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科学煮米法VS“糊涂学习法” [打印本页]
作者: zhguoq 时间: 2014-3-30 21:50
标题: 科学煮米法VS“糊涂学习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2e6ov.html
刚才江校长的讲座非常感染人。我自己的父母也是体制学校原来做特级教师,他们是50年代末期的大学生。当年我中学毕业时,我不肯报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更不报,报了工科大学。因为我的理想就是“将来绝不要做教师”。当时还是“国家包分配”的,上了这个相关大学和专业,毕业就要对口分到相应的岗位。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我现在还是要做一个教师。这件事情也说明什么呢?说明好像家庭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当年我)为什么不想做教师?因为觉得天天看父母的教师,认为他们有很多无奈的东西;我在武汉大学时当教师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无奈的。这些无奈的东西,有很大的限制---你根本没有办法去做你想要的教育。只能做一台机器。
今天上午跟江校长和孙校长他们在一起,对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交流。我觉得像孙校长那么大的年龄,七十多岁,跟我父母一个年龄段的,他还在对新教育非常感兴趣,还在坚持参加很多很多活动、还在学习,我觉得他真的很了不起。而且我觉得他们应该感觉很难受。我曾经对体制学校的教师、教授交流,彼此都能够理解。他们很能够理解新教育,也想做点事情(改进)。但是我觉得他们比我难,为什么难呢?带着镣铐跳舞。他们身上有很多很多的镣铐,有很多很多的规定和限制,他们无法完全去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实施自己的东西。
我呢?我们这个学校(今日学堂),其实真想要资质的话,是很容易拿到的,如果我们愿意。因为我们的家长,很愿意把这条路铺开,甚至很多人建好了学校(他们开发房地产的),跟我说:“学校已经建好,什么时候来都可以办,只要你来就行,手续什么的他们去办”,但是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去呢?我不敢去,我去了之后就会套上了镣铐,很多东西没法做的,就像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上午我跟两位校长在一起讨论就说过,是很灵活的。学生喜欢上什么(课)就上什么,学生不喜欢,OK就取消掉。然后为一个学生,也可以开一个特殊的训练课程。像你们今天上午看到的小静慧,曾经半年时间她是“止语,闭关”课,一个学期她只看一本书,你们可以看到她的态度比较镇静自若,是吧?我们不说这个有多好,起码她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可以认认真真、安安静静、不骄不躁地做完她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要的素质,而这种素质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上课是上不出来的!没办法通过上课上出来!这要怎么上?只有通过让她跟她自己的心结合在一起,通过我们的特殊课程叫“闭关课程”。“闭关课程”如果让你的孩子去,我估计你们是不会去的,你会怎么想?你会想:我们到那边上学,半年时间只看了一本书,什么事情都不让做,也没人跟她交流,你让她不呆傻了才怪。而且你得掏一大笔学费,在那边发呆去?你干不干?你真的不干。
静慧还做过另外一个训练,我们的孩子经常会给他特殊训练,这些特殊训练都是你们认为很划不来的事情。比方她有两三个月不准进教室,因为她原来在体制学校是厌学的,非常厌学!她不想学习,就不进呗,来回晃荡,不想学习就让她干个活呗、让她扫地呗——这样的结果。你想想你的孩子送到学堂来,你愿不愿意让她在外面晃荡晃荡、每天不上学?你觉得我浪费了金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青春?其实没有。这个过程她在反思自己的心,我的心到底要什么,等有一天她突然想到,我的心我要的就是:我要学习!她提出要学习,我还不让她进教室。我不知道她是真心还是假意?然后再考验她一段时间看看,再考验一个月两个月,她每天都说:“我要学习,我要上课,我要进教室,我要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等她渴望得不得了的时候,好了,才可以开始自己学习了,这时她的学习效率怎么样?一天等于你的一个星期。如果是你天天拉进去就这样的学,你以为这样效率就会高,错了!不会的!但这件事情呢?我对我们的孩子会经常这样折磨他,对别的孩子,要家长批准(才做),我们告诉(家长)“是否让你的(孩子)不要学习一段时间”?有些家长不能理解,不能理解没关系,那就在课堂上学,效率低一点,低一点没关系。
我们学堂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爱学习?因为学习本来就是孩子内心处最强烈的需求。但这个需求的话,就像天天吃饭,如果从来不知道饥饿的滋味,他不知道吃饭对他很重要,忘记了。你把他饿几天,他就会发现他真的很需要吃饭。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我们每个人都是要学习的、要进步的,你们能坐到这里来,没人给你们钱,也没有人说你来这边学习了之后,给你发奖金。但是你为什么要来?因为你心中对你自己,对你的孩子都有一种成长的渴望。我们做教育的,就要把孩子的这种成长渴望给发掘出来,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机器。
而我们很多的家长,刚刚江校长也说了,仅仅是把孩子逼成一个不思考的学习机器,然后家长还逼学校的老师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今日学堂)的家长很难当的,不是说我们对家长要求有一个多高的素质,而是要让家长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如果我让你的孩子到外面去扫地的时候,你要相信我们不是在故意整他。(教育理念)你什么都不懂也没关系,但是你要是挑剔说:“你为什么让我的孩子去扫地?为什么不让我的孩子进教室读书?为什么不给他布置作业?”那就麻烦了,证明你不懂我们在干什么。所以你要懂我们才能够成为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家长挑得很严格。
但是公立学校的教师却很可怜,他们没有选择家长和学生的权力,只要符合某个入学条件你就得收,收了之后你就得教。(家长)还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学堂的家长是不能提教学要求的。为什么呢?我们的教学情况摆在那,我们会做什么都会告诉你,但是你不能(对我们今日学堂提教学要求),你提要求是什么意思?以我们的理念,我们认为,可能你们家长要更懂教育一些。你提要求,等于你在指挥我们老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到底你是校长还是我是校长?我们老师听谁的?
所以我们的老师就是要由我来给他们定教育要求、教育目标,不能由家长来指挥。家长一指就乱套了,对不对?但是呢,有些家长就会指挥别的学校的老师和校长该怎样教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懂得你的孩子到底要什么,如果你不懂的话,就要遇到很大的麻烦。
刚才主持人也特别对我提出了要求,她说(家长)希望我今天下午讲的内容实在一些,有一些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回去就用出来。我也同意了,我昨天就说过:今天下午讲实用技术。我也了解大多数人喜欢拿一点看得见的东西,拿回去能用的东西。我今天讲的非常实在,实在到你受不了。而且我这个实在的内容,背后还有东西的,是一套非常严谨的理论指导的。比如说上午我们学堂的孩子示范了【哈佛大学公开课】示范课程,应该跟你们分享了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的区别。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你以为这些东西跟你有没关系?有的!你自己就在用这些方法在做事,而且你很可能用错了。比如说“巴甫洛夫的狗—条件反射理论”,这个就是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所谓的“刺激”导致“反应”的理论。这个理论对不对呢?有一部分是对的,但是不全是这样的。
我们就分析这样一个理论。昨天不是讲了一个故事吗?一位混混不上学,到了高二的时候,突然被警察抓起来,说他偷了自行车,他虽然没偷,还是被揍了一顿,关了两天,放出来之后,他就觉得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他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于是就马上换了一个人,从此变成了班上最勤奋,最优秀的学生,考上了大学,现在当上了老板。这个家长不是我们学堂的家长,他是专程跑到深圳来听课的,后来参加深圳的企业家交流会的时候,他站出来说: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告诉我,说他的经历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一年真的可以学完九年的课程,其实他是一年学了十二年的课程。
好,通过这样事情,我就来说第二个问题。既然这个案例是成功的,在座各位家长,你们要不要复制一下试试看?先让你的孩子去当混混,混到高二的时候,设法叫警察局的人出来揍他一顿,把他关进去,关几天后让他出来。他就会变成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会考上大学,毕业了之后变成大老板,能够赚很多钱。在座的哪个家长想复制?不太想是吧?
你为什么不想复制?有风险?对!这就是行为主义很难解决的地方。如果用严格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来解释的话,同样的刺激应该有同样的反应。就是我给了他相似的刺激和条件,他就应该有相同的反应。我打了他一下,他就应该动一下。我推了他一下,他就应该移一下;在施加的影响和取得的反应结果中,有相对稳定的联系。这就叫做行为主义理论。我用的例子很通俗,我不想用那些云天雾地的语言,这就叫行为主义——我有作用,他就有反作用。这是有关联的,对吗?目前我们的教育系统,基本上就是采用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来指导的----把人当做活的机器来看。
你们知道什么叫人本主义吗?人本主义就是我有这个动作,但我不知道他到底如何反应,可能往前、往后、各种反应都有可能出现。到底哪种可能呢?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在物理学上叫“测不准定律”,数学到了最高阶段研究,也是“测不准”的。其实,人心是最测不准的,对吗?人本主义经过很多很多研究发现:行为刺激和反应之间,似乎不存在确定的反应性。同样的影响,有时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你看【哈佛女孩刘亦婷】,你看完之后,一模一样复制那个哈佛女孩妈妈的做法,出来的结果可能不是个哈佛大学,可能是哈哈大学。
为什么?因为人不是机器,简单地模仿行为是没有用的。别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可能对你的用处不大。比如我们这批孩子很出色,我今天跟你们吹牛,我是怎么培养的,去写了本书。。。但是你简单模仿是没有效果的,它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没有关联,但行为主义认为它有必然性,因为行为主义很喜欢确然性,而人本主义就说不确定。我会告诉你不确定是更高级的道理,比如家长问我:“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很优秀吗?我们会说:“这个,不确定!”。其实我是很实在的告诉你。但是你可能说:“哎呀,难道一点自信也没有”?越高级的人越不敢乱说话,就像我们说的“圣人语迟”这样。
但话又说回来,反过来我们必须要设立一套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比如说我在十几年前就写了一本小册子《十岁达到大学英语水平》。印刷出来后很多人说:“你是骗子!”,我自己当时还是老板,自己印刷了一万本,送给人的,白送,我什么都不要求,因为我觉得这是帮助中国的家长解决了个很大的教育问题。我觉得这个英语害死人的,我都被英语害的半残废。我认为我能解救他,结果他说我是骗子,气得我说:“好吧,那我就教给你看,而且我还要收费”,我的学堂就这样办起来了。所以人是逼出来的,得给你压力。
我的这一套跟【哈佛女孩刘亦婷】有什么不一样?我是先有理论,然后根据这套理论摸索出来的方法。而且,我这套教育理论,不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而是偏向于人本主义理论,我用的是“测不准原理”,测不准,但是有方向、有概率、有大致上的趋势。那么今天讲的这个教育我就会把人本主义的理论,跟语言教育、跟数学教育结合在一起,让你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好了现在我们先测试一下大家懂不懂了:各位设想一下,我现在发现了一种非常好的煮饭方式,我把它取了个名字叫做“清一派科学烧饭法”。我准备分享给大家,大家跟我学做饭,如果你觉得很科学的话,提高一点烹调技术。当然先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我认为煮饭呢应该这样煮,应该把米一颗一颗地下到锅里,然后煮熟一颗,拿来检查确定后放到一边,再煮下一颗米,这样的话叫做精雕细琢,认认真真地煮,这样才能保障米都是熟的。这个【科学煮饭法】大家学不学?不学是吧?
这套理论的话最后我发现煮饭还可以改进一下:我可以怎么做呢?我可以把这颗米饭拿进去先煮三分钟,拿出来用仪器检查熟了没,以及熟了几成。没熟再放在里面继续煮,再煮下一颗米,再下一颗米,等这几万颗米煮完了,再煮下一轮。
再改进提高一步:提高效率,一颗米的话我今天煮十分钟,明天煮十分钟,后天再煮十分钟,可能煮一星期这颗米就熟了,这是什么?这就是科学煮饭法,你们学不学?不学?
