.K.Burton&Merril”将需要划分为六类,这六类学习需要为教学设计者提供了确定所收集信息的类型和将需要如何归类的方法框架。这六类学习需要是:
(1)、标准的需要。(2)、比较的需要。(3)、感到的需要。(4)、表达的需要。(5)、预期的需要。(6)、处理突发事变的需要。
5、(1)、理论基础。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的。它是由舒赫曼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活动而概括成型的。布鲁纳和舒赫曼认为,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这种自发的好奇心促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去寻找其发生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提问和形成假设的过程中,教师只对其对错进行“是”“否”判断,学生不能要求教师进行解释,以培养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
(2)、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包含呈现问题情境、收集信息并进行实验、主动解释问题和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等四个阶段。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如小组形式、个别形式和组班教学形式。
①呈现问题情境。②收集信息并进行实验。③主动解释问题。④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宗旨是要人们意识到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模式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既合作又严密的关系,师生比较平等,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探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
6、(1)、理论基础。
奥苏贝尔(1978,1994)认为,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情况下,有潜在意义的课题或材料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成为有意义的。在机械的接受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课题要么缺乏潜在意义,要么是学习者在内化过程中没能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同样,发现学习中亦存在着意义与机械的区分。动物的尝试错误即机械的发现学习,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即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以一个图表对这四类学习及其关系进行了对比。如图所示。
(2)、基本结构。
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先行组织者”技术的基础上,乔伊斯(B.JO)rce)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发展了教授教学法。按照这一模式,教学过程一般有如下三步:
①呈现先行组织者。②呈现学习课题或学习材料。③认知结构的加强。
7、(1)、理论基础。
加涅认为认知加工过程的学习内部条件是由8个有序的阶段组成的。这八个阶段分别是: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和反馈。教学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内部过程的外部事件。对应着这8个学习的内部条件,加涅提出一种与学习的内部活动过程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程序——九个步骤的教学事件。
(2)基本结构。
①在“引起注意”。②在“告诉学生目标”。③在“刺激回忆先决性的学习”。④在“呈现刺激材料”。⑤在“提供学习指导”。
⑥在“引出作业”。⑦在“提供作业的正确反馈。⑧在“评价作业”。⑨在“促进记忆和迁移”。
五、教学设计实例
设计教学过程(见考试说明教学设计举例)。

第八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对象是( )。
A、人、财、物和信息
B、教学设施、教育媒体、教学课件和信息
C、人、教育媒体、教学课件和信息
D、人、财、教学课件和信息
2、学校教育技术室(组)的工作人员应包括( )。
A、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资料人员、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
B、后勤人员、教学资料人员、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
C、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资料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
D、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资料人员、教学人员和后勤人员
3、教育设施设备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
A、清点数量、检查外观、检查功能和品质性能、检查发票
B、清点数量和检查外观、检查功能和品质性能、检查验收报告
C、清点数量、:检查外观、检查验收报告、检查发票
D、检查验收报告、清点数量、检查外观、检查发票
4、学校教育技术人员的合理结构应该是( )等方面的有机组合。
A、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年龄结构
B、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C、智能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D、性别结构、智能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5、教育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三种。
A、专家评价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B、专家评价法、访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
C、调查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D、专家评价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跟踪分析法
6、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系统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计量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
B、资源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计量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
C、系统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计量管理方法、活动管理方法
D、计划管理方法、计量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
