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寂寞的露珠    时间: 2008-4-6 20:00
标题: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材料1:电视带来的负面影响
1936年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播出后,电视在半个多世纪里风靡全球。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价格的降低,电视机迅速普及。80年代初我国每百个城市家庭仅拥有电视机3台,农村家庭仅有0.4台,到90年代分别迅速增加到59台和44台。90年代末每百个城市、农村家庭分别拥有电视机111台和100台,那就意味着有的家庭已经拥有1台以上的电视机。除了拥有量不断增加外,彩色电视逐渐替代了黑白电视,电视的屏幕也越来越大,选台由手动变成遥控,频道由12个增加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节目播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些频道是每周播7天,每天播24小时。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城市20%青少年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一项在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等4城市近2万名学龄前青少年、中小学生以及他们家长中进行的调查发现,城市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到1小时、12小时、23小时和超过3小时的比例分别为32.5%46.0%15.4%6.1%。男生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的比例比女生高,男女生比例分别为23.1%19.9%
国外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又如何?美国44%的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智利20%的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土耳其的青少年31%在上学日、71.7%在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
电视除了可以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提供知识、信息、娱乐外,对青少年行为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说话图书”教多了创造力就下降了。电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通过电视,青少年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日常信息、政治以及国内外时事等。电视节目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作为一种“会说话的图书”。一项研究发现,电视教育节目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词汇量和知识水平,看教育节目越多的孩子学到的知识越多。在观看教育节目两年后,35岁孩子的词汇量和综合知识水平都明显提高。
通过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情节,可以增加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发现,电视节目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一些学龄前青少年会在玩游戏时模仿电视中出现的场景,从而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加入到游戏中。通过模仿电视节目中人物的形象和行为,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一些社会行为能力,包括利他主义、助人为乐、注意仪表等。但是,另一项调查发现,电视会影响青少年的创造力,生活在没有电视的城镇青少年的创造力评分高于生活在有电视城镇的青少年;而在电视普及后,这些城镇青少年的创造力评分降低到有电视的城镇青少年的水平。
暴力镜头见多了侵犯性就增大了。青少年行为的发展、形成是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他人的行为或大众媒体中人物的行为,尤其是当这些行为受到表扬或奖励时,就更成为了孩子争相效仿的对象。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年从电视中看到12000个暴力的镜头,如谋杀、抢劫和殴打等。美国61%的青少年节目中涉及到暴力。虽然我国现在没有电视节目中暴力镜头的统计数据,但是功夫片、动作片深受青少年喜爱,动画片、卡通片中暴力的镜头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电视中的暴力经常被美化,被描绘成有魅力的、解决争端所必须的、并且不受法律的约束。这些镜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观念、性格和行为的形成,还会影响其成年后的行为。
研究证实,经常观看媒体暴力节目会增加青少年的暴力行为。青少年观看的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暴力镜头数量越多,青少年出现的暴力行为就越多;看电视暴力节目多的男孩中出现不良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数量比看电视暴力节目少的男孩要多出49%。分析发现,30岁时出现暴力性犯罪行为的数量与其8岁时看电视的频率呈正比,即小时候观看的暴力节目越多,成年后暴力性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烟酒场面看多了不良嗜好就跟上了。包括广告在内的大众媒体将吸烟和饮酒行为正常化甚至美化。烟、酒广告中往往把烟酒与“友好、显赫、有趣、性感、人缘好、好交结”等特征联系在一起。许多青少年认为“某种品牌香烟广告的卡通人物很酷、很可爱”,希望能与他成为好朋友;广告中常有体育明星打出“真正的男人喝啤酒”、“冠军的酒”等广告语。虽然电视台也做了许多公益广告以反对滥用烟酒等,但公益广告的数量太少,青少年在看到1条公益广告的同时,会看到2550个烟酒广告。
研究发现,烟酒广告与青少年对烟酒的知识、态度以及吸烟、饮酒的倾向有关。青少年看酒类广告的数量和他们对酒类品牌及广告用语的知晓率显著相关,看酒类广告越多,对酒的正面评价就越多,这些评价包括饮酒能与人交朋友、可以释放紧张情绪、好朋友应聚在一起喝酒等;青少年看酒类广告的数量还和他们希望成人后能饮酒的倾向关系密切。
青少年的第一次喝酒往往与看了酒类产品的广告有关,进而可能影响到青少年以后的饮酒和酗酒行为。美国对1533名初中生进行了18个月的跟踪调查显示,18个月后开始饮酒的青少年与调查时看电视时间的长短相关。
此外,看电视也是青少年性知识的来源途径之一,对青少年对性的认识、观念影响很大。一些少儿不宜的电视节目对青少年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食品广告记多了嘴就变刁馋了。电视的食品广告多为高脂、高糖或高盐食品,而有关蔬菜水果的广告在青少年节目中却很少出现,并且广告中的食品通常被冠以“营养食品”、“健康食品”等用语。电视食品广告和电视节目中大量涉及食品的节目内容,通过影响青少年对不同食品和不同饮食方式的态度,进而影响到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形成,大量的食品广告影响着青少年对食物的选择。青少年看电视时间与要求家长购买、家长实际购买和青少年实际消费广告食品的频率显著相关;看电视时间较长的青少年选择高能量、高脂肪膳食的比例比较高,零食的摄入也比较多。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天看电视在5小时以上的女孩和每天看电视少于1小时的女孩相比,平均每天多摄入175千卡的能量;看电视时间长的青少年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的比例比较高;70%68岁青少年认为快餐食品要比家庭烹制食品更有营养。
电视广告和电视节目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最大危害在于,青少年时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很容易持续到成年后,在垃圾食品电视广告充斥荧屏的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的不良膳食模式,不仅会增加青少年时期肥胖的发生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还将会导致许多青少年成年后的不良后果,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等。
看节目时间长了小小年纪就胖了。青少年肥胖率随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5小时青少年超重的危险性是平均每天看电视不足2小时的5.3倍,患肥胖的危险性是2.5倍,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肥胖率增加2个百分点。1992年,印度在250310岁青少年开展了一项研究,让这些青少年每周看电视18.5小时,持续9个月后,30.4%的青少年体力活动降低,19.6%的体重增加。