(现场观众有人说要学)“学”?好!交钱,问题是你还要交钱。
好,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就是这样学习的,就是在这样的科学煮饭的,想起来没有?
你今天认一个字,明天认一个字,后天再认一个字,然后认得的这个字我考你,你已经知道了,比如说:“一,你会了一没有”?划一杠,“一”我认识了,那么今天我学“二”,然后再学“三”,我们是不是这样教的?我们就是这样教的。所以的话我认为我们现在的这个(体制)学校,教的方法叫做“科学学习法”,但是这个“科学学习法”和“科学煮饭法”是一样的。然后的话大家都很累。一颗颗地煮,一颗颗地捞出来,而且还要不断地检验它到底熟没熟?我还要拿一个很先进的机器来检验、测评它的熟度效果,熟到了多少?七成熟八成熟,最后全熟。全熟了拿出来,这样煮下来到最后饭肯定是馊的,一星期下来,才把饭煮熟,对吗?测试效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检查孩子,是不是?
语言学习不能这样学习的。这个就是叫做课程表或者是大纲式学习法,这套(体制内)课程表带领大家学习。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德国的现代教育模式。这个现代教育模式就是所谓的“科学教育模式”,它服务于什么呢?它服务于工业文明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化、流水线化的生产。流水线工业化生产了很多产品,它认为人(劳动力)也可以这样生产出来,这就是行为主义的东西,我给你一个流程,你应该咔咔咔出来结果。只要把这个机器、生产线设计好一些,原料进去,咚咚咚这个产品就出来了。
那么我们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我们认为语文也可以这样学,文科类很多这样课程都这样的设计,其结果是“大缪不然”。
你们知道语文应该怎样学习吗?首先的话,比如随便逮一个人,把你派到美国去教美国人学汉语(现在汉语热),你有没有信心?有吗?(有)吹死牛,你没信心的!别跟我吹,你别以为你会说汉语,你就会教汉语,对吗?其实大家不知道该怎样教他的,你别忘了你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懂汉语的人,你怎么教他?你不知道怎么教!因此的话,我们外国人到我们学堂来,他们是孩子的玩伴,他不是孩子的老师,我们不允许他教英语课的,因为他教英语课就变成了【英语煮米课】,一颗一颗的煮单词,对不对?一开始还不给你煮单词,(而是)煮单词部件。什么叫煮单词部件?字母ABCD,这是A、这是B、这是C。我小时候中学时候学字母表,你知道我学了多少年?学了两三年!因为那个东西拐来拐去总记不住,所以我们的外语不好,我们小的时候也不重视外语的,爱学不学的,那时就是“学好物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样干革命”,这些话你们不熟悉。我们老校长肯定熟悉,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熟悉这些词汇。在那个时代谁学英语那个鬼东西呀!但是现在大家都去学了。我们的孩子就是从ABC开始学的,还一个词一个词的学,包括西方的课程设计,也是这样安排的,这东西要让我来说叫“科学煮米法”。
大家各位,其实你们不知道怎样教外国人学中文,外国人也一样不知道怎样教中国人学英语。因此你别以为请了外国人教就好,教不出来的。我先说了这样一个否定你们的工作,现在我再做一个肯定你们的工作:其实在坐的各位,你们都是语言大师级的人物,你们知道吗?你也觉得奇怪?怎么可能?
比如说你们现在看到的余敏洪也好、李阳也好,他们有没有本事在一两年之内就把你的孩子教得会一口流利的外语?有没有这样的人?你找到没有?找到了,今日学堂可以,我们的孩子学一两年真的就是呱呱呱会说外语的。但是你们现在上了很多培训班,上了很多学校,培养了很多年,能不能?我们学堂的孩子一两年后跟美国人说话挺溜的,他们可以交流。我的孩子学了一年多,最后他做了个梦,早上起来告诉他的美国老师,用英语嘎嘎说了一大通,挺奇怪的吧?我们能教到这个水平我们认为我们很牛的,至少我们看国内很多人做不到这个水平。你们觉得今日学堂真了不起啊,其实你忘了你就可以这么牛。
怎么可以呢?你看教一门语言能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呱呱呱地跟你沟通几乎没有太大的障碍,你们曾经都干过这样的事情,你忘了而已,你的孩子就是这样教出来的,对吗?是不是?突然想起来了吧?所以大家为自己鼓鼓掌,你就是语言大师!
大家好好想一想,在座各位语言大师,你教你的孩子是不是就是这样教的?科学语言学习法:“孩子听好了,我是妈妈,记住,说‘妈妈,妈妈,妈妈’,你学不会妈妈,我就不教你爸爸”,你们是不是这样教的?你是怎么教呀?你们是怎么当的语言大师,告诉我,怎么当的?
我猜你没有一套蒙台梭利教学法,卡尔维特教学法、你有什么教育理念?你没有!你只有一个东西,叫做爱心,对吧?你对孩子很爱他,你看到他忍不住的要跟他说话,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认认真真地看着你,你觉得很幸福,告诉他:“今天爸爸去工作了,今天妈妈做了什么东西呀,妈妈很爱你,然后这你要饼干吗?你要牛奶吗?你要这个吗?要那个吗?然后妈妈带你去玩,到公园你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什么东西你都跟他说,但是你从来不管他听不听得懂,你也不去检验他,你说你要不要去考他试呀?你要不要把米捞出来,“熟了没” ?捏一捏,不熟!再重新煮这颗米?对不对?
你们妈妈就不管这些东西,所以呢你们教孩子的方法就叫“稀里糊涂教育法”,稀里糊涂当大师,你怎么当的,你自己都不知道,重复一遍你也做不到。比如说拿个外国人给你,你就没办法对他这样做了,因为你对外国人没有爱心,对还是不对?你看着哪个外国人你会跟他耐心地像是哄宝宝一样讲话?讲两句没听懂你就不会说了。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就用科学教育法,拿教材来,一个个煮米给你们看。
现在大家知道了语言是怎么学的吗?你知道语言学习就是这样学的,你有爱心、给他环境,他怎么学会,你真不知道。同时的话,绝对没有一个日程表。你有没有安排一个日程表:我的孩子今年出生,明年几月几号几点几分,他要给我开始说话?说什么内容的?你有没有这个计划?你有没有设置这个【宝宝语言发展教育大纲】?你有没有?没有就是你是最正确的,你有,就麻烦了。不知道教出来是什么东西了,这是怪物。
好了,那这样说起来你自己想想,我们教育部给你定这样一个大纲,你认为正确还是不正确?这叫常识,你推一推理,这不太对劲,而且结果就已经证明这一点了,它的确教不出来,对还是不对?
我今天教的东西实在吗?实在到残酷,实在到让你惭愧。那么简单的常识,我们居然不知道。就那么简单,所以你说我们今日学堂有什么神秘的?然后你们很盼望我们在杭州这开一个(今日学堂),我到每个城市都有人告诉我:“你给你开一个吧,然后什么事情都帮你办完,什么事情都搞定,什么事都不用你操心,你只管教就完了”,我说:“这么简单,你们干嘛不自己做?”,“哎呀,太难了,今日学堂太高了”,“这东西高吗?太简单了吧” ?这东西不简单才怪!我就觉得奇怪,那么简单的事,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聪明却不知道。我不是英语专业的人,我拿了这一套英语教学法出来,我们的孩子学了一两年就可以说英语很溜的,你们看视频也可以看得出来那不是假的。你随便去考都是一样的。但是那么多英语专家却没有研究出来,我说不该我去做这些事情,居然我去做了,我的外语水平很一般,虽然说我是第一批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人。但是跟我们的孩子相比,自愧不如,我们孩子英语比我好,我们学堂学生。我的优势不在于我的英语水平有多高,而在于我懂得英语背后的教育机制,我的机制说的不好听一点是偷来的,是从你们这些当妈妈的人身上偷来的。我看你们当妈妈是这样教孩子,然后我们的孩子就这样学习外语呗。我们就不停地给孩子语言材料,很能有耐心地等着他吸收,我们根本不逼他,绝对不要去考他,说“今天说妈妈,说完了妈妈就教你爸爸,然后再教你爷爷再教你奶奶,你如果说不出来,我一个新单词都不给你”。不能一颗颗的煮米,我们是煮出来一锅。孩子有一天突然开始说话,不是说一个字,两个字,他会突然间蹿出一串话出来,是吗?他什么时候学会你不知道呀,这就不知不觉学会了。
是一个正常的儿童,那么按照正常情况下,根据概率他应该在一两年之内,他就应该学会一门语言,至于他怎样学会的呢?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东西太神秘了,太高科技了,用科学语言来说,这叫“大脑黑箱理论”,它是怎样运行的?不知道。他是怎样学会的?我们也不知道,别以为我们什么都知道。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应该知道,它认为就是应该是A加B=c才叫科学。我们(体制内)课程,就是按照行为主义的理论来设计的,所以它是错的。
而人本主义说:“我不知道怎样发生的”,我只是从概率上,我知道只要对着这孩子天天说话,他只要不是个聋子,不是个哑巴,到一年两年它自动会说话的,怎么说的?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吸收的,我们不知道,我只管不断地给他就够了。
那么这个理论在中文上怎样实行教育呢?我是怎么实践的呢?很简单,我的孩子五岁我拿来教,拿老子《道德经》给他读,老师带着他读。他不认字,我说不认字没关系,跟着呱,我只告诉他“道可道,非恒道也。。。”就这样念,他也跟着念“道可道,非恒道也。。。”念的稀里糊涂的。他什么时候学,我不知道,一年多以后告诉他:“老子《道德经》你念一下给大家看看”,他拿起来就念,念到最后说“我不认字的”。问他:“你为什么不认字” ?回答:“我爸爸妈妈从来不教我认字”,我们是这样教的哦,但是他说不认字,你单独拿一个字给他看,他的确不认识,但“道可道”一句话,他当然就知道了,但单独拿出来看一个“道”字?他可能不认识,不认识我也不管你。假如我天天说“你不认识我就抽你耳光,那就太残酷,叫棍棒教育;或者你认识了我奖你一颗糖,这叫赏识教育,知道吗?前面棍棒教育后面赏识教育,这两者都太“有为”了,我这叫“无为”教育,你学不学得会我不在乎,慢慢来,不着急。那么这个突破是在有一天,到了图书城,我经常带孩子去图书城,我喜欢买书,很大的书店,其实那个书店环境也挺好,是带他去熏染的,我不知道他怎么学习,但是我经常熏熏他。如果家长也喜欢读书,在这样的环境泡泡,他就泡成(喜欢读书)这个样子了。平常带他去图书馆,他想看什么自己看,他就自己跑到儿童图书部去翻这个图那个图书,五六岁的孩子不都是这样翻吗?他经常这样翻,以为他会读书了。那年他七岁再翻,我说“儿子你了不起,你今天取得了一个伟大的突破”,他抬头很无辜地看着我说:“什么意思啊?”,我说:“你会看书了,挺了不起的”。他满脸的不屑,“我早就会看了”。我说:“这次你看的书不一样,原来你看的书有图,这次你看的书没图”,是不是突破,七岁?他再次拿起来翻翻看,真的一个图也没有,他自己不知道他在看没有图的书。在这过程中,叫不叫“稀里糊涂”地学会认字了?但有些字还是不会认,就继续这样教他呗。
所以我们孩子的中文学习,是不学拼音、不认字,更不写字,让他稀里糊涂地学稀里糊涂地看,昨天你们看到我儿子反应还蛮快的。他阅读还可以,基础摆在这,不过这个小子有个毛病,就是不用功。不用功这里我也说下我的观点,我们家跟一般家庭不一样,二十年前我就很强势,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大学里面当大学老师,然后做生意当老板,手下最多时候有一百多号员工,等等。。。算是挺牛的。孩子生在我们家里,我可以很自豪,我比你牛。但是我反而是相反的,我允许孩子比我差劲。我爱学习,你不爱学习我不管,我只管做好我自己,这叫“以身作则”,我不去要求他,所以我很赞成江校长说的:“要把孩子当平凡人!”,不能说我很不错,你要比我更厉害,我考上武大,你应该考上北大,然后甚至考上耶鲁,我不要求这些。我会说你不读书我都没意见,你想干嘛干嘛。要给他自由,但慢慢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己会往这个方向走。那是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千万要记住:孩子的目标是孩子的目标,他成凤他成龙及成虫,都不要太在意的,接受他,这里我引申一下。好,回过头来咱们再说。
