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我的大学生活2007-2011【原创首发】第十九章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班长
时间:
2011-9-26 21:38
标题:
我的大学生活2007-2011【原创首发】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杂的文字
(一)
清明放假前的一段时间,我的心始终惦记着党校培训老师的一席话。当时老师提议说,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完全可以乘假期走访义乌工商学院。立马,我根据自身的情况,询问了朋友的意见,决定清明期间走访义乌工商学院。
什么是义乌工商学院?也许几年前问这个问题会显得很唐突。但是今天,它代表一个身价抵得上40个本科生的杨甫刚,它表示一个思想前卫作风硬朗的贾少华,它象征一群热衷于上淘宝开网店的年轻人。经多方媒体报道之后,这个名字套上了辉煌的光环。我在金华,魂不守舍,邻居大学取得的成绩,让我感受形式的严峻。
通过百度贴吧,我联系了清明留校的陈同学作为我们这次行动的向导。而此次旅程,陈同学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给大家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我们从义乌工商学院的侧门进入,严格地说是一个叫鸡鸣山公园的地方。清明放假的缘故,校园里面没多少人,我们与陈同学的交流声可以传得很远。“我们学校依山而建,所以高低落差比较大……今年学校专门开辟创业园区,成立创业学院,给学生提供创业环境。”陈同学简单介绍了学院的有关情况,富有磁性的声音透露着作为创业团队一员的自豪感。
绕过宿舍区,所谓的创业园大楼矗立前方。这是一幢白色的4层大楼,格外显眼的是大门口的落地镜和墙上那两条红色的横幅。一条写着“土木工程系创业基地”,而另一条是“计算机工程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楼里面的几个房间亮着日光灯,这证明我们事先的想法没有错,尽管放假也会有人继续创业梦想。
我们首先在创业学院的公告栏前驻足。橱窗里面四大张红榜尤其突出,四位“淘宝英雄”的名字格外闪光。其中杨甫刚的“三皇冠”成绩使人望尘莫及。所谓皇冠级别,它等价于客户10000个购物好评,等价于店主月收入在四位数水准。旅伴们盯着他们的英雄事迹,不禁称赞连连。菁姐还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咨询了陈同学,乘这个机会多多取经。
拾级而上,创业学院的院牌嵌在一面刻满图案的墙上。左转弯,笔直走,土木工程系创业基地的大门虚掩着。“可以进去吗,不妨碍他们工作吧?”我小声问道。“没关系,你们随便走走。”小陈边说边把门打开。我们的视线从门后边的屏风转到屏风后面的工作室,里面有四个学生在埋头工作。看到有人进来,他们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瞄了一眼,继续做手头的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小小工作室藏着大大的商业道理。简单自我介绍后,我们被允许询问一些问题和拍摄一些照片。
工作室是从普通教室改造过来,被橱柜划分成三个区域。两个靠窗的区域摆放着几张办公桌,每张桌子上配有一台电脑,这是他们吃饭的工具。工作室前的黑板整洁地写着全国不同的省份,每行文字末尾紧跟几个数字。由于好奇心趋势,我问了一名学生有关数字的意义。“这些是寄往不同省份的邮费,这样写在黑板上就一目了然了。”我得到简短而满意的答复。
工作室也是小仓库,衣服裤子排在晾衣杆子上。四五个箱子磊在墙角,有个电视机柜那么大的箱子塞满了货物,什么面巾纸,发夹,晾衣钩,琳琅满目。有些货物的包装还是外文,也不清楚有什么作用。厨子里大概也是堆积如山的货物吧,因为有个衣柜露出丝巾的一角。
今天是清明节,法定节假日。难道学校没有放假的安排?小陈告诉我,创业学院的所有房间一年365天开放,或者说这栋楼房属于学生。有些学生想利用假日继续工作,那么学校也不会反对。我乘工作间隙又问了一名工作人员,她说今天虽然是清明,但还是在老时间(早八点)起来干活,打算晚上十点回寝。那些学生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因为有两件货物要在上午发出去。如果来不及,午饭也要推迟些时候。他们利索地取货,打包,联系客户,看起来一切都很平常。
隔壁是旅游系的创业基地,我们同行的三个女生早就跟那里的学生打成一片,那里的气氛也宽松许多。因为他们早就决定清明期间不发货,所以显得空闲许多。有一位同学把自己的工作台让给我们,自己则端着个塑料碗吃着泡面。我们同行的一个女生好奇得注视着电脑屏幕,对商品照片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她想知道图片为什么有大小之分,还有照片的来源在哪里。一旁的男生说照片来自货源公司,他们提供免费下载的机会,如果喜欢,可以打上自己店的LOGO。至于大小,他显得挺无奈,每个月交上50元才能获得大图模式,但是能卖得好也就不算什么了。
他说,这里的学生做好做坏的都有,一般的月收入四五千,好的做到万元以上。像杨甫刚,他已经雇佣了好些人帮他打工,做得很大。这位同学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有问必答,还鼓励我们多学知识,多出去走走,会有好的前程。他的同事在对面熟练地操作着电脑,不时搭上一句,他的同事认为学院的地理优势给他们莫大的好处,很多店主在做成生意后才去进货,因为国际商贸城近,而且现在的物流速度完全能够达到客户的要求。
我们一行从早十点待到十二点过,迟迟不愿离开。正要走的时候,一位来自北京的客人也来参观工作室,她直接打听杨甫刚的联系方式。没想杨同学已经赴北京录制实话实说栏目,这个错位来得如此巧合。逮不到人,这位客人只能向其他人打听消息。但是,我敢保证,她会在这个创业园获得丰收!
