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4月9日 地址:矿一中小学部 三年级一班 授课教师:钱川霞 基本过程: 1、摸面,感受面(应当引导学生说出对面的感觉,光滑的,平平的,等等) 2、引导学生说出哪一个面大一些(比较大),引出面积是表面的大小,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要强调谁的面积,并突出大小的核心词。 长方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正方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学生找面 4、面的第一次抽像,将书的封面抽出为一个长方形 5、为不同图形填充颜色,认识封闭图形中的面,辨识地图面积的大小。 6、提供变式和反例练习,不封闭的图形是没有办法表示面积大小的 7,通过观察书的各个放置方向不同,体验面的大小变化,让学生体验面积不会变化,即面积和位置无关。 8,观察图形,比较面的大小——引导第一种常规方法,重叠法 9,再次观察图形,引起认知冲突(面积差别不明显,且无法重叠比较),引出量的方法。 10,温习以前测量长度时利用小物体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引导能不能用小物体测量面积呢,提供三个小物体(图形),应当选择哪一种 11,让学生体验和摆放这三种物体,说明量的过程中的问题,体验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更好,并强调结论:没有空隙,可以用正方形的数量表示测量物体的面积。引导问题:能代表它们的面积吗? 12,体验从已图形成去除一部分面积,让学生观察面积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大小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13、练习数格子,将面积测量问题转为格式量的问题。追问学生在数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数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图的分解、组织和移动。 反思和总结: 1、在板书上,应当进一步概括并强调:封闭 和表面大小中的大小关键词,并在学生回答中强化面积比较用大小来表示:比较大,大一些,大很多,比较小等。 2、如何说让学生体验面,不如设计一个涂色(那个多媒体中图形的填充色的过程做得很好,如果用多媒体设计活动,可以让学生找面,即拖动相应形状的面到相应的空的图形中)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的概念,另外在抽象出面的环节,个人认为明显不足,只例举了书的封面的抽象过程。 3、在练习数格式的活动中,对学生的数的方法总结不够,这个过程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图形的移动和组合。 4、在学生一致认为使用正方形更为合适的情况下,在三种方法比较上花费时间太多,而在学生回答明显有冲突的地方一句带过,比如有的学生说到量面积时量图形的周长,教师没有展开却强调两者之间的不同,至少要让学生明白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不存在相关。 5、在学生说出两个接近图形时说长方形大,没有让学生说出原因,而是急于引出量的方法。 |
其中第7点和第12点的引入和处理方法,大家怎么看,感觉有点不必要。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
老师的讲课条理非常清晰,以生活中触手可得的书本做例子,让学生以触摸的方式感受面积的大学,引出面积的定义。并让学生反复表述面积定义加深印象。通过对生活中物体的面积比较面积大小。分发学具让学生拼接方式知道三角形 正方形 圆形大小不一样。并对学生以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学习有动力更积极
这次去小学听课,感触颇多,听着他们一个个都叫着老师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更加激发了我当老师的决心。
听《面积与面积单位》这堂课,我学了好多东西,本来以为面积与面积单位没有什么可以教的,等我上完那堂课,我发现我错了。首先老师鼓励同学们,让他们好好表现,为这堂课打下一个很好地基础。在课上,老师采用小组讨论,动手拼图的方法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道具,等等这些办法,既化解了他们上课过程的疲劳,又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结果一堂课,这个内容都没有讲完。所以作为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上完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互动很重要,要鼓励学生。老师要有充分调动课堂氛围的能力,避免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专心听讲。要积极使用工具,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会这些是不够的,还要会许多专业技能。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过称:
1.首先摸数学书去感受数学书的封面,让同学在脑海里对面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2.接着就以黑板和屏幕作为对比,让同学们去用眼睛观察并且比较他们的大小,由此来引导出面积是表面的大小
3.让同学举出班中常见物体,并且口述其面积,反复强调某一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尤其重点在大小。