那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要设立一种人本主义理论,要经常改掉我们身上的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经常把人看做机器,我们经常把孩子看成机器,我们的教育课程大纲设置就是把孩子看成机器,所以出了那么多毛病,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课程大纲课程表的安排,是不是就是我说的科学煮米法?一颗颗煮知识?然后的话还不让煮熟就捞出来。
那么真正学习现在打个比方应该怎么学?集中学习,一次就把米煮好,不要一颗颗煮,更不要煮一锅拿下来,再煮一锅放下来,这个拿下来再放上去,这样我们需要预热很长时间。(体制内学习)我们每节课上四十五分钟,上完了之后马上就休息,这次语文下次数学再下次英语,这样互相换换。。。看起来,我们勤奋的不得了,我们那个厨娘在那里在把米捞进捞出,捞个不停,一个人还不够,还配几个人在煮米,累不累死?你人也累,锅很累,火也很辛苦,然后整个体制就这样累。为什么说“减负是个伪命题”?就是这个原因,像孙校长他说:“我们学生很辛苦啊,怎么可能这样!”?因为我们是做错的,如果我们用这个“科学煮米法”做饭,就会那么辛苦。如果我们用“糊里糊涂”教学法,我们人就在那玩,我再告诉你们我们学堂老师是怎样上课的?我们老师不允许他累,不允许他辛苦!所以这样我们的老师在那闲着没事怎么办?在那拿个笤把东扫扫西扫扫,晃一晃。然后我问他:“你的孩子在干吗?”他说:“他们忙死了”。OK,这就是好老师。如果你老师忙死了,学生闲死了,你是个笨老师。什么叫老师忙死了,学生闲死了?就像我现在嘴巴也忙身子也忙舌头也忙,我忙死了,你们坐在那没事干,你们很闲的,这种传统的听课式教育模式,是我们学堂禁止的模式。
我的清心培训都不能这样干,我的清心培训跟这个(体制内学校)模式是反着的——学生忙死了。一天到晚,晚上忙到两三点钟作业还写不完,辛辛苦苦写了一天,第二天上课,然后又给批评得狗血淋头,全做错了,还经常得零分。我们这边(清心写作业)跟别人不一样,不是你写了一堆字我就给你分数,一看你说对了,对了一个给你一个分,对了两个给你两个分。因此你会辛辛苦苦忙到开夜车,开到半夜两三点钟,写出来一个作业,你交上来还以为不错,交上让小助教去批一下,得了个零分,你说你想不想哭啊?他们就是这样被弄哭的,不是被我骂哭的。然后学员都觉得自己特别辛苦,但第二天不服气,人都是不服气的,我怎么那么笨那!我总不能老得零分啊,结果又得个零分!所以的话这就是打击你,其实这叫做倒空你,把你原来的东西倒掉,你写的东西都是错的。我还告诉你错在哪里,当然你知道后可以把它倒掉,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你说谁更辛苦?是我辛苦还是你辛苦,学生要辛苦就对了!这就是我们正确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上了21天下来,人都会变个样子,思维就开始变化,很多东西就开始变化了,不这样怎么行呢?你们听完21天后不把我累死了?你们(目前在这里)听但你们脑子没动啊,你没去思考啊,你没去倒你的东西,没去清理你的东西。听的时候觉得好过瘾很精彩,听了以后没动静了,所以说你一定要做作业,一定要改作业,一定要PK,这叫训练,这叫思维训练,这叫我们的特色。
我们学堂就是这样教孩子的,今天上午的小女孩给你示范了,她会不停地提问题,你要不停地回答,之前让孩子们自己先自习,自己先看一遍,要看懂了,老师问你问题,如果你事先没有做功课,你答不上来问题,老师要骂你的。如果你老是这样干,下次不准上课了。所以我们老师当然闲着没事干了,但是这个老师要求有境界,他能提得出问题,他能卡着学生,他能让要学生服气,对不对?我给你批改个零分,还能说明为什么得零分,你没脾气。不是我看你不顺眼给你零分,或者想整你给你零分,这就要讲道理,你输了你没脾气,你只好拼命地重新再努力。有人问:我们学堂学生出来好出彩啊,他们会不会骄傲呀?你认为他们会不会骄傲?他骄傲不起来,为什么?他知道他自己有很多很多缺点。比如昨天他们比赛完了晚上出去,奖励他们吃他们想吃的东西。然后接着告诉他一二三四五,哪里有问题,哪里没做好。我们就是这样,这就叫培训,这就叫教育,教育就在随时随地,不是我拿个课堂:“来,开始了,我给你讲课,今天清一在这三点钟给你们讲课”,那东西他不叫教育叫讲座。
这里我不是大家的老师,我是交流者,我只是把我的经验给大家分享,这东西你能拿走多少取决你自己,如果你是学生你就拿得多些,而且拿的多你就你必须训练自己,不是知识,这知识都很简单,比如说我都告诉你了回家你可能会说一句话:“我们要用人本主义来教育孩子,不能用行为主义来教孩子,你记住了吧?”“记住了”!其实没用,因为你不会用它。你回家一做就错,你忍不住的要去考评孩子,看看你到底有多少东西了,把米捞出来,看看米熟了吗?你们为什么不能宽松一些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流水线式的课程表和教育大纲,它把学生当成了机器,当成一个组装线,它违背了基本的教育原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孩子很辛苦、老师很辛苦、校长很辛苦,但是孩子培养不好的原因,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我们九年不如别人学一年的原因。
那么该怎么安排课程呢?昨天说了,今天要告诉你们课程安排,现在你们认为该怎么安排课程?一锅煮?怎么煮?对!当然是一锅煮!煮饭多简单。问题是教育的饭你怎么煮?什么事情一落到实处,就开始昏了,刚开始觉得我清楚了,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以任务为中心”。我给你任务,把这个任务完成,今天十二点之前你给我把米煮好,你怎么煮我不管,你用一颗颗煮米,煮不出来打你屁股,因为那不正常嘛,只有疯子才这样煮,是不是?煮了一个星期告诉我:“我多辛苦,我手都捞酸”了,很多体制学校的老师就在干这些事情,累死了,学生也累死了。
“以任务为中心”。就是我给你一个任务,学生负责把它完成。就像我们这次要参加辩论会,这个任务你就忙 忙忙,忙的晕头转向,最后完成了任务,就是这样的。
那么要不要以课程为中心?要不要以知识为中心?要不要?不要,好!
现在你们要不要问今日学堂设置什么课程?谁敢问?你问我马上就要说你了,你没听懂啊!听懂了你根本不能问我,也不要问我。“今日学堂你们能不能给我一个课程表”?经常有人给我写这样的信,我看后连回都不回——你根本没去好好研究我们在干什么,只知道那一张嘴乱问。你真的研究好了,你就知道我们是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一次完成一个任务,一次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把它搞完了,学生能力也提高了。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而不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为中心。因此,我们不以课程教育为中心的!比如说我们研究日本文化,不是说日本文化一定有一个课程表,没有的。然后我们和学生一起来研究日本的这个电影,它反映的是日本人的什么特性?这本书反应了日本人的什么特性?像《日本三书》、discovery关于日本的纪录片等等,都给你看。看的时候都考虑各位文化的比较问题,各种有趣的差别等等,有多的时间多学习,少的时间就少学习,学生自己要把内容搞透,等他搞透了,一个月两个月后,他就非常了解日本了。
他有没有学东西?肯定学了很多东西,但到底学到哪些东西?我们能不能预测?不能预测!这就是一锅煮的的办法!这个煮,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很复杂,取决你的教育思维的境界,你没到那个境界,你就乱煮一气,你会不小心就把它变成了“课程中心制”,这就是西方的课程,我们为什么认为它不够好?包括哈佛的课程,不够好的原因,它是“以课程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老师是课程表的奴仆。哈弗两千多门课,丰富不丰富?丰富!他这叫以课程为中心的,我们呢?是以老师、学生为中心,然后的话以任务为中心,课程的话随便拿过来用。甚至我们可以把哈佛大学的课拿过来给你教学用,如果我们教这个主题相关的内容的话,对还是不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其实选择面很广,你们也看到了学堂十几岁的小孩子,跟成人相比并不差,然后再过几年,再过五年、十年,天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想像不到。我认为他们将来一定比我强,这是正常的。那么到底比我强多少,到底什么时候比我强,到底怎么量化?你要问我量化?对不起我不懂量化,我数学不好,我承认好不好?
西方有句话,西方学术界的话叫做:“一件事情若不能用数学来衡量,它就是不科学的”,我当然知道这句话。因此你要是说我的教育不科学,我就不要你这种教育科学,我认为那不叫科学,什么叫科学?我认为科学就是“求真,求实的精神,不断超过现有答案的精神”,我认为这叫科学。如果你认为科学就是数学,来个1+1=几,一定有个数学公式,你那个科学就叫:“见鬼”,是死的学问,不是科学。
巴菲特也是一样的指标,他说了现在的商学院教的东西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呢?特别是学的高等数学,一大堆的东西,大学里学的这些课程把我学的头晕。但是他说:“如果投资上也需要高等数学的话,他就只能在奥马哈的街头卖报纸了”。幸亏投资不需要高等数学,只需要小学数学。如果在座的有金融专业的人,一定会觉得这句话很荒谬,因为他们要学很多数学模型。可惜这句话是巴菲特说的,你没法否定他,因为他赚了大钱的,他在实质上是成功的。
你认为我们应该去听巴菲特的,还是要听那些商学院的教授告诉你学一大堆高等数学、概率论等一大堆才来投资?我们都认为这些都很科学,但是你赚不到钱。巴菲特很不科学,但他很赚钱。就像我一样,我很无知,但是我教出来的孩子很有知,那不就得了么?我负责做教育,我们要看结果,看最终的效果,而不是看过程多漂亮。我们不要把过程弄得很漂亮,但是结果很糟糕。
我们现在的(体制内)课程设置模式架构就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吧?好,说清楚了,下次就不要问课程了,不要问我要教学大纲了,不要再告诉我今日学堂你们用什么教材了。还能不能问?你们问不出来了吧?你们知道为什么没教材,但我们教材实际上多极了,几千本,几万本。教师根据需要自己选择
好,第二个问题。咱们再来看看我们这个教学方法。刚才说过课程设置是错误的,教学课程的大纲设置安排是错误的。接下来(体制内的)教学方法也是错误的。
为什么是错误的?我们学习语文,在用分析法来学习,其实错了。
我们语文的话,用语文来分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什么叫“语”什么叫“文”。你们能告诉我什么叫“语文”吗?对了,“语”有两个,“语”就是“语言”是吗?“语”和“言”你知道有什么不一样吗?包括有人经常表扬我说:“张校长这几年讲课太辛苦了”。我说不辛苦,谁说说话就辛苦了?老太太没事,嘎巴嘎巴一说一整天。你说老太太说一整天废话不辛苦,我说一整天也不辛苦。但是我跟老太太哪里不一样?都是语言嘛,有哪里不一样?