(二)
一篇在大学写的散文。
废墟里的怀念
一
原本通往碾米场的路已经被楼房阻断,舅舅不得不绕小路,载着我兜了个大圈子。车轮碾过残瓦铺就的路,即使没有夕阳余晖的映衬,也依然散发出历史的气味。
碾米场已经不是以前的场子了。墙断瓦掀,里面的机器没有了着落,无名的树杈像好心人扶持着一张还算完整的墙面,以致墙内的蜘蛛不会过早地搬家。西墙内部的水泵还好有人照看,成为唯一一件勾起我童年回忆的设备。西墙外,水波荡漾,偶有一两只小船漂着,这里的农夫投鱼苗,撒渔网,全是农闲时间干的活。只有石头,最不起眼的石头,经得起百年风霜洗礼,水渠两旁厚重的石头尚能诉说发生在周围的鸡毛琐事。石间才抽出的芽,依偎在石板宽大的肩膀上,它们如同刚睁开眼睛的娃娃,构成这片废墟上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踩在碎细的砖瓦上,扶着身边黄泥铸成的断墙,一些童年零零碎碎的东西在脑海打转。我的红洞眼绿洞眼(水泵的出水管道),我的鼓风机,我的外公,我的童年……
二
碾米场的“主人”来去很多,外公是他们中间普普通通的一个。十几年了,十几年前我双腿跨在外公不算伟岸的肩膀上,屁颠屁颠地去碾米场寻找趣味。
小小的我认为碾米场已经是个大大的世界:每一部机器都比我高,每一根皮带都比我粗,每一块铁板都比我厚。外公可以娴熟地控制碾米机,随转随停,在当时已经是我心目中的伟大人物。更何况他能发动抽水机,这在当时是很奇妙的事情,每当河里的水从洞眼里涌出来,我就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即便我不清楚水可以灌溉秧苗,即便我不知道外公是如何变成这样完美的戏法。回到碾米场,机器工作时产生的轰鸣声,以及空气里弥漫的粉尘,都是我不能忘怀的。
我不敢触碰里边带电的机器,因为外公看得很严。只有那台靠窗口的木制选谷风车(忘记叫什么,印象挺深),我可以想碰就碰,想玩就玩,旋转的风车,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过来碾米的农民多数是本村村民,有的叫我帮忙转动风车,即便不清楚我可以帮助他们干什么,但是它带给我莫大的乐趣。
我记得村民对外公说“你外孙真乖,这么小就会帮忙做事了”的时候,外公脸上浮出的笑容。我并不太清楚里面还包含着意思,外公欣慰的意思。
三
此时,外公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
外公把握跨在他的肩头,有意没意的问:“铁柱,等外公做不动的时候,会不会买香烟给外公?”
我脱口而出:“等我长大了,要赚很多很多钱,来给外公买香烟。”
看不见外公那时候的表情,只是觉得颠了我几下,每一下都挺舒服,都挺开心!