看电视时青少年的能量消耗非常低,长时间沉溺于电视可能因此减少了青少年参与其他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时间,从而影响到青少年的能量消耗。研究发现,青少年看电视时间越长越频繁,他们参加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越少。通过减少青少年看电视时间可以增加青少年参加高强度体力活动的频率。如果青少年将看电视时间用于其他高强度体力活动,如在户外游戏、打乒乓球、打排球、踢足球、跳绳、跑步、游泳等,将消耗更多的能量。一个1254公斤体重的女孩如果每天少看半小时电视,而将这段时间用于散步,可以使孩子的能量消耗每天增加52千卡,坚持一年,所增加的能量消耗相当于减轻体重2.5公斤
尽管看电视有许多的“副作用”,但是,如果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降低它的负面影响。一项干预研究发现,在对34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控制看电视时间的教育课程后,和没有参加教育课程的学生相比,接受教育课程青少年看电视时间减少了约1/3,边看电视边吃饭的比例也明显降低,选择高脂膳食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由于电视对青少年行为发展和社会化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正面作用,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这就需要社会方方面面都参与到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对节目播出的时间、内容有所限制,特别是电视广告。媒体和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一起设计、制作适合于青少年的电视节目,社会、学校进行有效的宣传、指导。
作者: 寂寞的露珠    时间: 2008-4-6 20:01
材料2: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手机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通话、短信、电邮、拍照、上网……手机的功能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但手机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手机中毒现象”,日本椙山女子学园大学教授加藤主税说。
加藤教授说,中毒者把随时随地和朋友交流看得过于理所当然。他举例说,日本爱知县一位20岁的大学二年级女生,8月份手机打得太多,虽然学生享受手机费减半优惠,但还是拿到了一张5万日元(1美元约合116.64日元)的缴费单。由于交不上话费手机被停机一个星期,她感到度日如年,朋友联络全部被掐断,电子邮件也发不了。为此,她整天没精打采,唉声叹气,虽然停机,还是整天把手机拿在手里,没有手机的日子简直过不下去。
他指出,手机不在身边就感到焦虑不安;手机邮件发出后,不能马上收到回音,情绪便很糟糕;不小心手机忘在家里,哪怕不听课也要回去取。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的征兆。
除大学生以外,日本中小学生潜在的手机中毒者亦不在少数。群马大学教授下田博次正在进行“手机和年轻人的关系”的研究。他所认识的一位女高中生一天发了500个电子邮件,他还看到在教室走廊上,一位男高中生一手一个手机,贴在耳朵上,同时与两个人交谈。
日本青少年手机普及率很高。据日本内阁府一项“信息化社会与青少年”的调查表明,有手机者在12至14岁青少年中占20.7%;在15至17岁人群中占64%;在18至22岁人群中约占91%;所有人都用手机发电子邮件,1天10次以上者占23.1%。
父母给孩子购置手机,本意都是方便随时和孩子取得联系,但实际上有很多负作用难以控制。日本石川县野野市町少年教育中心认为,手机的负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点:一、家长不知道孩子和谁通话,对结交朋友情况无法把握,由于孩子世界观不够成熟,择友问题很令家长担心;二、家长本想和孩子随时取得联系,但有时孩子认为是一种干扰或不方便时,根本不接电话。三、利用电话约会成了“援助交际”的温床。日本手机经常会接到一些色情电子邮件,如果感到好奇前去约会,就有可能陷于堕落。该中心负责人山本邦夫说,“最近的少年犯罪很多都是利用手机作为联络工具,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手机,家长要认真考虑”。
也有专家认为,一味限制也不是好办法,应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进行必要指导,让它们了解滥用手机的危害,防止手机中毒,更不要给以青少年为猎物的罪犯任何可乘之机.
作者: 寂寞的露珠    时间: 2008-4-6 20:01
材料3:计算机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对人类有着重大影响的传统三大媒体,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可以与三大媒体相抗衡,因此人们称网络为“第四媒体”。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1998年6月30日,我国网上用户已达117.5万,比年初的67万净增50.5万,增幅为75%,上网计算机54.2万,比年初增长64%。(注:《社会》1999年第1期。)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购物、阅读新闻、 交友等,网络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也越来越亲近这个新生的伙伴。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网络犯罪、网络侵略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忧虑。更让人关注的是,青少年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极大的使用群体,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计算机网络和传统三大媒体有着极大的区别,它的传播和表现形式都是全新的。物理意义上的传输变成了“BIT”(比特, 指电脑中的数位)的传输,相隔几千里远的两地间的传输只是瞬间的事。传统的信息媒介是基于印刷品或胶片等物理意义的概念,信息要受到载体的物理性质的限制,如一本书贮存的信息总是有限的,而计算机网络则把全球信息一网打尽。进入网络,你就犹如进入了信息的海洋,整个世界此时不过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注:《社会》1999年第1期。 )虽然黄毒自古以来就已经存在,但可怕的是电脑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由于网络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传播手法更为隐蔽并且快速,一些人出于不良的目的将信息垃圾发送到他人的信箱里。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注:杨茂东,《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年。)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即传者将信息主动推给(PUSH)受众,受众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政府易于控制青少年与色情东西的接触。而网络传播则将这种单向传播方式改变为双向传播,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他们可以主动地拉取(PULL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地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计算机网络上有许多专门提供色情服务的网站,如世界上著名的色情刊物《花花公子》就以合法的形式在美国进入国际互联网。许多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这类色情杂志,因此怀有一种“窥淫”心理,计算机网络消除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青少年找到网址就能看到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如在美国,史密森学会博物馆是一个著名的博物馆,它在电脑网络上开设了一个网址,一周的访问者不到30万人次,而《花花公子》的网址一周的访问者达到470万人次,是前者的17倍,其中青少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注:杨茂东,《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年。)