例: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4.让同学们观察几个图形(其中既有封闭的图形又有不是封闭的图形),进而引导出只有封闭图形才可以用面积来表示,不封闭图形则不能用面积表示。接着给同学几个图形让同学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
5.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学书的一个面,并且引导出面积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6.观察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引导同学使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7.给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同学来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进而引导同学使用计量单位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给定3种计量单位来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让同学动手拼一拼,最后得出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最好,因为用正方形没有空隙,而且他可以用来准确表示面积的大小)
8.练习数格子,将面积转化成一个个小正形方单位(在数格子的过程可以使用割补,平移等方法将其拼凑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总结与反思:老师首先引导同学通过摸数学书的表面,让同学在脑海里对面有个更深刻的了解,紧接着便引出了面积的概念,我觉得上下衔接的很好,而且整个课堂的氛围都很好,同学对于老师的提问都十分积极,但是在板书方面,没有把所强调的重点写出来,如面积,大小,封闭图形,计量单位等重点强调的词。而且在最后的数格子的练习中,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看来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老师,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锻炼,更多的像这样走进课堂听课的机会,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汪文静
1.课前分发教具
2.引领学生摸书,练习本,黑板,比较它们的大小
3.得出结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4.让学生们观察教室,找面
5.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6.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被填充颜色的图形,有的填满,有的未填满,提问学生
7.观查字典,有两个面可以表示面积,其余不能
8.得出结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其面积,不封闭的图形是无法表示出面积的
9.多媒体展示三个省的地图,观察,比较其之间面积的大小
10.展示手中两个长方形纸片,比较其大小,然后用重叠法检验
11.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的小正方形拼放在两个长方形上,通过利用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大小,再叫学生上黑板,同时利用三角形,圆形拼
12.得出结论:虽然利用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比较大小,但是有空隙,不能准确表示用小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更好
13.练习数格子比较大小,不是完整的格子,可以用移动,拼接的方式
14.展示用同样数量的格子拼出了三种形状,得出结论:面积相等,形状不一
总结与反思:老师通过学具,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很好的感受面与面积的大小,与学生的互动很多,课堂期间加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好的再次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利用了教育心理学)。对于我们这种菜鸟来说,这是上课的模板。让我深深认识到管理学生,控制课堂秩序任务的艰巨。
周芸
《混合运算》
基本过程
1、花4~5分钟的时间、以练习并提问的方式复习上次学习的内容。12+4+30 2*4*7 15+10+8
2、通过数学问题:“跷跷板乐园有三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四位小朋友,场地上还有七位小朋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导入新课。
3、让学生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并计算。
4、老师抽取四位学生把自己的写在黑板上。学生甲3*4=12 12+7=19 学生乙3*4+7=19 学生丙7+3*4=19 学生丁3*4+7=19
5、由黑板上学生的算式引入问题: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算式中该如何计算。提问学生。
6、学生: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7、老师:算式中含有几级运算?