老太太她只有“语”没有“言”,我说的是“言”。“言”跟“语”不一样的,在中国是很准确的,不像那西方那样“language”,太简单了,不是那么一回事的。老太太说出来的都叫“语”,咣咣的说话,只要不是哑巴,都可以发出有声音的“语”来,“语音”的“语”。“言”就是里面有内容、观点的东西。所以,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说“因语获罪”,你说几句废话,不会获罪的,只会觉得你讨厌,闭嘴。但是文人会“因言获罪”,因为这个“言”里面含有思想,含有内容,这个可能就有问题,对不对?
我说:“打倒某某某”,这就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有的人就不高兴对吧?这里面就叫“言”,所以“语言”是这个东西,不简单吧?必须有内容才叫有语言。那么现在大多数的人,我们去学,学“语”还是在学“言”呢?很多时候小孩的话就发现一些特征,他在家里胡说八道的时候很会说,呱啦呱啦在家里吵死你。但是他只有“语”没有“言”,但是你要他正式场合说正话,上课回答问题,他就不知道怎么说了。因为他只会“语”,不会“言”,我们没教“语言”,同意吗?当你这样分解的时候,你们就突然发现,语文该教什么了。要有思想,有内容。不是会说废话。
现在语文就是要教两个东西,“语”就是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是“语言”,我们把两种东西混在一起,我们就不分那么细。那么教口头语言简单吗?昨天小孩子们的表现就是今日学堂语言学习的成果展示。你们去上台试试看,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今天上午的家长上台,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其实表现的还是很好的,他们很努力花了很多功夫,但是他可能(我不知道啊,我没在现场)他们的表达清晰度有问题,传达的思想不见得那么准确,可能也不那么能抓住你的心,觉得听了还想听、还想听。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其实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对不对?如果你如果做不到,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同样的话,这个语言他还有两种东西,语言能力,“语”的这个能力,它表达的就是互相沟通的能力,昨天开那个小会,他们给我安排的一个小会,大家都在一起坐那乖乖的等着我说,为什么呢?大家只有“听力”,没有“语”力,或者说他们没有“语言”能力。因为他们沟通能力不足,我说你们说啊,这是交流不是演讲,讲到我累死了,为什么呢?他们这种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他们有的听了我的课,我认为你听懂了,但是我一考你,你又不是那么回事,没听懂。
我们体制教育出来的人,聆听的能力、表达能力、沟通的能力、互动的能力是有问题的。我们要训练的孩子,就是看你说一句话、说话能够听音,这才是你的理解能力比较好。说话听音是什么意思?听出你背后的想法,对不对?如果你只看背后的东西,就证明你还能知道后面的东西,这个“语”的能力,其实要比文字复杂得多,你们同意还是不同意?比如说问你:“喂,今天下沙中学,比如说张校长有个演讲,你来不来?他说“好啊!”,“好啊”,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啊,一个是积极的应和的,一个的话是消极的、逃避的甚至是烦人的“好啊”。
“你在干什么”?叫阴阳怪气的。所以语言,写出来都是一样的,但是我表达出来是不一样的。
这就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了,学语文,千万不能一开始就教他文字!现在知道道理了吧?因为一句话,同样的文字写出来与听起来天差地别。在实际生活当中,如果他只会学文字,只会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他就会变成呆子,同不同意?但是很多妈妈,你的孩子才三岁你就教他认字,你是不是犯傻?我的研究结果就是:小孩子如果三岁两岁你就教他认字,五岁六岁你就叫他变成那个语言大师,就像我说的一样,在武汉碰到那位小神童,五六岁就会读【大学语文】,这就把他的思维全破坏了,他已经完全无法理解人的很多细节,他应该关注人细节的这个年代,你教他很多文字就是破坏她的思维,所以文字是千万不能多学的。
上次我的那个明珠班的黄老师,我告诉他小孩放假,有时候周末到我家里来,坐我膝盖上,我在看电脑,她就指着电脑说:“我知道那个字是什么,那是今日学堂”,她认得我博客上写的字,我很惊讶,我说你会认字吗?她还很得意,说是呀。然后我就问老师,我说:“明慧好像到我家里,我发现她能认几个字了”。你知道我们老师怎么办?老师很得意,说:“恩,那是我教的?”,不是的,黄老师很小心地说:“校长,我没有教她认字”。我说我知道,“校长你知道就行了”,她松了口气。
在我们学堂,她这么小,老师教孩子认字,是你的(老师)有问题了。你们呢?教孩子认字是你们有功劳是吧?在我们这边你是在害孩子。很小心,但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怪老师?我调查过的,我得很好的问孩子:“小宝,真有本事,谁教你的呀?”她说:“没人教我,我就是自己会的”。我说:“那我就放心了”,为什么呢?如果说“黄老师教的”,那我就要问黄老师了,我会说:“你学我的东西学了多少年,怎么学成这样子了,敢教孩子认字”?奇怪吧?在我们学堂当老师不容易啊,在我们学堂当老师就要专门学“不学无术”教育法,因为跟了个不学无术的校长。就不能乱教,这是我们学堂最奇怪的一个地方。
但是我们这样教小孩子,她会自动认识到这是她自己的事情,不教就会。但是她(老师)要去观察孩子表达能力,观察孩子思考能力,发现这小孩子还蛮厉害的,你骗她骗不了的,几个月前你跟她说过一句话,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你说错了,她来问你,你回答她,她就会把你原来说过的话告诉你:“你原来不是这样说的”,很清晰,为什么?因为她的脑子没被搅乱,但如果你过早地就教她认字,她脑子一定会搅乱。
大家都知道语言学习有个次序叫做“听说读写”,这个过程真的不能跳过,谁敢跳过去,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有障碍,你已经有障碍了,再让我给你改过来,我没这个本事,你已经把源程序写错了。“听说读写”,你们再想想你的孩子是不是就是这样过来的?当你对孩子说:“宝宝回家”,他不吭气,但你一说他就知道,你问:“某个东西在哪?”他咚咚咚把它找出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他不说话,这就叫听,经过一年多,突然有一天他就开始了说,这就叫语言阶段。
接下来到了什么阶段?这就叫“读”,读就是阅读能力,你了解了我这个“听说读写”次序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在座的各位你的孩子上不上作文培训班?上不上?不上,才叫聪明的。上叫笨蛋,笨蛋妈妈,真的很不客气的。
如果你孩子口若悬河,说什么说的都很好,读书读得很好,你让他去学作文可以。如果他有这个水平,根本不用去学作文,学作文反而障碍了他的思维。有些家长就问我:“你们今日学堂怎么教作文的?”我说:“我们不教作文。”他又晕了,这个学校真糟糕,啥都不教,不教读书,不学拼音,不教认字,也不教作文,但是奇怪孩子怎么都会呢?到处是怎么回事呢?
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们是“糊里糊涂教学法”,一般人都很难以接受,我说“糊里糊涂教学法”,他说张清一偏激,不愿意告诉我们教育秘诀啊,是我不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不听呢?我说了那么多,你还是用你模式来套我们。我的博文上写的东西,什么时候告诉你,我说要学作文?我说过“不学作文,才是最好的学作文的方式”。为什么呢?我告诉你要阅读,还要告诉你要读什么东西,不能乱读言情小说等乱七八糟的鬼东西。要读有内容的,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你的思维有序化,而且你要读的材料很多,读的是精品,你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精品,对还是不对?你看大师一级水平的东西,你写出来就是大师水平,你经常看伏尔泰,你当不了伏尔泰,也可以比一般的小学老师强很多吧。
你们的孩子在学作文,在学什么鬼东西做范文啊?你们在学《小学生范文》,你孩子是小学四年级,你拿个五年级小学生范文给他学。你说你在教他学什么东西呢?那不是糟蹋你孩子的智力吗?你直接给他学伏尔泰不好吗?当然我不支持你学伏尔泰,毕竟翻译过来的,我更支持你学中国最经典的东西,好不好?你去学《道德经》好不好,你去学《孟子》好不好,去学《荀子》好不好?你学这些东西,你甚至学《古文观止》都好。对还是不对?你干嘛要去学《小学生作文》,干嘛总是上什么青少年杯作文比赛,什么楚天杯,这杯那个杯。。。那不是你在糟蹋你的孩子?在毒害你孩子吗?你用那些很弱智的东西毒害,我们认为这是弱智的东西,当然你说这是在批评人,小孩子六年级怎么叫弱智呢?跟我们中国伟大的智慧,跟我们的《道德经》、《荀子》,跟我们这些大师相比,他们叫不叫弱智?绝对叫。
你的孩子跟着大师学习,就算他只能学到大师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他都是个人才。同不同意?这就是你读什么的问题。
我们在听说两个方面,“语”上面回过头再想想,你们孩子的课程表上有没有这个课程?有没有安排这方面的教学,有吗?没有!其实我们只有读写课程。我说不客气一点,我不是针对体制,我父母都是体制出来的,我是针对教学方法,这是西方式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教育方法,延续下来的,已经过时了。不能这样来设计的。当你发现这一点的话,总结出来道理来了吧,各位?为什么你们大多数人不会说话,把你带到台上来说,你就说的乱七八糟的。你要不服气你自己试试看,自己来录像。像我们清心培训,第一天来了都是分享,介绍自己是谁,很多人说的乱七八糟的,然后录像把他录下来,后来看很糟糕。我们毕业时你自己看一下,你看看自己都说:我怎么说得那么难看啊?21天训练下来,你的思维就整齐了,有序了。我们清心二年级也有分享。你来自我介绍,清心二年级录像一看,完全不一样,那就证明培训效果还是有的。
但是呢,大部分人一开始说了半天,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你有没有发现周围这样的人很多?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教你“语”的能力,没人教你表达,甚至没有人教你聆听,有时候你就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比如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听我的课程,如果我来考你的话,那很多人会被烤糊的,我到底说了什么?可能他吸收不了。这就是我们没有教“语”。
而我们学堂现在是怎么教“语”的?就是我们在孩子的十岁之前,不教孩子进行书面的文字能力,更不教孩子写字,写字这是我最反对的一项工作。我们很多孩子近视眼是写字写出来的,孩子的脊柱变形是写字写出来的,甚至孩子的厌学也是写字写出来的,为什么呢?我们的孩子真的不需要写字,什么时候写字?十岁后写,十岁之前有什么好写的。包括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大家都让我签字签在那个书上,我差不多二十年没写字。当然,原来当老板时老签字,所以签字还没签的特别难看。为什么呢?我用电脑习惯了,很少用笔去写字。我们的孩子还不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很需要写?
你说我是中国人一定要写,因为中国人文字美呀,你是为了文字的形式还是为了文字的感受?要不要捉住孩子的小笔头,慢慢地让孩子在那吭哧吭哧地写?对孩子折磨很大,你们有没有发现小学一二年级、二三年级写作业写到十一、二点,不是在那个作业内容难,而是他的手没有这个能力,特别是六岁之前这段时间到上学,他的手很稚嫩的,这是很忌讳的东西。但是我们(今日学堂)没有将功夫用在这个上。你有没有发现小孩三四岁时呱呱呱是英语,很喜欢说和听,也很喜欢听,那时就应该训练他的语言能力呀,鼓励他发展“语”的能力呀,要一个很活泼很开朗的老师带他,让他去学这些东西。当他这样做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是不是就提高起来了呀?