外公的身世不好,家里没有足够的钱来造房子,娶外婆的时候连件像样点的嫁妆都没有。但是,外公五官清秀,纯朴大方,做事踏实。外婆在回忆她一生奋斗史的时候,其中有评价外公的一段话。
“我嫁到他家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什么都是两人赚起来……他就是太老实,凡事从中处理,不会做亏心的事情……他太拼命,最后拼得连命都没了……”
是啊,外公辛苦了一辈子,却还没挨到60岁,就被阎王带走了。都是因为他太拼命,把自己的身体当做赚钱的筹码,把自己并不厚重的肩膀当作劳动工具。
从碾米出去,外公托人找了份赚钱的工作,却再也没有力气来陪我聊天,陪我睡觉,披星戴月,来去匆忙。结果烙下的病根,使他再也不能站起来,再也没法享受天伦之乐。
四
自从外公过世后,我就再也没有去碾米场看看,再也没心思去。直到今年春节,舅舅载我故地重游。那里的水浅了,路阻了,树伐了,有些石头也被挖去造桥了,洞眼表面的红色绿色早就褪去,留下的锈迹却依然给我很大的冲击。它还能工作,没有死,没有离我远去。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眼前的废墟——层层叠叠的泥巴,断成方形的皮带,零碎的石子,他们都已经衰老。外公挂着皱纹的脸,憔悴的身躯,印象中,他已经衰老。我的童年,早已走到尽头,它衰老得更快,令我猝不及防。
可是,回忆难免悲怆,物是人非的场面难免催人泪下,使我庆幸的,我继续做着我未曾完成的梦!
断墙边的草是大树的延续;水泵的管理员是这份岗位的延续;我是外公生命的延续。我的梦,包含外公的梦,包含家族的梦,我乘着小船驶向前方,那会是梦的彼岸。
(三)
一首在大学写的诗。
致海员
灯塔消散的亮光
船篷空空荡荡
梦呓不再交响
征途就在前方
安静的早
忙碌的早
窄窄的床撑不下伟岸的他
鼓风机在角落孤独的念叨
摆钟匆忙地打转
好汉挺起健美的胸膛
起航!向下一个渔港进发
不去设想再大的风浪
【注】借用此诗祝福学院实践队出征顺利
(四)
一些思考和展望。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半,算上这个暑假,已经过去大半了。最初对于大学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大学不再那样子大,马路不再那样子宽,学生不再那样子多,阳台外边的景色也不再那样子新奇。因为熟悉,因为了解,因为融合,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然而,我终究会面临离开的场景,接着面对社会的挑战,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具体应该怎么做?网上有位热心的老师已经给出明确的答案。在此载录几段。
第一步:抛开所有阻碍,从专业出发,想想自己以后到底要做怎样的工作,或是怎样的事业。找一张白纸,把自己最终的决定记录下来,请不要犹豫不决。考研?考公务员?教师?技术员?业务员? 其他?
第二步:利用网络和人才市场招聘启事等渠道充分了解从事你定下的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其它技能。这些技能的理论知识大多数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你需要做的是按照从基础到精深的顺序给自己列出一个学习书录。这个也请你写在纸上。
第三步:按书录的先后给自己分配学习时间。当然,你能分配的大多数时间应该是自己的课余时间。并且将它落实到每一学期当中,让自己每学期都有一个学习计划,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有学习计划! 第四步:按照学习计划,脚踏实地去学习,并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去实践。
我相信,如果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目标,你们会过得很充实,会过得很忙碌,并且会得到很多。所以,请每一个同学都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吧。
生活就像巧克力盒,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其实在上面四步中,一、二、三步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最难的是第四步,要做到确实不容易。
首先,在你们身边有太多混日子的大学生,他们过着同龄人向往的潇洒生活,要做到第四点,你们需要克服大环境的影响。
其次,大学里有太多的诱惑。QQ里又发出了让人手痒的声音;网络游戏里又出了让人兴奋无比的厮杀声;路边小树下又站着一对相互依偎的情侣;……要做到第四点,你们需要拒绝这些诱惑,在别人眼里像苦行僧一样在大学里穿行。
再则,你们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这好像是大学生活格格不入的。但是成功与伟大的人都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忍耐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超强的毅力与过人的智慧。
我虽然把上面的文字读了又读,却始终没有开展行动的欲望,给自己的说法是时候尚早。现在,我不得不按照上面的做法,来规划自己的前程。
第一步,我写下“教师”。
第二步,我写下“师范技能类书籍;网络技术类书籍”。
第三步,我写下平均每个礼拜读一本书。详细计划另附页。
我庆幸没有被孤独与寂寞包围,然而,我梦想达到的成功尚需时日。
该贴已经同步到
老班长的微博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