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其对人类文化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恐怕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书刊造就了书刊人的思维模式: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发达。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介则造就了多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注:《现代传播》,1998年第2期。 )网络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象化必然会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按照丹尼尔•贝尔的观念,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电子传媒在现代社会共同营造了一种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这种文化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深度模式,“在体载上,产生出一种距离的销蚀(eclipse of distance)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性。审美距离一旦销蚀,思考回味也没了余地,观众被投入经验的覆盖之下”。(注: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不可否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青少年对知识的正常吸收。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据1995年一项对九省市、自治区4845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中发现,40%的人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没有藏书,藏书50册的人只占36%,藏书500册以上的只有2%。(注:杨茂东,《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年。)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青少年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
另外,经常和网络接触的青少年得到的信息量之大和占有的知识面之宽,就整体而言,是过去书刊人所不能相比的。可是,知识面宽,如果不加训练或梳理,往往是零散和不系统的,欣赏能力可能会普遍得到提高,但眼高手低的现象比书刊人却严重得多。要避免这些不足,一是靠学校的系统教育,二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但要完全消除网络信息潮给青少年造成的知识紊乱现象仍是困难的,毕竟人的大脑信息承载量及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面对信息爆炸,许多青少年患有现代精神病“信息焦虑”。
“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美国普茅斯大学的格里菲斯博士对青少年“互联网瘾”进行过一番研究,他认真调查了100名青少年用户,其中有22 人称有吸烟上瘾的感觉,另有12人则形容自己能够像吸烟那样得到身心的自由放松,即100人中有32人有上瘾的倾向。(注:杨茂东, 《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年。)有关专家分析,青少年是电脑的天生爱好者,最适于在电脑空间里发挥他们的智慧。前不久,《扬子晚报》登载消息:一少年迷恋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泡在网巴,既不正常上课,也不按时回家,担心不已的父母向社会呼吁救救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孩子。(注:《扬子晚报》1999年3月28日。)现实中, 类似的患上“网络迷恋症”的青少年正变得越来越多。
电脑网络用于思想交流,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互相沟通。只要你进入网络,就有机会与陌生人相识,并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流。在电脑空间里,一切都比现实世界自由,容易使人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更危险的是,网络交流的随意性、隐匿性使青少年成为被侵害的对象。1997年11月,一个化名为“网络罗米欧”的男子因对未成年少女实施性侵害被判刑入狱,其犯罪方法十分简单,就是利用互联网络,选择少女网友引诱她们外出,从而实施性侵害。罪犯自己在法庭上说:“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国际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注:《扬子晚报》1999年3月28日。)
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态度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只要你交付一定的费用,符合要求的论文就会及时地被发送到你的信箱里。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老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如何杜绝这种现象已成为让教育界头痛不已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某一个学生的堕落,而且意味着学术伦理的沦丧。总之,计算机网络像一只无形的魔掌,暗中控制着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改变着受众。
跨文化网络传播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一个主要诱因。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计算机网络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首先,当前互联网上流通的大部分信息为英语信息,据统计,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英语84%,德语4.5%,日语3.1%和法语1. 8%。(注:《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这种语言的侵略使许多青少年崇尚“英语优越论”,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却忽视了对自己民族语言的学习。另外,网络上信息的自由已经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形成信息传播的无政府状态。国际传播中,传播的信息服务于本国或本区域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样必然形成以少数发达国家语言、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青少年在网络接触到的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往往与他们头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的一切都要比中国好”。
中国的传统教育往往是训导式地向青少年灌输一些伦理文化思想,使他们树立起正统的人生价值观。不容否认,这种教育方式在具有一定封闭性的传统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较少有其他相矛盾的思想观念影响青少年。而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的状态,单一的思想很难将青少年的头脑束缚住,网络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对青少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环境一定意义上比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还要大,要让青少年从各种各样的思想旋涡中走出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们就要针对网络社会的特点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
不管怎样,我们在欣喜地赞美计算机网络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益处时,决不能忽视它给青少年造成的各种消极影响。对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对策,争取防患于未然,使这种负面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唯此,广大青少年才能在网络时代健康地成长。
作者: 寂寞的露珠    时间: 2008-4-6 20:12
表1 小组分工记录表
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联系方式(电话、手机、QQ or E-MAIL)
                   