但是我们在体制内上学,不能跟我们学堂一样自由。我们学堂一个小班十几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谁不发言,我们还要跟他不行,你必须发言,说今日学堂上学,必须要发言,必须要学会说话,不能在那装乖,就像你们昨天看到的那个十二岁的小朋友,刚进校的时候,是最乖的孩子,体制内的最老实,最听话的了。我们告诉她:你在今日学堂要把这个习惯改掉,不能那么乖,要学会思考,学会反问,学会质疑,跟老师捣蛋一下都没关系,刁难一下都没关系,我们就是这样鼓励学生的。我就告诉这个小孩子不能太乖了,她就哭了,反问:“怎么样才能不乖呀”?
你放心,我们学堂学生绝对有批评精神,你别以为他们是我的小信徒。我们不允许他是信徒。你什么事情必须思考过后才能告诉我,就算它是对的。必须思考,比如说太阳从哪里出来?从东边,为什么是东边?你得说清楚,说不清楚你就是迷信,说得清楚你才不是迷信。这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要你记答案,但是要关注过程。教育是关注过程的,(工业)产品关注结果。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完善它,答案不重要,怎样得到这个答案很重要。我们应试教育关注的是答案,你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我不管你,甚至是偷来的抄来的我也不管你,对不对?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很变态的,错误的。
所以教育过程中,“语”的能力培养起来也很辛苦,把课堂问答这个环节给他,同时读了书就要让他告诉别人什么故事,就像小明慧,做了梦,就告诉老师,假如老师不耐烦,说她“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许说,现在上课,不准乱说,听我的!”我们往往认为乱说就是上课,孩子在乖乖上课就好,对吗?你们体制学校就是这样做的。
你能做到今日学堂这点吗(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如果做不到,你就没办办法培养他的语言能力。他说的时候你应该说“嗯,你说的是这个意思”,他说的时候会说乱了,你就应该重复一遍正确的表达,说这样表达。如果他说:“面包吃我”,我就说“恩,你吃了面包,对不对?”,她就知道应该是“我吃面包,不是面包吃我”,这样不就得了吗?语言能力不就是这样慢慢训练出来的吗?
接下来更高层的语言,就是现在(演讲能力),孩子们十二、十三、十四岁后要训练表达、演讲、辩论。这种辨论是目前你们看到的辩论,但是内部训练,包括以后的更高级的训练也会偷偷地告诉你们,我们会怎么训练的。他们会一对一的训练。正方一个人,反方一个人,正方要把所有的观点,从头到尾贯穿下来。对方先给你两分钟时间,辩!反对他,你哪里有问题,接下来三分钟时间立论,重新再立论,而对方再站起来,好我先辩,你的立论哪里哪里有问题,接下来是我的观点,我要立论。这个东西(辩论教育)不是西方的专利,是中国的专利。中国的专利是什么意思?是佛家训练思维的方式。就是立论之前有个破论,要立论还要会破论,不破不立,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知道来自于哪里呀?来自于佛家!来自于佛家的辩论要求。破论,立论,先破论再立论,就叫“不破不立”。如果你不能把对方的错误观点破掉,我的正确的东西就立不起来。就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跟正方在一起竞争,我们就必须把他的东西破掉,告诉他,你的观点不对,我的才是对的。为什么?我不破掉他的东西,你就立不起来。现在的大学生是怎么样的呢?昨天你们看过,他们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们没能破掉小孩子们的立论,是吗?没有!所以说他们立不起来,他们没破,所以没立。而我们的孩子在破他们的立论,而我们也立起来了。因此,大家投了他们票,这很正常。这就叫不破不立,平常这句话说多了,不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吧。
这就是我们培训辩论的方式,而且要训练一个人把它完成,一个人他能够完成这些的时候,就相当厉害了。这个人就可以做总经理了,而且他说话一定会让你非常非常的服气。但是这东西是长期的过程,一步步做,他们还有长期的工作要去做,将来有一天我们孩子出来,我们可能跟他说,你来跟他玩辩论,你可以来一队人马,你来十个都可以,他们可以一对多,拿出你的道理,可以这样来。佛家一队人,一群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来质疑他,一个人站在这,心平气和的把你破掉,把结论立在这。他不用突然给你袭击,考你的反应。他事先把自己的论点贴在墙边上,你来看,看好了,你来挑我的茬,挑得出算你有本事。
就像我的这本《清心文集》摆在那,你们来挑错,挑了来辩,我不用出来,我让我们的孩子出来,他们来捍卫这个立场,他们的捍卫输了,就要给你奖金,这就是教育。其实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佛家文化的传统,这东西练的就是“语”的能力,“语”的能力非常非常重要,我认为比“文”的还重要。你们认为呢?我估计教育界第一次给你说这样话,目前的教育界没有人重视这个能力的。因为你不会写文章没关系的,老板他不会写文章,但他发表的演讲就是能感动人、就是让员工服气,他跟人沟通就是让人很舒服,对不对?他的视野也很开阔。我们大学里面会写文章的人多了,有些人只会写文章不会说话,他没办法把自己的品牌推销出去,所以“语”的能力真的比“文”要重要,所以“语文语文” “语”在前面,“文”在后面。可惜现在语文教师没有几个人,或者几乎没有人去教“语”,我们教育缺“语”,无“文”,这是我的评价,大家如何评价?太偏激了?你们认为呢?
如果你们支持我,你们跟我一样“偏激”哦,我的结论就是这样得出来的。但是你把我的结论单独拿出来说:张校长说我们语文教育缺“语”,无“文”,没有语文,我估计在座的一定要说我偏激,因为缺乏整个的推论过程。你别说是我说的,因为你没办法像我这样论证那么清楚,我是论证清楚了,才告诉你中国教育缺“语”,无“文”,你没论证,直接说这个结论,别人会说:“明明有语文课,明明有大学语文,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你怎么说没有语文呢”?我是说语文的本质来说,我们体制内学校没有教学语文。
接下来“文”的话,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悲哀事实,我们也没有。阅读和写作,就是“文”,然后我们在教阅读吗?我们没有在教阅读,我们在教考试,发一段文章给你,然后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然后给你考,而且你必须按照标准答案答。天底下哪里有标准答案呀?一千个读者里面就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里就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怎么可能标准化?你让他只有一个答案,你是怎么教的阅读?同意我的话吧?如果同意的话,那情况也很严重。怎么严重?你这孩子怎么上课的?你说呢?你孩子怎么上课的?以后你还敢不敢让你的孩子去做卷子,做语文卷子,把他的能力破坏掉?你真的不敢的。
所以为什么我研究之后,就不敢把我的孩子送体制学校上学了,因为我们研究发现,体制教育他全是反着来的,是反教育!只会伤害孩子,不会带来真正的教育。
我发现佛陀很厉害,两千多年都预测到了这种局面了,说这叫“世人颠倒”,全都是反着来做事的。什么东西都不对劲,所以我们就不敢让孩子上学了,因为我爱我的孩子,因为我爱他,所以我就不敢拿这些有毒的教育去毒害他。因为我爱他,所以不敢叫他去上学,因为我喜欢让他语言表达清楚,把文字写得清楚,所以不能去做那些卷子试题。我不能给他一个固定的答案,限制了他的思维能力。我们的小孩子,就算他说的东西很错误,很离谱,我们也会告诉他: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但是你可以保持你的理解方式,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答案。我们不要求你跟我一样,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教育出来的确跟一般学生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他真的有思考力,有批判性精神,他真的会去质疑,但在质疑当中,并不妨碍他对老师和校长的热爱。学生们都最喜欢自己的班主任,对他的老师很热爱,你要说他的老师不好,他会很优雅地告诉你不是那么回事的。他热爱他的学校是没问题的,因为学校能够可以满足他的心,但并不是说学校说的东西,他就信徒一样的听。我们反对信徒,就像我们说的“你怎样才能不乖”?哪有学校这样教孩子的?我们就会。虽然我们要求她“不乖”,但是你看他像不像叛逆的孩子?你只看着她很调皮,很可爱,还会逗你玩一下,那个小女孩(辩论赛的反方一辩)看到没?才一年多。
其实小孩子的可塑性真的很强,她可以千变万化,但是你要给他变化的条件。如果我们按照以前的固定模式给他,他现在可能都乖的不得了了,乖的都不会思考了。你们很多孩子很可怜的,要不就是乖的不会思考,要不就是调皮的完全让你无法控制。而我们孩子,她又很孝顺,跟爸妈关系也很好,老师也很喜欢他,同时你跟他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也觉得你很可爱,也不跟你对着来,这东西就叫做灵活,灵活跟死板是不一样的。
怎样进行阅读教育?
我们怎么教阅读呢?不能去教他读死的东西,不能教他一对一的东西,要教他理解消化,你的理解对不对我先不管,我让另外的学生跟你互相讨论,甚至反驳你,你就不容易固执,你得重新完善自己的理解,原文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老师就算是知道答案,也要让他们吵成一团,等吵了半天,是不是理解就更深入了?到最后老师再总结一下,他发现老师的思考比他高一大截,他对老师也很佩服。老师一定要总结出来就要让学生服气,境界一定要比学生高。如果学生对老师不服气,学生会把老师炒掉的,这是我们学堂的模式,学生也很厉害,我们很多大学生怕教这些孩子,你会觉得这些孩子很不好糊弄。特别是你知道我们学堂的制度是学生可以炒掉老师的,因为我们要求学生是“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只要我说得是对的,我就有权炒掉你。那么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学堂老师的压力也很大的,他天天要进步的,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叫“教学相长”就是这样“长”的嘛。
其实我们做的很多跟体制学校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实际“做到”了。传统学校说要教语文,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孩子语很好,文也很好,甚至孩子写的文,看了水平就不像真的。在深圳,一个学堂的老家长更搞笑,她8年前就送孩子到学堂来了,这家长还是满有眼光的,但是他今天才告诉我:她这几年,是每天都想把孩子接回家去。因为她一直搞不清学堂到底是在教什么东西,一直看不到什么课程安排。但是她觉得孩子在学堂很开心,算了,就这样混吧。然后她也看到了自家儿子发的作文在博客上很漂亮,写的真好。她就想:这怎么可能是我儿子写的?一定是老师帮他写的!老师为了他发表出来帮他修改的,修改好了发到上面,就是为了争面子的。其实学堂的老师哪有时间帮你十几个孩子每个人写作文,写博客,一下子写几千字,12岁不到,11岁多,两三千字一下子写出来,多长时间?两个小时。你们现在几个人赶的上?关键是他写出来思路还很完善,题意就很好。但家长就一直认为不可能的,一定是老师帮忙写的。后来这一次放了暑假,老师布置了作业,就让他们(今日学堂学生)看一本书,还有写两篇文章,但家长就看自家孩子天天玩,就说“你赶快写呀”,“没问题,很快一下就写完了的”,她总不相信,因为自己写没这么容易的。后来到了最后期限,孩子花了两天时间,几个小时就把书看完了,然后她说“还有读书笔记要写”,看那小孩子,两个小时,当她的面写了两三千字出来,亲自打出来。这一看,老师没在旁边,没有电子邮箱辅导他,才相信了!家长感到震惊,说:“我的孩子那么优秀,我真不知道”!所以她觉得自己很惭愧,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家长。
这件事情就代表很多家长真的不相信学堂孩子的水平,因为有可能大人都写不出来。你们怀疑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不具有这个能力?是特别包装出来的?好,我们就来跟大学生辩论比赛一下试试看。辩论的结果,是不是证明小孩不见得比大人差?好了,你还是不相信,心想他们是事先准备的。最后你们家长自己自由提问,这是你们自己提的问题,可以故意刁难她们。还有给你们上课,你看怎么办?还是假的吗?这叫做水平好到不像是真的!
