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返回首页

张腾飞的个人空间 http://etthink.com/?7903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竹笛名曲《愁空山》

已有 65 次阅读2020-9-24 17:52

愁空山简介 《愁空山》的曲名源于唐诗人李白《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 从绕林问。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句。可以看作是作者“山"的“固定 主题意念"系列之一。最初是为笛子演奏家戴亚所作,为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受 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委约,作者1995年完成管弦乐版本,并在哥德堡中国音乐周 上演。演出后深获好评,被当地报纸认为是近年来哥德堡交响乐团演出的新作中 最好的作品。本文所讨论的依据正是这个竹笛与管弦乐的版本。 李白的《蜀道难》将中国的历史、现实、神话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浪漫而写 实。 《愁空山》所表现的也更是如此,感情的交织变化落差极大,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作品把竹笛的极端音域、音区、长气息的循环换气j音程间的双吐、快速 的沥音等演奏技巧极尽夸张,可以说是将笛子的演奏技巧又拓展、提升到一个新 的高度。这部作品中,作者力图改变传统的竹笛风格,将它融入到戏剧性与表现 张力极大的管弦乐队当中,重新赋予传统竹笛以新的生命。作品中,我们很难听 到完整的传统音调的元素,这由其音乐语言自身的创作手法所决定,传统的音调 在作品中被作者加工变形,更多地体现了作曲家现代音乐创作语言的风格特征。 特别是乐队音响与独奏乐器所形成的富有戏剧性的对抗中,释放了民族乐器及乐 队极大的表现能量。在整体音响效果以“线”一“点”一“块”的渐变,利用微 分音、打破小节线等现代作曲技法,作品又在创作中的织体语言、音色音响的使 用、笛子吹奏技法的挖掘,使得《愁空山》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传统竹笛的听 觉审美习惯。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主奏乐器也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笛子。作者没有严格的 协奏曲曲式结构,完全是靠三个乐章曲笛、梆笛和大笛音色的过渡体现出来,将 国画的大写意的手法运用到作品的结构中来。 第一乐章包括引子(1—14小节)——呈示(15—48小节)——展开(49—83 小节)——再现(84—119小节)四个部份,其速度为慢板,柔板,加速,慢板, 柔板的布局方式。乐曲开始的一个长大的45拍的长音,展开了绵绵不断的川山险 岭;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寻常的笛子乐曲,需要很高的“循环换气’’技 巧才能完成这个£P刀幻下的45拍的“不可能”长音。 乐曲第二章包括引子——A段——B段叫‘段——再现(引子一华彩一A段) 几个部份,该乐章采用G调梆笛主奏,完全的快速音流,清亮而略有尖利的高音 音色,在一片阴沉的鬼气中描绘了层岭叠翠的山野在阳光下的斑斓色彩和勃勃生 机。在全曲的角度来看,第二乐章可以看作是主奏乐器在协奏曲中的华彩部份。 第三乐章较前面两个乐章庞大,也是主奏乐器与协奏乐器交融最多的一个乐 章。该乐章中,作者那种独特的展现悲剧力量的作曲能力得到了淋漓发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