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考研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csh1234
时间:
2009-5-9 23:27
标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考研资料
一、填空题
3
、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需要和水平、一定的教学条件
4
、
教学系统的一般模式图:
5
、
教学结构
(
模式或策略
)
设计的原则:系统化、整体化、最优化、多样化
6
、
学习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7
、
教育技术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8
、
教育技术实验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创造性、科学性、可能性;需要性
10
、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是:
11
、电教教材编制依据传播的效果原理有: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重复作用、信息来源、最小代价原理
12
、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资源共享、个别化自学、促进素质教育、补充与充实课堂教学
二、问答:
1
、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现代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
设计:它至少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
ISD
)、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
开发:它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大量使用教学中的技术: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
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规定;
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
评价: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AECT
定义的内涵:
1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2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3
、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
4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一、填空题
1
、对教育技术有较大直接影响的三种教学理论是:赞可夫的发展教学、布鲁纳的结构-发现、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三种直接影响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2
、教学结构设计的原则有:系统化、整体化、最优化、多样化。
3
、教学结构设计的内容有:确定师生活动方式、安排教学步骤、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
4
、远距离教育媒体的种类有:印刷媒体、广播媒体、广播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
5
、远距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传播者、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设计、学习者和媒体
6
、常用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有意抽样、分层抽样
7
、教育技术实验课题资料收集的通常方法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8
、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是:归纳、演绎、类比(数学分析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9
、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的选择原则是: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课题类型:争鸣、发展、探索)
10
、学习评价常用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1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涵义: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组织教学资源、形成教学方案、实施学习评价。
二、问答:
1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
S-AT-R(A
代表同化,
T
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
客体刺激
S
只有被主体同化
A
于认知结构
T
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
R
,即学习才能发生。
2)
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3)
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
关键词:认知结构
同化
学习过程
计算机模型
理解整体
特点:重智能的培养;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2
、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有哪些?
数据传送、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的可
*
性、易于进行分布式处理、综合信息服务。
3
、
教学任务分析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信息加工分析(主要被教材教法专家用来分析课程内容、设计最佳的教材编排程序,它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点行为即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预期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顺利完成这种终点行为的外显和内隐的过程)
学习类型分析(针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点行为进行的分析,旨在揭示顺利完成这种终点行为所需要进行的学习类型。分析学习类型后,老师就了解了学习活动的性质,以便创设必要的学习条件)
学习任务分析(分析学生预先必须进行什么内容的学习,才能最后达到终点目标。它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完成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
5
、
远距离教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什么?
1
)以问题为中心不太注重学科体系与结构
2
)重学员经验背景、重实用或应用
3
)设计有益于学员自学和自我检测(目标引导、概要、结构提示、自测题)
4
)用多媒体形式来设计或传载有关内容
5
)应便于学员自定学习步调,并与自身的工作或经验产生联系
6
)多用直观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方式陈述课程知识与技能
6
、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确定研究课题、建立研究假设、确定实验变量、选取实验对象、选用实验方法、收集与处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7
、
香农
-
韦弗的传播模式有哪些要素组成?请画出其框图说明之。
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反馈、干扰
商侬
--
魏佛的传播模式原是用来解释电报通信过程,但他们不久将这一模型加入了反馈系统,引伸其含义,用来解释人类的传播过程。
这是一个分为七部分的模式,带有反馈系统,并且用
图解型去表达的模式。一个优秀的传播,将经常注意受者的反应,修正传播内容,使之更适合受者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以加强传播效果。
1、
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发展图
2、
戴尔经验之塔
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对比
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
•
归类分析法
•
图解分析法
•
层级分析法
•
信息加工分析法
•
使用卡片的方法
•
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简称
ISM
分析法)
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教学策略的制定:
加涅的阶段教学策略法
:
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先决回忆——呈现刺激
提供指导——引出行为——提供正确反馈——评价行为——促进保持和知识迁移
3
、教学设计五种概念的交替发展
“
艺术过程
”
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一个艺术过程的概念是受传统教学观影响产生的,即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是艺术家,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任务,不同教师执行同一教学任务是不可能一样的。另外,教学设计过程中也采用艺术表现方式
“
科学过程
”
的概念
:教学设计者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一直企图从宏观和微观为他们的设计工作找到科学基础。
“
系统工程方法
”
的概念
:系统方法从工程学中被引进和采纳到教学设计中,使教学设计不仅在理论上有了科学根据,同时也找到了科学设计运行的实际操作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和不断测试提供的反馈信息的控制来使科学设计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
问题解决方法
”
的概念
:强调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以鉴定问题开始,通过选择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和不断评价、修改方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
人的因素
”
的概念
:教育价值观和标准,他们的事业心和态度,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合作技能,他们所获得反馈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案和教学产品的想象能力等都对设计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教学设计理论就是在艺术过程、科学过程、系统工程的方法、问题解决方法和强调人的因素的方法这几种概念不断替换、交融之中得到统一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要抓好教师和设计人员的培养。以上论述的五个概念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是在不同阶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描述教学设计的过程,并对教学设计发展历程中交替和统一。
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目标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最小代价原则——共同经验原则——多重刺激原则——抽象层次原则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的
依据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对象
依据教学条件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二章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图: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主要观点有
:
1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
2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3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v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v
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v
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提倡情境性教学。
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为此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上,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实现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
“
情境
”
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
“
协作学习
”
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
“
学
”
(而非支持
“
教
”
)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作者:
itccnu
时间:
2009-8-3 00: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洛木杉
时间:
2009-9-29 13:36
谢谢提供!
作者:
hanchunyao0214
时间:
2009-10-11 09:36
谢谢
作者:
杨静
时间:
2010-5-19 19: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