你要相信一点,我们做不到的,孩子做得到。但是你要给他这种机会去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培养模式:你先给他大量的阅读,好的内容的阅读。再给他一个写的方式,不是作文的方式,我们是让他理思路,不准有一句话废话,必须很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然后把废话一点点地砍掉,写出来之后,不是叫增加字而是减少。你们用传统的方式写出来要字数,500字,要量不要质,小孩写写就算算,还差多少字,然后打多少个标点符号,再重复几句话,就像老和尚重复几遍,字数够了,就完成了。这个是个很坏的习惯,你们知道为什么?这种方式是在培养孩子说废话,有些人在台上说半天还说不清楚,为什么呢?他从小就习惯了乱说,只要把数量说够,时间说到就够了,而我们是:只要是你说不清楚,不行!你可以只说一句话,但要很清楚的表达,因此你看我们孩子回答问题,有时候看着有点傻气,怎么几句话就说完了,不吭气了。但有些人会口若悬河,不停的说,还收不住。以为这叫水平!该说就说,不该说的多一个字都不说,我们的孩子就要培养这种能力,这才叫语文能力。
语言能力必须这个样子。写东西就是告诉他要砍废话,写出来很多废话!要砍掉!哪里有这么多废话,重新砍砍砍,不停地削减。但是你可以增,增的目的要把它桥接的更好,所以的话,文章要经常改来改去,不停地修改,这样最终的结果,他们的语言表达就越来越准确,如果你没经过这个训练,无法准确表达的。
这里告诉你们一个很简单的秘密,当你想把作文写好,不是去写一百篇作文,不是我给你半年时间,你给我写一百篇作文出来,你的作文就写好了,不是的,这样只能培养废话大王,在一个水平上不断重复。
如果你有本事把一篇好文章改一百遍,比你去写一百篇作文效果更好,这是一个秘诀。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诀,我们学堂就这样用的。所以在我们学堂看起来效率甚至很低下,比你想象的低下,但最终的结果是高效,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学生看起来学的很慢,到最后我们学生追不上他,因为他一直在训练能力,而不是训练知识堆积。他不要这个结果。比如我告诉你们,我们学堂的孩子一个月,就只写了一篇文章,你觉得哇你们学堂好差劲啊!我们的静慧今年上半年闭关,半年时间她只读了一本书《沉思录》,效率低下吧?但是她读《沉思录》的深度肯定不是你读的深度!当你认为我们低效的时候,你再跟她比,你才发现你的高效没有用。你以为你写了一百篇文章有用吗?就像体制学校一样,每天写一篇文章,每天做多少作业,他们在简单水平上重复,没有用的。我们是在一个地方深深的挖井!你也应该看过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是什么呢?就是我挖一百口井,每口井下面都是水,但是没挖到水,因为只挖了一点点。我们是一直挖到你出水为止,因此我挖一口井就算一口井。你挖一百口都是浅浅的,但是你可能比我更辛苦,是不是?最后孩子为什么能轻松学习,这能不轻松吗?
数学的学习
讲完语文该讲数学了吧。 数学他跟语文又非常不一样。语文有一个敏感期,比如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缺乏一种素质叫做察言观色,小孩子天生就会,你跟他说话,他很认真的看你,大人反而是有口无心,听得人也无心,说的人也无心。所以大人在一起聚会特别觉得无趣。但是小孩子不一样,很认真的。那么这个人他过了这段敏感期,你没有去培养他、强化他,就会丢掉这种本能,如果你先让他学文字,背唐诗宋词,他就会丢掉这种本能,这时你跟他交流,跟他互动,讲故事,带着他一起做游戏,做很多活动。这个能力就能强化,这个孩子将来会有一个能力,他观察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就比一般人强。
那么语言就是他先学语,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过来,你不能跳就是这个道理。而这时你千万不要学数学,我曾经看到一个神童培养,据说还收很高的学费,上万元一月。然后说是幼儿时期就教他微积分,这很见鬼的,他教的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但是有些家长就信这破玩意,然后三岁五岁去玩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训练什么天才,认为这样子就会变成了天才,培英不出来的,你只能培养出来傻瓜。我们能不能接受孩子是正常儿童呢?当你认为是正常,他反而可能是天才了。
好了,语言实际上和数学是相反的东西。数学是晚一点学才好,现在体制学校的教学安排是有问题的。我们小学一年级,甚至还有幼儿园数学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数学,这样学下去的结果是低效率的,这也是“数米法学数学”,一颗颗的数。你们自己设想一下,你从来不学数学,但是到了你是十二岁的时候,你回过头来学习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你要不要花六年时间?有没可能?多长时间?两个月你全学完了,学的挺好,我们干嘛要去折磨孩子六年啊?可怜的孩子,被你这帮可恨的爹妈折磨的。你们这帮爹妈,是不是跟你们孩子有仇啊?你认为有仇吗?为什么要他这样学?
你们去看看那个著名数学家叫杨什么?他就是十几岁才学数学的,不妨碍他成数学家,数学跟语言不一样,语言是非要越早学习越好,这是他的天性决定的,因为语言他是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而数学是思维能力,必须要等我们大脑的思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能学习,才能理解,你们自己有这个体验,你们都忘了。《与神对话》里说的:“感受是灵魂的语言”,你们自己有的经历难道你忘了吗?仔细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小时候,可能今年学数学题,觉得难死了,老做错,老给老师打回来,然后打了很多叉,到了第二年回过头来,怎么那么简单,对还是不对?你们有这个发现就会知道,这一年间是不是老师给你上了补习班?有时还不是过一年,有时过一个假期,上个学期不会的题,下个学期打开课本一看,这么简单呀,我原来怎么还会做错掉?对还是不对?
过了一个假期你就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为什么在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根本没有发展之下,在他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时候就去叫教他数学呢?初中的时候就教他微积分,教到高中。美国现在你发现他们聪明了吧,美国的数学简单极了,我们小学学到三年级的数学,美国小学要到五年级、六年级才学,然后我们学到初中的那个数学课程,美国人呢到高中毕业都没学,高中毕业SAT考试,考数学你看看它的难度,相当于我们初二到初三的难度,这样美国人就把大量的无效劳动时间,折算成有效劳动时间,美国人花很多时间在学什么?他就在学语,在学文啊,他考试就考这两个能力呀,他考的是阅读,考的是写作。阅读看你的理解能力。中国人的理解能力很差的,很多有深度的书,我们根本就读不懂,中国人的阅读力全世界倒数的,每年一点几本书,日本是每年五十四本书,你说我们这个民族,教育难道没有问题吗?
我们把整个民族教育成不会读书的民族了,但是美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他们教学非常好,特别是日本的教学非常好,很扎实,他们教的是对的,我们教错了,我们把人们教成厌学了,你们很多人有点难的书你们读不下去,甚至有人读我的博客读了两年,自称每天都读很多遍,然后有一天见到我,我发现他一篇都没读懂,真的,你也别笑话,有可能你们有不少人没读懂的。你要不信你考考看。
还有一批人,上完清心课程后,回去重新读一下博文,突然发现懂了很多东西,说:“张老师你很多课程已教给我们了,我怎么就不知道”。读完了你就会发现,你们上课时的东西博客里面全都有,本来就有,我不保守的,我给你你拿不走没办法。你就上培训课,上培训课你掏钱,谁让你读不懂的,读得懂就不用来了。
那么数学如果我来安排课程,我会安排在十二岁以后甚至是十五岁之后。需要的话全部学一遍,但之前会教数学基本能力,数学基本能力不用你特别教,小孩子只要你能让他参与生活,他就能自动知道,比如我们孩子四岁多,她就有加减能力、算数能力,这很好,但不是教出来的,是自然来的。因为她来了家里,我们会教她分享精神,让她拿东西给孩子们分。她自己就会算,比如给她六个水果,她数数数说:“爸爸,还不够,还差四个”,是不是减法?我说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啊?她说我们总共十个人,你才给我六个水果,所以的话还差四个才够,所以你还得再给我四个。表达很清楚吧,这可是应用题。
所以现在这些基础数学能力可以教给他没有关系,但不刻意教他,在生活当中交给他,四五岁就掌握的非常好。还有,比如说,我们还可教他负数。负数是初中才学,我是亲自教儿子学的,他是什么时候学的,五六岁,很小,他就会了,怎么会的?自己会的,有一天我开他玩笑,他来考我,他说:“爸爸,我都会做减法了,3-2=1”,我说:“你真聪明,爸爸给你说个题,看你会不会”,我故意逗儿子,说“2-3=几?”,摸摸脑袋说:“爸爸不够啊,还差一个才够减”,我说:“真聪明,对了”。他很疑惑:“这也算对,还差一个”,我说:“对啊,差一个也算对”。我说:“差一个这种说法不科学,科学的说法是叫‘负一’”,是不是这样的?负数不就是这样的概念吗?跟生活的结合,不就是自动会的吗?我们非要把它分成12345,然后到6年级初中才可以学负数,还有不知道什么是“负一”,我们知道“差一个”是什么,但不知道“负一”是什么。告诉他明天我们开始学“负数”,然后你一听概念就吓死了,什么叫“负数”,我从来没听说过,我们很多人上课时不是被鼓励出来的,我们是被吓死的。
最吓人的课程是什么课程?就是数理化三大课程,这三大课程设计者我认为有点弱智,别把他们看得太聪明了,其实是弱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三大课程数学 物理化学是很好的东西,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科学,我们生活当中要计算,有各种空间、地理、方向的变化,还有化学元素的变化,这东西都是我们的生活当中的科学,你们学习的时候有哪个人是把他放在生活当中去学习的?一开始就是公式、定义、定理、概念,然后一些名字就把你吓晕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我那个表哥告诉我:“你明天是不是要学物理课了”?我说:“是的,下个学期就就开物理课了”,“我告诉你那个物理课你知道什么课吗”?“什么课”?“物理物理,越学越无理!”,他学的晕头转向的,学不懂,他还要吓我一下。那个物理是不是真的很无理啊?我的物理还好,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们发现我们不是把它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是吗?我们把它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东西。你以为这是谁设计的?专家设计的,专家就觉得这样才有“学术之美”,他就认为就像张健柏一样把一些很深的东西说的很浅,这叫没水平,知道吗?“负一”就是什么“差一个”,多差劲啊,笨蛋才这样说。
问题是我上大学,上研究生之后,立志成为笨蛋,立志不学无术,你别以为我说话那么通俗的,我上武汉大学研究生时,我的大学同学看了我的哲学论文,都说全武汉大学大概有两个半人才看得懂你的文章,他认为某某高人算一个,他算一个,某某高人只能算半个。我文章水平怎么样?第一水平很高,我学康德哲学,那东西很深奥,我可以学的非常好,我可以让老师都很佩服我,但是我的观点和老师不一样,我跟老师是反着的,老师对我很不服气,那我们就辩论,就像那个康德哲学,他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你的观点自成体系,给你个高分”,给了个很好的分数,那时老师很宽容,不像现在:“你必须跟我一样”!