二、判断题
1、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管理,包括对计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管好、用好教育硬件资源,有效利用教育软件,收集资源和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普及、推广教育技术,组织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学校教育技术管理机构是学校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组织保证,是实行现代教育管理的前提,是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设计和织部门。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技术室(组),由学校负责教学工作的校长或教务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工作是协助本单位制定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建设规划(3—5年),根据规划制定年度购置计划;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购进设备设施的论证、购置并参与或组织验收工作;建立设备设施档案,建立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开展日常管理,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维修工作;进行定期(季度、年度)盘点工作;创建和保持设备设施存放的优良环境,以使管理科学规范、方便使用,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教育媒体教材资源,又称教育软件资源。它是以声音、图像等方式记录知识、事件的载体,是教育技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多媒体光盘等内容。教育媒体教材资源品种繁多,内容广泛.形式各异。(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工作是协助本单位制定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建设规划(3—5年),根据规划制定年度购置计划;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购进设备设施的论证、购置并参与或组织验收工作;建立设备设施档案,建立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开展曰常管理,进行定期维护、r保养、维修工作;进行定期(季度、年度)盘点工作;创建和保持设备设施存放的优良环境,以使管理科学规范、方便使用,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手工编目是以手工方式对教材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归类、选择、记录的过程。’它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教材条目记载在卡片上或书本上,让使用者通过卡片或书本了解教育媒体教材的内容。手工编目虽然分目清晰、便于查找,但编目过程用时多、效率低,而且不利于异地查寻。(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计算机编目检索是使用计算机技术-T--段,以文档格式x,-I教育媒体教材内容和形式进行整理、分类。此种方式信息储存量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分类而不受篇幅限制;可以设置不同的检索途径,便于提高检索效率;可以实现全省乃至全国的联网,达到教材信息资源的共享。(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MPEG标准,主要是针对动态图像压缩,已经推出MPEG-1,MPEG-2,MPEG-4。MPEG-1用于传输1.5Mb/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图像和伴音。数字运动图像和伴音的编码经过MPEG-1标准的压缩后,视频数据压缩率可以达到l:100一1:200,音频压缩率可达1:6.5。MPEG—2主要针对常规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传输串为100Mb/s,与MPEG-1兼容,适用于1.5—60Mb/s甚至更高的编码范围。MPEG—4标准是超低码率运动图像和语言的压缩标准,用于传输速率低于64Mb/s的实时图像传输,其适用范围是可视通信以及可视电话。(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0、数字化视频技术包括数字视频的获取技术、数字视频的输出技术、在~田C(多媒体计算机)-上视频数据的处理与编辑技术。数字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利用H-算机生成的动画;把静态图像或图形文件序列组合成视频文件序列;通过视频采集把模拟视频转换成为数字视频,并按照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下来。(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1、音频技术包括音频的记录和产生方式(包括模/数、数/模转换)、数据压缩和声音的合成、音频数据的编辑处理等。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数转换,主要包括:采样、量化、编码三个过程。脉冲编码调制PCM是一种模数转换的基本编码方法。(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2、教育技术活动是指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和推广普及活动。教学活动包括运用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综合研究(如教学模式研究、教育教学效果研究等)及专题研究(如教育技术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等),推广普及活动包括教育技术的宣传、交流、培训、评先、评优活动。(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数字化音视频处理技术。
2、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B 5、A 6、A
二、判断题
1、A 2、A 3、B 4、B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三、简答题
1、数字化视频技术包括数字视频的获取技术、数字视频的输出技术、在~IPC上视频数据的处理与编辑技术。数字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1)、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动画。
(2)、把静态图像或图形文件序列组合成视频文件序列。
(3)、通过视频采集把模拟视频转换成为数字视频。并按照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下来。
数字视频的编辑软件有多种,且功能的差异较大。Adobe公司开发的Premiere是计算机视频编辑软件中功能较强的一种。能够编辑数字视频信号的软件程序也称为非线性编辑软件。数字视频技术大大提高了传输和存储性能、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以及交互功能,因此目前模拟视频正在逐步被数字视频所替代,例如,VCD、DVD和美国的DSS(数字卫星系统)。 音频技术包括音频的记录和产生方式(包括模/数、数/模转换)、数据压缩和声音的合成、音频数据的编辑处理等。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数转换.主要包括:采样、量化、编码三个过程。脉冲编码调制PCM是一种模数转换的基本编码方法。