                   
               
表2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调查表
被调查人姓名                性别                班级       
看电视情况
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最喜欢看的电视频道                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什么年龄开始看电视                家里的电视品牌、屏幕尺寸                CRT电视机还是等离子、液晶       
你对看电视的感受是:




用手机情况
平均每天用手机的时间                用手机做的主要事情                手机主要功能       
什么年龄开始使用手机                什么品牌                黑白还是彩屏       
你对用手机的感受是:




上因特网情况
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                最喜欢上的什么网站                最喜欢获取因特网上的什么信息       
什么年龄开始上网                家里有没有电脑、有没有网络、什么品牌、多大尺寸屏幕                电脑屏幕是CRT还是液晶       
你对上网的感受是:







表三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行动计划表
课题小组名称         
课题组负责人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各自承担什么工作)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小组拟定的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如下:







表4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小课题评审表(学生填写)
小课题名称         
课题组负责人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对小组分工表的评审
人员分工        明确                 一般                不明确       
小组分工情况成绩等级:A(100) B(90)  C(80)  D(70)   E(60)
对调查表的评审
表达的准确性        准确  一般  较差        思路的条理性        清晰  一般 较差
语言的流畅性        流畅  一般  较差        时间的把握性        合理  一般 较差
调查是否完成规定的人数        优(15人以上)        良(10—15人)        一般(5—10人)        较差(5人以下)
答案的正确性        高  较高  一般        时间的运用        合理 一般 较差
调查表的成绩:A(100) B(90) C(80) D(70)  E(60)
综合评定(是否通过,修改完善的建议)
  


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行动计划表的评审
文字表达
        流畅  一般  较差        行动计划
        科学可行 简单 不科学

行动计划表的成绩:A(100) B(90) C(80) D(70)  E(60)
总成绩(小组分工表的成绩×20+调查表的成绩×35+行动计划表的成绩×45%):

填表人:            填表时间:
作者: wendy    时间: 2008-11-25 10:20
请问楼主是高中信息技术老师?

:)
作者: etthink    时间: 2008-11-25 10:41
标题: 回复 5楼 wendy 的帖子
最近楼主很少来,是中学老师,但不知道是不是信息技术老师。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