那个德国哲学,学过的都知道,特别康德的那个东西特别复杂,然后我可以把一层概念套一层概念把它弄清楚,真的不容易。我写文章也会写的非常有学术性,当时的话在研究生时发表一篇文章,就像我说的全武汉大学只有两个半能看的懂。今天你们上过幸福课,你有没有发现?作者说:心理学文章包括他老妈在内,全美国也只有几个人才会去看。具体几个人?我不知道,反正不超过个位数,几个。但是我就能写这样的文章哦,但后来我一直在想我写这篇文章在干什么?挺无聊的是吧?我写的很辛苦,写出来没人看的懂,没用,关键是没用,对我也没用,对别人也没用。后来的话,研究生毕业,我就想我这辈子一定要走一条,不学无术的路。就走到今天变成这个样了,因为我相信中国古人王阳明说的一句话叫:“知行合一”。 我的知识跟我的行动跟我的生活必须能合在一起,我不要去学那些莫名奇妙的东西,那些塔上建塔的象牙塔的东西,我原来学的全是象牙塔,全是学术之美,这东西对生活没用,甚至会把我变得越来越呆的一个呆子,越来越傻,所以的话我就不干,研究生毕业后我全部干实事,我只做实事,我不玩虚的。以大学教师的眼光来看我的话,我这人特别不学无术,我也认了这一点。
如果你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大学教授,培养出象牙塔上的一个知识分子,我不反对你让你的孩子去学这样一个东西。如果你没有这个目标,你只要他做一个快乐的、正常的、思维敏捷的能做事情的人,你需不需要公式定理把人都搞晕掉呢?我认为不需要,我们学堂的科学课就是这样安排的。中国找不出来这样的科学课程,中国的科学课程非常非常的学术化,很枯燥无味。西方虽然追求学术之美,但西方它出来很多有价值的跟生活连接很紧的科学普及课程,它把各种各样的科学原理,用一些很简单的模式、用一些眼睛很容易看到的东西、甚至用电脑设计出来非常好的程序,把它表达出来。包括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理之类的,我就看到一个程序,非常好,一按就把这个东西解释的很清楚,图形也出来了,一看原来这三个东西有那么样的差别。当初我上中学物理时,搞清楚这三个定理,费死劲了!但是现在的孩子在电脑上按一下,“啪”给你解释的很清楚。
你们也看到了视频中我们的孩子给你们介绍各种科学原理课程,看起来是不是很清楚?看起来很科学家的样子是吧?但他们不是用你们传统那个方式去学习,用传统的方式,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干一件事情,你们都熟悉的一件事情,他一定会厌学。就像你们一样,你们现在告诉我:你们哪几个人喜欢学习数理化的?我估计有,但我估计大多数人恐怕说“算了吧,我看本小说去,我去看连续剧或者言情剧更好”,但是我们孩子会喜欢科学课,他会觉得哎呀数学、天文学、物理、化学太好玩了,他把它当玩,我们告诉他学习就是玩的,你玩的好就行。玩的话我再告诉他,分享给大家,给大家讲一讲,你会发现这个其实是语文课啊!跟科学课是不是重叠啦?所以我们学堂的话你问我们到底上什么课?说不清楚。我们表面上看在上科学课实际上在训练他的表达能力。他要去做ppt,他要给大家讲,讲清楚,下面坐着小朋友,都给他提问,他自己也面临着一种考验,他自己会很完善,但是他不认为自己在讲语文课的,所以我们学堂是没有语文课的,只有科学课表演课,这个课哪个课的,就是没有语文课,我觉得语文课不要上,所以我们学堂就特不学无术。
英语课我们也几乎不上的,对小孩子他认为这叫游戏课,比如幼儿班孩子上英语课你知道怎么上吗?老师说:孩子们,运动完了没有?运动完了我们现在开始玩游戏了!小孩子说,玩游戏,当然好了,这个游戏怎么玩的呢?这个东西你跟着那个东西怎么配,说是玩的,看你学的像不像,他就跟你呱呱学。想象得到吗?像玩一样就学好了。
中国人很可怜的,孩子背书包回来,你说:“今天学习辛苦了吧”,惨了,你说这句话,你孩子就废了,为啥?学习等于辛苦。你建立了这个神经链接。你不能把孩子教成这样,你得骗他一下:“玩游戏了,来做项目了,你玩的开不开心”,他说玩这个游戏给我看,其实这是个教学程序,他说爸爸你看我会玩这个游戏,我说真棒看我儿子多聪明,这就完了。若是“学习辛苦了,太努力,太不容易了”,然后妈妈奖励给吃好东西,概念出来了——“学习等于辛苦,吃东西等于享受”!这是猪的哲学模式,所以我长大了最好变成头猪。这就叫价值观教育,你们从小就这样胡乱教,现在知道:你们的孩子为什么好逸恶劳?为何不爱学习?为什么贪吃懒做?你们知不知道孩子是最不贪吃的?相信吗?相不相信你们决定。反正我就告诉你我的孩子的笑话。我们孩子的话,原来在武汉的时候到周末,每个人给你三十块钱,当时值牛排一份的价格,他说:“爸爸我要吃牛排”,反正他没吃过,总想吃一点,到底好不好吃,他不管,我就想:“他们其实也不爱吃,就是好玩,就是这东西吃起来蛮稀奇,平常不太吃而已”,去城里了(原来住在武汉郊区,还是比较享受的,住在一个很好的湖边)。但是我就试试他们贪不贪吃,每人给你三十块钱,买了牛排还剩两块钱。那是十年前,这三十块钱想买牛排也行、买吃的也行,但必须要把它花掉,你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你以为他去吃牛排去了?都不去,吃了什么东西?他买了个饼,吃的比现在还简单,把剩下的钱买本书,买些小玩意,高高兴兴的特别开心,又没浪费钱,而且玩的很开心。我说:“原来你喜欢吃这个一块钱的饼啊,下次我就请你们吃一块钱的饼”,他说:“不行我喜欢吃牛排”,我说:“你到底是喜欢吃牛排还是喜欢要牛排的钱?喜欢吃牛排我只买牛排给你吃,好不好”?他说:“不行你要给我自主,我要自主权,反正你一样花钱,这个钱怎么花你就别管了”。其实这也是教育,教育他自己去管理,把钱用在最好的地方。但如果你不教他管理,他就是什么贵,吃什么,其实他也不见得喜欢。我们从这些细节观察出孩子不贪吃。
今天这些孩子在上台辩论之前,在食堂的时候我只看到他们只吃一碗清粥,一个小馒头,别的什么都不吃,菜也不吃,为啥?他怕吃了脑袋发昏。这是真的哦,检查一下自己,如果你吃大鱼大肉大餐,一定身子重的不得了,但如若你吃的很清爽,一碗粥,脑子也很清楚,身子也很舒服,他们不想下午的时候变笨掉啊,所以就吃得非常清淡,这也是我的秘诀。我发现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你的孩子要考试,千万不要给他大补一场,你把他补成笨蛋了。孩子要考试怎么办?不给他吃东西,给他一碗清粥就够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数学学习我们看到了,它是思维分析、解析的能力学习,所以它要学的晚。语文要学的早。中国人要安排你自己的孩子课程,最聪明最好的办法是把语文包括英语,全安排在12岁之前,听懂了我昨天的课吧?十二岁以前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学什么写字啊,会害死人的,还学什么数学,毫无必要!把语言学好!到十二岁的时候,你的孩子语言能力会跟我们学堂小孩一样,很强,也能写文章,他写文章写的很好的,一写一大篇,英文也要变得类似,这才叫语言教育的成功。数学丢一边去,不管它,什么时候想学,什么时候集中学习,实在不想学,把基础的东西(当然也别搞的太白痴了,连加减乘除都不会,这些东西太简单了)更高级的东西集中清理一下,这就够了。这就是十二到十五岁,这叫思维训练,数学、其他的都可以学啊,但是别学的太高深了,除非他喜欢,他喜欢他可以学的很高深。
这个阶段其实我们有更重的任务要学习,我们要学习健康,昨天也讲了一点,大家也知道只是随便讲了一点,大家知道很多人中招,你们没学过健康。我们还学习生命知识,十二岁之后你知道还要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学习两性关系的知识,两性关系知识不是说怎样去交配,这可不用教的。而是告诉你怎样去认识异性,男人是怎么回事,女人是怎么回事,我刚才说的不是笑话哦,英国有个影片叫做《青少年性教育》,搞了半天,它全在告诉你性器官是什么样子,多大尺寸合适,乱七八糟这些鬼东西。然后我们孩子自己看了就问老师:“这叫青少年性教育吗?”我说:“是啊。”他说:“不对,应该改个名字,叫青少年性交教育”,我们孩子很直率的,我说:“这个对你有用吗?”他说:“没用”。他说:“它根本不懂性教育是怎么回事”。很著名的教学影片,英国的影片,但是我觉得他们态度好就好在坦率地面对这件事情,错就错在它在不懂得去引导他。
我们要教他认识男人,认识女人,教他对自己负责,教他你如果提早进入婚姻进入恋爱,你怀孕了会有什么结果,什么后果,你要不要这个后果,等等等,把这些后果都告诉他,这些都很麻烦。同时我们还教我们的孩子第一教他孝顺、教他对自己负责,教他对自己身子要控制好。
我们孩子十几岁的时候过生日,你知道她们会怎么过吗?她会拿个袋子放在胸前,然后说:“妈妈怀你的时候身子重了20斤。就给你放20斤的东西,盐,我们把盐放到袋子里面,她就得挺着大肚子去干所有的活,你觉得容易吗?晚上还得挺着大肚子睡觉,容不容易?还要有一个鸡蛋,生的,放在袋子里面。如果那个鸡蛋破了,就代表里面的婴儿死了,所以呢?怎么办?就得继续再来二十四个小时,就代表你不够小心,所以啊她拿着那个大袋子啊,走路都这样走,跟你们妈妈一样,走路都特别小心,为了小宝宝。等过完一天生日后,她打电话给妈妈,你知道她会说什么呢?她会说“妈妈今天我过生日,你一定要买什么东西给我呀”?她不会这样说的。她说“妈妈,我现在才知道你生我真的很不容易啊,妈妈太感谢你了”,妈妈哭了,母女在一起哭。
这个教育是不是比你背《弟子规》、《孝经》等更有效?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个教育还有其他功能没有?假定这孩子是个女孩,将来她还敢不敢随便去乱怀一个孩子,乱生一个孩子?当她没有能力、没有责任、十几岁时她不敢的。但你看看现在的小孩,有的小孩十二三岁就生了个小孩。在座的各位,你有没有准备那么早当外婆?是不是很麻烦?但稀里糊涂就生了,生了之后她还不会管。网络上有个初中生就生一个小孩,她甩给自己的妈妈去,她自己还在那上学,多可怜啊!因为她不懂。
但是她背过这个生日袋子后,她就知道这个后果,会很小心的,当我们问她准备好了没有,没有准备好生孩子的时候,她不会轻易地乱迈步,这就叫“谨慎”,这就叫“学习”,这就叫“性教育”。这个性教育很简单,告诉他结果,然后你自己来判断,你要不要接受这个结果。当然这和数学没关,我只是告诉她我们会这样教孩子,这都是些平平淡淡的东西,生活当中就自动过渡过来了。而且我们认为教这个课,比数学更重要。你们认为教这些课是不是比教孩子解几道题对孩子的帮助更大?同样的话,让她教会这些东西就是十二岁十三岁,这个时候我们要不要把时间用来学数理化?各位你们做生意时,有几个人用sin、cos,没有吧?但是很多“基本的常识”,你们却不知道!怎么运动?你不知道!怎么坐座位?你不知道!怎么选家具?你不知道!这些东西跟单词、公式相比谁更重要呢?我们更重要的东西不去学,却学那些一辈子都用不着的东西!特别是英语单词!我们经常一辈子也用不着,但是我们当时学得多辛苦啊,那不是见鬼吗?这就是个笑话。如果我们学会了教育“以生命为本”,我们就绝对不会做这种很愚蠢的事情。
外语学习最要命的地方就是外语有个敏感期,6岁之前学,效果很好,12岁之后学,事倍功半,要花到六到十倍的功夫才能达到六七八岁小孩子的学习效果。像小孩子,1、2年就可以跟老外呱呱呱说外语,我可以跟你吹牛,我们挺了不起的。同样,你孩子八岁送到我们学堂来,两年之后他就不行了,一年之后他就说不了英语,他可以说一点,但很少。也是说八、九岁跟五、六岁相比差距很大,如果你十二三岁再送到我们学堂来,告诉我,你需要你的孩子学的外语跟我们的孩子一样,我告诉你,我没这本事,我可以让他考上大学,但没办法让他学的像学堂其他小孩子那么优秀。不可能学习的像美国孩子那么溜的,我没有这个本事,除非你自己有,因此,我们反而建议家长,如果小孩十二三岁才送到我们学堂来,你的孩子最好放弃英语学习,我们是老老实实这样告诉你的,为什么?
