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返回首页

ymy的个人空间 http://etthink.com/?8372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关于歌曲《玫瑰三愿》的汇报思路

已有 58 次阅读2022-12-17 11:29

一、我选择这首歌曲的原因
《玫瑰三愿》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首作品不仅对我国今后的音乐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在我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方面也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且它是我这学期新学的曲子,随着不断的练习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首曲子。
二、《玫瑰三愿》的创作分析
《玫瑰三愿》歌曲旋律流畅优美,具有黄自强烈的个人风格特点,歌词雅致细腻,是当今众多声乐艺术家的保留作品,以下将对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诠释。
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作品,旋律分为A、B两个乐段。
A乐段主要是由“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两句歌词构成E大调叙事性段落,音乐明朗宁静。前两小节由钢琴奏出歌曲主题旋律,也把听者们带入音乐情境中,起到铺垫音乐情绪的作用,通过使用七和弦离调创造音乐氛围。第一句中,为了描绘出玫瑰花开时的秀丽场景,使用 “IV7—II7—I7—IV—I—V”的和弦走向,产生对花朵的欣赏和怜爱。接着乐曲用导七和弦作为背景,以“I—IV—V—I”为走向,引导第二个乐句出现,并配合高、低声部一同聚集级进进行,使情绪瞬间转变,犹如玫瑰的即将凋谢。
B乐段主要由一系列排比句歌词组成的玫瑰花的三个愿望。这里在钢琴的伴奏部分采用三连音和琶音的演奏方式进B段,接着很快转到 #c小调上,营造热切的情绪。这三个排比句的和声结构为“VI—II”“V—I”“V7—VI”,均表现出从属和弦向主和弦归位的递进特征。在旋律上,最高音“e2—#d2—#g2”的走向和旋律低音“#g1—#d2—#g2”,以及演唱力度变化 “从中强到弱再到强”都一步步推进音乐情绪,最后以和声结构“V13—I”结束。
三、《玫瑰三愿》的演唱技巧处理
1.情感表达
情感是演唱的生命,没有情感的表演将失去其灵魂。因此,在使用一定技巧的基础上饱含深情的演唱才是对歌曲最大的致敬。
乐曲整体速度标记为行板,属于中慢板范畴,可见整首乐曲在演唱时怀着深沉、温柔、哀伤的气氛,情绪不可过于欢乐。在演唱时可以想象花园中玫瑰花盛开的美景,以缓慢的语调开始第一句。乐曲第一段曲调温婉,力度标记为p,所以“玫瑰花”一词应该轻声唱,饱含对玫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二句力度标记为mp,语气要比第一句稍强,语气也更加坚定,感情同样也比第一句强烈。这时要想象站在玫瑰花的面前赞美它的样子,一边饱含深情,同时又怕打扰它,因此又格外小心翼翼。其中第二句结尾的“栏”字要唱出感叹的情绪最后回到原速上,结束乐段。
第二乐段由三个“我愿”组成的排比句,第一句“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开头就标记了“急迫”的表情记号,并标记了mf的力度记号,因此在演唱时要对语气进行加强,情绪也要有所转移,表达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憎恨。需要注意句中三个消极词语的表达,在演唱时可以稍稍突出强调。特别是在唱“吹打”是要表现出对风雨打落花朵的哀伤,以及为它许愿的乞求,使观众为之同情。第二句“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时,应唱出花朵被保护的怜悯之心,这句的力度记号为p,因此要比前一句温柔,情感更加细腻,表达对游客莫攀摘的请求。演唱时“爱”字时值较长,将声音慢慢渐强推出。第三句“我愿那红颜长好不凋谢”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情感表达的高峰。这里在演唱时力度回到f,在“红颜”一词上还标记了“温柔”的表情术语,可见这里是对心中幻想的山花烂漫、玫瑰永留存的渴望之心,与之前的心境完全不同,因此演唱时也是最饱含希望的部分,唱完要稍为停顿,为迎接下句许愿的目的做铺垫。最后一句“好叫我留住芳华”在前一句的停顿之后以缓慢的速度唱出,力度回到p,与“不凋谢”相呼应,因此该句演唱时需要控制气息,轻柔收尾。
2.语言和句法处理
在演唱《玫瑰三愿》时要正确把握吐字咬字和乐句划分。歌词方面,各句歌词主要结束在“a”的开口音上,表现出明显的“直出无收”的字音特征,需要我们进行细致处理。演唱时可以在高音之前打开咽壁共鸣腔,拉长字腹音,再渐渐增大鼻腔共鸣。此外,在演唱时要遵循歌词韵脚和主旨,并运用气息控制划分乐段,尤其是三个愿望的部分,既可以在“我愿那”处停顿,也可以在后面的动词处停顿,不论何种方式进行,都要清楚表达思想内涵、打动自己和听者的内心。
四、总结
这就是怎样唱好《玫瑰三愿》的一些方法,当然,想要唱的好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好音准、节奏、感情、句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