8、学生:两级运算,有乘法有加法。乘法是二级运算加法是一级运算。
9、老师:有乘法、加法、减法的混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0、学生: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11、老师:有除法、加法、减法的混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学生: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13、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的观察得出没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算法。
14、老师板书总结。
板书: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如果有乘法、加法、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5、练习1:20-8/2 7*5-3 4+4*6 81/9+2
练习2:小动物回家
16、老师带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新内容。
总结和反思
1、先让学生以练习的方式复习学过的内容。
2、通过数学问题导入新课。
3、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
4、由老师引导发现运算规律。(以提问的方式)
5、老师总结,并用练习的方式巩固新内容。
王慢慢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过称:
1.分发数学教具,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该课的学习。然后让学生用手摸数学书和练习本,让同学对这两个的封面大小进行比较,引出”面积“一词。
2.接着就以黑板和屏幕作为对比,让同学们去用眼睛观察并且比较他们的大小,由此来引导出面积是表面的大小
3.让同学举出班中常见物体,并且口述其面积,反复强调某一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尤其重点在大小。
例: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4.利用ppt展示,给出数个图形,让同学们进行观察,进而引导出只有封闭图形才可以用面积来表示,不封闭图形则不能用面积表示。
5.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学书的一个面,并且引导出面积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6.观察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引导同学使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7.给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同学来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进而引导同学使用计量单位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给定3种计量单位来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让同学动手拼一拼,最后得出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最好,因为用正方形没有空隙,而且他可以用来准确表示面积的大小)
8.让同学做数学课本中的习题,将面积转化成一个个小正形方单位,即单位面积(在数格子的过程可以使用割补,平移等方法将其拼凑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听课感受:
在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认可和赞美。这一点是我没有意识到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想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们会用课堂上优秀活跃的表现去博得老师的关注。因此对学生的认可和表扬也是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的兴趣和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老师上课时的衔接语也说的很自然,不会有突兀的感觉,这些也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次听课收获颇丰,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以后的实际教学中。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发放教具
分组:每4位学生为一组,每组一个信封(先不可以打开),由组长保管
二、上课过程:
1、摸一摸教材和练习本的封面,比一比大小;比一比黑板和多媒体的表面的大小;由此引出“面积”的概念: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没有封闭的图案,对比强调: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
3、举例:说出地图、字典等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面积,并比较大小
4、用重叠法比较两张纸片的大小;当出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较出大小的时候,引出疑问:如何测量面积的大小?
5、动手操作:
让学生打开信封,拿出里面准备好的纸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在动手实践中选择三角形、圆、正方形这三个小图形中哪一个可以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6、老师比较并分析这三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时的不同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用正方形作为长方形的面积单位
7、巩固练习:
数一数:数格子,用补一补、移一移等多种方法
比一比:面积相同时可以是不同形状
想一想: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分别去掉相同的个数小正方形后,剩下的面积一样吗
总结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比较好的是动手操作环节,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不足是在引出如何测量面积的大小时,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量周长的方法量面积,这里老师并没有给解释为什么不对,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给予应答。
听课记录:
1、发教具(放信封里)
2、摸教学书和练习本的封面,引导学生说出哪个封面表面比较大。再与黑板表面的大小进行比较。
引出黑板的面积概念: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延伸让学生模仿黑板的概念,说出教科书练习本的面积概念。并观察教室里的东西说出其面积概念。
4、看多媒体,由教科书表面推出长方形,并指出: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再由一些不封闭的图形说明其没有面积,从而推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5、做反例练习,指出哪个图形的红色部分表示出了它们的面积,比较不同省份面积的大小
6、通过观察书的各个放置方向不同,体验面的大小变化,让学生体验面积不会变化,即面积和位置无关
7、拿出两张卡片,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哪个面积大。从而引导出一种常规方法——重叠法
拿出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卡片,让学生比较两张卡片面积的大小。由以前学的长度测量知识,引导学生用小图形来测量面积
8、摆一摆,比一比。从小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中选择合适的图形来摆放比较大卡片的面积
9、通过叫学生上台分别用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来摆放比较,从而直观的得出选择圆形来摆放有空隙,不能准确反映图形。三角形虽可以剪开来铺满得出结论但太麻烦了,但正方形是最适合的可快速铺满图形,比较出大小
10、做练习题,由上面利用正方形来比较图形面积,做数格子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图的分解、组织和移动。并体验从已图形成去除一部分面积,让学生观察面积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11、举出一些图形不一样但面积是一样的图形,让学生知道图形不一样但面积可能是一样的
反思和总结:
1、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运用了很多引导性的句子,让学生很好的从已知的知识探索出新的知识,,然后由老师总结概括,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2、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板书,只是在黑板上指出了面积的概念: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并没有补充上课所拓展的一些知识,如单位面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选择理由
3、在刚开始摸教科书和练习本的表面觉得不是很必要,因为直接看图形来比较会更直观一点,选择面积相差比较大的两个图形比较就可以了,摸的话有点混淆原意
4、在选择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来摆放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放加深印象,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