不是我们不会教,会教,但是你学不会,是你的问题。我说过人本主义,你的对象有问题了,黑箱装不下语言这个东西了。语言调查的结果、脑科学调查的结果的确是,你在从小学外语的时候,外语是存在一个大脑的特定区域的,但是如果是你十三岁的时候再学时候,你知道那个外语存储区在哪里?没有了,只能存在你的母语区。其实它就不是正常的外语,所以我们总不那么对劲。那么你十二三岁学它干嘛呢?十二三岁后是不是应该像我前头所说的生命、生活、常识,以及实在的东西甚至语言、交流、阅读能力?放在这上面是不是更重要,你们认为呢?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放弃英语,你舍不得放弃,你坚持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告诉你,这样会损失很多东西。只有你放弃,才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我们的选择就是必须要去放弃一些东西。而英语是我们最先要应该放弃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说“我们学堂很会教英语,来上我们学堂学英语”,想赚钱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是教育不是这样的。我是根据你的生命来决定学习什么的。六岁之前,反正你没事天天玩,顺便就就学英语可以,到十二三以后,你要学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建议你们用这种方式来考虑我们的外语学习。
回过头来看普通学校怎么安排外语学习的。什么时候最重视,小学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学习中学才开始。正好是十二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的方法还不对,在最不该学习外语的时候使劲学外语,难道会有好的效果吗?所以我们当然就学不好了,这是一个很正常,很自然的结果。好了各位,按照现有的教学专家的课程设计,你觉得他们安排的哪门课程还可以?是可以接受的安排?
你自己思考去,不要相信我的结论,我说的对不对你自己判断,现在你觉得想委托你的孩子上哪一门课?说说看,有没有人告诉我?你呢?觉得哪门课你的孩子可以上,愿意上?我是问现在的学校,哪门课你是可以接受的教育?看见没有?她语言能力比较差,沟通有问题,我听得懂你说的,你听不懂我说的,那要不你来说说,找不到?什么?你还是没听懂我在说什么!你们认为上今日学堂就是要钱?错误,我再次在强调,第一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招生,我不来这里,我每年的名额都招不完,我一年只招二十人,所以千万不要误会我是来扩大招生的。如果我要招两百个、两千个,我可能来忽悠你,我没这个要求。我是来告诉你教育是怎么回事,是在分享教育是怎么回事,不要抱着这个误会,说上不起学堂。
第二的话,如果你认为教育跟钱有关系的话,那你就错的太离谱了,你完全不懂我们在告诉你什么,我一直在告诉你教育跟心有关系,昨天就说了,昨天你也来听了,今天你还是听不懂,你还是语言,语文没学好。你有心在哪里,哪里都是大学,没心,你有再好的大学也不是大学,家长们你怎么把这些东西学会,包括那本书(《清心文集》),那本书你看懂了价值百万,看不懂一钱不值。而且我觉得绝对值这个价值的,我们的学堂老师,并不是我给他们什么秘笈,而是他们把那本书中的这个理念“执行到位”了而已。包括我今天教给你们的东西,他们“做出来”了而已。
你们是光听,听了之后在哪里等着,等着送过来(送到今日学堂),对不起,第一你要付一大笔钱,第二我可能还不收,但是你自己去做教育,一分钱不要,这就是你的价值,你不去干,还总等着别人拯救你,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就像我说的,清心培训你可以不来,你看得懂这本书,你用的出来,你根本不用来培训,看不懂?可以,我可以训练你,让你看懂书。那就很简单:就让你你吃点亏呗,要让你知道你错的多离谱呗,你总认为你是正确的,你写作业,就告诉你写的作业得零分,我就证明你作业为什么得零分,然后没办法了,你只好自己想办法多挣点分数,不想丢脸,你痛苦的过了21天,回去一看,奥,这本书总算看懂了。这些就是训练方式。我们结论看上去是很偏激的,但是我的推理过程,有哪个告诉我很偏激?推理过程哪里有错误?别忘了我的专业,我上大学的时候是工科,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受到思维训练,理科,我的理科成绩非常好,就是严格的推理证明一环扣一环,我这种习惯跟一般文科生是不一样的。出来的东西就是一环扣着一环的。你看最后一环跟你走的方向不一样,说我太偏激了。而你呢?你明明毒害自己的孩子,却说你对自己孩子好,我说你才偏激。
我的结论你们可以去推理。我大学学的是哲学,我研究英语我用的是大脑科学、脑神经学、NLP,我研究了很多东西,得出了现在的教育结论来,因此我不是一个简单的靠经验,我已经说了靠经验没有用,我是靠思维模型来做的,科学模型,最后出来的结果,它不能这样做。然后得出来一个最自然的模型,用我们的话把它叫做“自然学习法”。大道至简,我研究的最复杂的东西,到最后其实很简单。我就把这一点告诉你,但是普通人呢,老子说了:“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什么意思?明明有高速公路,你非要爬山、走小路。你们现在的路,我认为你们走的是小路,崎岖难行,危险很高。但是的话,你们会给自己打气,打的气我都知道叫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明明可以很快乐地学习,你看我们学堂小孩学习多快乐!你非要“苦作舟”,然后的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不怕死。难道你的人生使命,就是做老虎的粮食吗?这些话你们会觉得很生气的哦。
我们是说:“明知山有虎,就要躲着走”,我不跟你打仗,我干嘛要打仗呢,我走最平的路嘛,“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记住老子!我学道,我喜欢老子,就是他全教你用最简单的方式,完成在别人看起来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赚钱,做生意,教我们的孩子。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做一些大家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我会教很多课程,大家若了解我多的,会知道我教的课程眼花缭乱。问题是我每门课都教的你们没脾气,都让行业内的大师名师没脾气。而且我教的很实在,比如我教大医课时,我课堂上让二三十年的医生都没有脾气,他承认我是对的,不是因为迷信,而是我一环一环的证明了你为什么是错的。我还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很简单啊,你们为什么没有做到,因为你们太复杂了。
当你想要用微积分、函数以及离散数学去炒股,做投资的时候,我只能称呼你很“科学”,但是我会告诉你,我只会用小学数学去赚钱,你用高等数学去赔钱好不好?
外语学习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外语它是种技能,而不是知识,西方叫做“Skill”。知识叫做“Knowledge”,你可以想象一下,“Skill”需要不断的磨练。所以一个孩子语言学习,他就是要不停的练习,汉语也是这样的,只要是语言都是技能,技能的东西跟“Knowledge”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吗?“Knowledge”的东西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记忆的。比如今天我告诉你,1+1=2这叫知识。然后我告诉你“Skill Knowledge”,好了,你现在该怎么办,你给我说一句,你可能就说的不好听了,没关系,慢慢再来,只要有正确的声音,慢慢的,你不断“Practice”,这就出来了。
那么这个跟中国古代的“学习”两字有关系,“学”是学,“习”是“习”。 “Knowledge”知识的东西可以用“学”的方式去掌握。你知道“习”是什么样的吗?“习”繁体字上面是个羽,下面是翅膀,一只小鸟在扇翅膀,那才叫“习”,因此“学习学习”它也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我们知识的东西可以用“学”的方式去获得,而“技能”必须用“使用”的方式去获得。今日学堂不学英语,不学语文,但是我们不断地“用”英语,“用”汉语,我们会“用”于演讲,我们有演讲课,但是不会有语文课,我们有英文的科学课,英文的地理课,英文的文化课,但是没有英语课。我们在不断的“用”中来学习。你们问我们小孩子:“你们怎么上英语课的?”我们小孩子会很糊涂:“没开英语课呀?”。因为我们是在“习”,语言就要不断地“用”,用的过程,才越用越熟练,包括表演课,很多全是英语材料。他天天要在去那表演,要把那个神态,音调,神韵。。。表达好,他是不是在学英语?而且大段大段的台词要背出来,是不是在学英语?但是它不叫英语课,它叫表演课,这就是我们学堂很特殊的地方,但是说出来又很简单。
表演课其实很简单,你要去表演莎士比亚都可以,小孩子演的还满起劲的。但是你要他拿着课本去学,《莎士比亚戏剧集》,你觉得孩子会不会很郁闷?你拿电影给他看,说你是这样,你就是哈姆雷特王子,你就是某某公主,某某国王,这个情节你该怎样做,你把它看好了开始模仿,小孩子很喜欢琢磨的。所以,这就是琢磨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不学”而学。
好了,我看时间也差不多,我看有人还有一些问题要问。最后给你们一个结论吧:如果你用我的方式,去从小改变孩子的身体结构,从小教会他学会“语”的能力,学会聆听、教会他阅读、表达、沟通,那么这个孩子思维能力会自然发展,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你说他一年学完九年的课程你担不担心?就像我说的话,如果一个小混混被警察打了一顿一发奋就可以一年等于十二年,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也行,特别是如果经过这样的教育训练,而不是混日子训练,他只会比混混更强,没有更差的道理。如果他愿意他就考大学,不说考什么清华北大,起码考一流大学没有问题。其实很可能清华北大还看不起。
我们学堂有一位家长特别有意思,我见了他,他说算命先生给自家女儿算了一笔账,算了她的前途,我说她有什么前途?他说这女儿特别牛,清华北大用脚踢,我说什么意思啊,他说“我问她,你的女儿,要不要上清华北大,她说我才不上呢,那不是清华北大用脚踢吗”?我们的小孩子昨天都表达过这种东西,美国的学校有钱不能上,中国的学校,给钱也不上。可能偏激。小孩子我觉得偏激一点可以,没关系啊,有可能他自己过几年说,我去上上也没关系,那是他的决定,我们不管他。
他有这种志向,起码代表他志存高远,那么他就会让自己优秀,清华北大哪有很容易上的,清华北大你看不起,你就要做的比它的要求更高。如果我能够进去而我不去,那叫本事,知道吗?如果我考不上,我说我不去,那你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所以我们给孩子做这样的要求,他就会很自然,而且很淡定,不要求他很完美,他的表达很完善,只要他志存高远就可以去鼓励。如果他不成器,成绩很差,平常不努力,这时说:“清华北大我才不去呢”,这叫骗人。这是我们对孩子的的要求。
好了,最后,我已经能够证明我之前许诺的,已经用了那么多的理论来证明:一年可以等于九年的方法,我能够告诉你的方法,方法有了吧?实战有了吧?具体的东西都有了吧?如果你听懂了。当然听不懂的话,那下次再听,跑武汉去再听一遍。好,谢谢各位!
第一场:华南区深圳站:北京大学生辩论队 56:40
第二场:华东区杭州站:浙江大学辩论队 比分:72:26
第三场:华中区武汉站 武汉大学辩论队 62:32
参考链接:谁是伟大辩手?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