2、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
(2)、管好、用好教育硬件资源。
(3)、有效利用教育软件,收集资源和网络信息。’
(4)、在教学过程中普及、推广教育技术。
(5)、组织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

第九章
一、简答题
1、远程教育概念(五要素)。
2、学生支持的类型。
二、论述题
1、传统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
2、远程教学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1)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区别于传统面授教育);
(2)教育组织通过规划和准备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对学习产生影响(区别于个人自学和自我教育项目);
(3)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包括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4)提供双向通信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区别于教育技术的其他使用方式);
(5)、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与学习集体也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通常是接受个别化教学而不是集体教学,但不排除必要的集体 面授和交流。
2、按支持的内容,可将学生支持划分为两大类。即课业支持(或课程辅导)和非课业支持(或咨询服务)。课业支持为学生提供认知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学习技能方面的支持,例如,发展基本学习技能,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非课业支持包括在学习组织方面、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方面为学生提供的咨询和指导。
课业支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分析课程内容的范围。
解释有关概念。
课程辅导。
反馈——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
培养学习技能——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跟踪进度——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丰富——提供补充学习材料,分享学习的快乐。
上面所列的七个方面中,前面两条可能是课程材料中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一定在远程教学辅导中涉及。
非课业支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劝告——提供信息和指导性建议,探索问题。
评价——为学生提供非课业能力倾向和技能方面的反馈。
行动——采取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改善学习。
支持——列出经费资助个案。
管理——组织学生支持。
二、论述题
1、一些人认为,远程教育是从传统教育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教育形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各类教育构成一个连续体,该连续体的一端是完全的面对面的教学和指导,另一端是整个课程材料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人际交流,远程教育则处于该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下面提供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分析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1)、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
(2)、穆尔论教育的两大家族。
(3)、霍姆伯格的观点。
事实上,远程教育并不排除师生见面,集体面授、个别辅导、小组活动等社会交往对远程教育来说往往是十分必要的,关键在于面授是否连续进行,如果面授是不连续的,学习就可以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时间参加面授,而其他时间师生是分离的,他们不必像“连续面授”的学校那样,被长时间束缚在校园内。
2、远程教育理论工作者认为,虽然远程教学过程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特征,如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相对分离状态,但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即教师、教材和学生。由于远程教学在教学媒体方面更加丰富(包括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学习材料),强调适合学生自学,各种材料是为学生学习准备的,而不是为教师讲课准备的讲义,因此,教材(教学材料)这一因素被修改为学习材料,这样,远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修改为:教师、学习材料和学生,这三要素构成了远程学习系统。
通过远程学习系统的三要素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远程教学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人们提出了多种远程学习系统的结构模型来描述远程教学过程,其中,最简明的模型只包括教师、学习材料和学生要素,教师准备学习材料,学校将学习材料传送给学生,构成一种简单的“化学反应式”,如图1所示。
教师—+学习材料——学生
图1一种简明远程教学模型
上述模型还可以增加一条由学生向教师方向的反馈线,在该模型中,教师并不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学习材料为中介进行的。
但是,在世界上几乎投有一所远程院校按上述模式运作,即使早期的函授教学亦加入书信辅导来帮助学生学习,现在,远程院校用于帮助学生学习的手段、方法越来越丰富。因此,常见的远程学习模式可描绘为一种“催化反应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另一个要素——学生支持活动,如图2所示。
可以形象地将学习材料的开发和发送称为“(产品)生产和销售”,将学生支持称为“售后服务”,或者称作“顾客关怀”。英国开放大学的老师还将课程生产比作“骑兵”,将学生支持比作“步兵”,骑兵冲锋在前,步兵随后来占领阵地。
远程学习的催化反应模式与“传统教学过程四要素”的提法有相似之处,“学生支持活动”可以看作传统教学过程“教学环境”要素,即学生支持活动提供的是学习的软环境。
作者: 唐娜娜    时间: 2012-4-18 15:07
现代教育技术真是海纳百川啊!看得我头疼~
作者: huoli5xian    时间: 2012-4-20 12:24
希望LZ好好排一下版,看的有点晕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