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读书的悖论 [打印本页]

作者: zhguoq    时间: 2014-10-28 10:28
标题: 读书的悖论
读书的悖论_朱锡庆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64bc5010003gq.html
读书有成本,这就是读书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既不能带给你乐趣,也不能带给你启发,那不如把读书占用的时间用于打牌。我不同意开卷有益的说法,有好多书是不用读的,因为白耗光阴,一无所获。可是哪些书值得读呢?读物的选择可是带有悖论的难题。你没有读,怎么知道这本书怎样呢?你要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可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又凭什么去决定读或不读这本书呢?
克服悖论的办法有多种。比如说,选经典名著。所谓”经典名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多人已经读过,读过以后觉得很值。比如说,看书评。书评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有人读过,读过以后他告诉你这书怎样。不过这些方法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聊胜于无而已。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众人从中受益传诵之故,但这不是铁律,你未必一定能从中获得乐趣或启发;至于书评甚至不能排除欺骗,可能自己也没有看过,受人之托,好话说尽,好多书评,套用一句流行语,叫虚假广告。
我自己的办法是既不管经典不经典,也不看书评,先是乱看一通。乱看一通可能花很多时间看完全无益的书,但从中也可获得这样的信息,什么人的书值得读。乱看一通是为了以后不乱看挑选作者。这个信息在此后节约的时间大大超过先前乱看花耗的时间。正因为我只认作者不认书,所以什么书对我影响最大,我答不出来。但若问什么人对我启发最多,则可以明白告诉你,哈耶克和张五常。
记得多年以前写过一篇”职称论文”,文中对哈耶克有评论。其实那时我完全没有看过哈耶克的著作,道听途说,就如此这般说了一通。等到我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这篇论文的时候,忽然记起自己对哈耶克的言论,大汗淋漓。从此以后,如果我没有读过一个人的原作,不敢评论一个字。
哈耶克的著作不容易读懂,一部<<自由宪章>>被读烂,依然似懂非懂。但他所论述的自发生成的秩序却令我刻骨铭心。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如果说对于个体如何选择的解释还算交待得过去,对于制度如何选择则没有涉及,在那里制度是给定的。尽管后来新制度经济学用交易费用衡量制度的优劣,明确提出了制度选择问题,但是却没有解释,所有被采用的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是如何产生的。个体行为是本人的选择,制度是用于协调个体行为的,涉及到二个人以上,那么制度由谁来决定呢?是一人独断还是众人表决呢?只有哈耶克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论述了制度生成和演化的响应机制(区别于独断和表决),这就是他所谓的自发生成的秩序。从理论上讲,可以用交易费用来比较制度的优劣,但现实中并没有交易费用这样一个独立变量,交易费用含在个体的成本中,没有办法从中分离出来并加总,因此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一种制度交易费用的大小。但是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损益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如果这种调整能同时有益于他人,这种关系就会固定下来,变成一种稳态的制度。通过观察他们调整关系的效果,其他人会拷贝这种关系,制度得以伸展。到底要如何调整关系才能使不同个体的损益发生相互一致的变化,是在互动过程中由很多人进行了很多次尝试,由某个人发现,经其他人的补充,并得到广泛响应,所以制度演化是众人经验集积和长期经验累积的产物。这就是哈耶克论述的制度生成和演化的响应机制。当然原文不是这样,在这里我发挥了一下。
个人的选择只影响个人于一时,制度选择却长远地影响一个社会,哈耶克自发秩序原理的意义不言自明。但是我从中受到的启发不是这理论的重要,而是它的深刻,深刻才长久。
在一些城市(比如广州),出租车碰到红灯或遇到堵塞,等候时间要换算为乘车里程(若干分钟为一公里),乘客得为此付费。前年,我主持长沙出租车调价方案的研究,有人提出向外地学习,要求按同样的办法处理等候时间。对此,我的回答是,长沙以更好的方法处理了这一问题。众人不解,他们说长沙根本没有计算等候费。于是我问他们,长沙的出租车价格是不是比国内同类城市一公里贵了几毛钱,他们说,是的。我说这就是等候费。处理等候时间至少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等候时间换算为里程计费,另一种是把等候时间处理在价格中,每公里加几毛钱的等候费。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呢?等候时间的长短同外部随机变量有关,同时也处决于司机如何驾驶。在同一个结果中,很难分辨是哪个因素起作用。把等候时间处理为乘车里程,司机没有激励去缩短等候时间,在空驶率高的情况下,他甚至故意延长等候时间,向乘客转嫁空驶成本。以加价的方法处理等候时间,乘客事先向司机支付了一笔固定的等候费,司机不可能通过延长等候时间获利,相反有激励去尽可能缩短等候时间。第一种方法是显性的,第二种方法更有效率,却是隐性的,很多人看不出来,以为没计等候费。等候费以或显或隐的多种形式存在,要领是你要通过变相看到原形。我这一招是跟张五常教授学的。
张五常对价格制度的了解已臻至化境,他对价格的各种变相了然一心。你去农贸市场买一条鱼,五块钱一斤,这是一种价。你办一家公司,营收总额扣除税收,工人工资,原材料费用,债权人利息以后的剩余额也是一种价,你的赌注和知识的价格。剩余额可能是负数,即负价格,别以为价格都是正的。在一些饭店,常可以见到推销女郎,推销某一种牌子的酒水,其售价比正常情况高出5%,这高出来的5%是推销女郎的美色之价。但是请注意美色之价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而是隐含在酒水的价格之中。价格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变相呢?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所以有各种各样的价格安排。以美色为例,好色之徒消费了多少美色(看了几眼),如何计量呢?你看了可以说没有,直接定价交易,存在高昂的计量费用。于是人们想出去了捆绑销售之法,美色捆绑酒水销售,用酒水的消费量来间接量度美色消费量(看了几眼),从而解决了计量问题。张五常的著作令我茅塞顿开,价格制度原来以各种形式存在。如果不明白这个,以为价格制度只有直接定价这一种形式,一旦出现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直接定价的交易费用大于分工经济,就会说这是“市场失败”,殊不知在直接定价之外还有价格制度的其他变体形式可供选择。正因为存在多种变体形式,价格制度有广泛的适应性,哪有那么多“市场失败”呢?
如果说哈耶克的著作艰深难懂,张五常的著作一样深刻,却妙不可言。夜深人静,读张五常教授对经济现象的解释,读着读着,站起来,拍案叫绝。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